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两瞽相扶 [liǎng gǔ xiāng fú]
释义:两个瞎子互相搀扶。比喻彼此都得不到帮助。
出处: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五:“两瞽相扶,不伤墙木,不陷井穽,则其幸也。”
2、瞎子断匾 [xiā zǐ duàn biǎn]
释义:瞎子批判匾额上的字。指各说各的,无法得出正确的结论
出处: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第二章第十节:“于是《诗》有齐、鲁、韩、毛四家,而四家之说,也就像瞎子断匾一样,各是其所是。”
3、蔽明塞聪 [bì míng sè cōng]
释义:蔽:遮;聪:听觉灵敏;明:看得清楚。蒙住眼睛不看,堵塞耳朵不听。指对外界事物不闻不问。
出处:宋·曾巩《洪范传》:“夫然,故蔽明塞聪,而天下之情可坐而尽也。”
4、有眼无珠 [yǒu yǎn wú zhū]
释义:珠:眼珠。没长眼珠子。用来责骂人瞎了眼,看不见某人或某事物的伟大或重要。
出处:元·无名氏《举案齐眉》第一折:“常言道,贤者自贤,愚者自愚,就似那薰莸般各别难同处,怎比你有眼却无珠。”
5、盲人把烛 [máng rén bǎ zhú]
释义:瞎子手擎烛火照亮。比喻不起任何作用。
出处:《野叟曝言》七五回:“古人每以陈寿帝魏不帝蜀,议者蜂起,皆盲人把烛之谈也。”
6、视若无睹 [shì ruò wú dǔ]
释义:睹:看见。虽然看见了,却象没有看见一样。指对眼前事物莫不关心。
出处:唐·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是以有力者遇之,熟视之若无睹也。”
7、问道于盲 [wèn dào yú máng]
释义:向瞎子问路。比喻向什么也不懂的人请教,不解决问题。
出处:唐·韩愈《答陈生书》:“足下求速化之术,不于其人,乃以访愈,是所谓借听于聋,求道于盲。”
8、视而不见 [shì ér bù jiàn]
释义:指不注意,不重视,睁着眼却没看见。也指不理睬,看见了当作没看见。
出处:《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9、有眼如盲 [yǒu yǎn rú máng]
释义:虽有眼睛,如同瞎子。指不认识著名人物,或不识大体。
出处:元·范子安《竹叶舟》第四折:“师父,弟子有眼如盲,只望师父救度咱。”
10、有目如盲 [yǒu mù rú máng]
释义:盲:瞎。虽有眼睛,如同瞎子。指人缺乏见识,或不识大体
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2回:“于是李林甫、杨国忠二人,一齐上前取看,只落得有目如盲,也一字看不出来,跼蹐无地。”
11、盲人摸象 [máng rén mō xiàng]
释义:比喻对事物只凭片面的了解或局部的经验,就乱加猜测,想做出全面的判断。
出处:《大般涅槃经》三二:“其触牙者即言象形如芦菔根,其触耳者言象如箕,其触头者言象如石,其触鼻者言象如杵,其触脚者言象如木臼,其触脊者言象如床,其触腹者言象如甕,其触尾者言象如绳。”
本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收集与整理,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