1、大惑不解 [dà huò bù jiě]
释义:感到非常迷惑,不能理解。
出处:《庄子·天地》:“大惑者终身不解,大愚者终身不灵。”
2、豁然大悟 [huò rán dà wù]
释义:形容彻底晓悟。
出处:唐·慧能《坛经·宣诏品》:“简蒙指教,豁然大悟,礼辞归阙,表奏师语。”
3、醍醐灌顶 [tí hú guàn dǐng]
释义:醍醐:酥酪上凝聚的油。用纯酥油浇到头上。佛教指灌输智慧,使人彻底觉悟。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也形容清凉舒适
出处:唐·顾况《行路难》诗:“岂知灌顶有醍醐,能使清凉头不热。”
4、相视而笑 [xiāng shì ér xiào]
释义:双方互相看着,发出会心的微笑。形容二者情合意洽的情态。
出处:清·刘鹗《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一回:“慧生指与老残看,彼此相视而笑。”
5、茅塞顿开 [máo sè dùn kāi]
释义:茅塞:喻人思路闭塞或不懂事;顿:立刻。原来心里好象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形容思想忽然开窍,立刻明白了某个道理。
出处:《孟子·尽心下》:“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
6、幡然醒悟 [fān rán xǐng wù]
释义:形容迅速而彻底地认识到过错而悔改醒悟。幡然,也作翻然,本义是回飞的样子,引申为迅速而彻底地改变。
出处:
7、顿开茅塞 [dùn kāi máo sè]
释义:顿:立刻;茅塞:喻人思路闭塞或不懂事。比喻思想忽然开窍,立刻明白了某个道理。
出处:《孟子·尽心下》:“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
8、豁然开朗 [huò rán kāi lǎng]
释义:豁然:形容开阔;开朗:开阔明亮。从黑暗狭窄变得宽敞明亮。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
出处:晋·陶潜《桃花园记》:“极初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9、如梦初醒 [rú mèng chū xǐng]
释义:象刚从梦中醒来。比喻过去一直糊涂,在别人或事实的启发下,刚刚明白过来。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一回:“寡人闻仲之言,如梦初醒。”
10、恍然大悟 [huǎng rán dà wù]
释义:恍然:猛然清醒的样子;悟:心里明白。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五:“简蒙指教,豁然大悟。”
11、如坐云雾 [rú zuò yún wù]
释义:象坐在云里雾里。比喻头脑糊涂,不能辨析事理。
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及有凶吉大事,议论得失,蒙然张口,如坐云雾。”
本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收集与整理,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