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礼相待 [yǐ lǐ xiāng dài]
释义:用应有的礼节接待。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八十九回:“赵枢密留住禇坚,以礼相待。”
2、缛礼烦仪 [rù lǐ fán yí]
释义:指烦琐的礼仪。
出处:明·唐顺之《与王尧衢书》:“其于尘俗奔走、缛礼烦仪之事,既以其溷扰而独避之。”
3、礼仪之邦 [lǐ yí zhī bāng]
释义:礼仪:礼节和仪式;邦:国家。指讲究礼节和仪式的国家。
出处:章诒和《往事并不如烟·最后的贵族》:“中国自古是礼仪之邦,现在却连同城而居的好朋友都不能见面,还美其名曰文化大革命,一点文化也没有。”
4、通书达礼 [tōng shū dá lǐ]
释义:指通诗书,懂礼仪。
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二卷:“原来田氏是东村田贡元的女儿,倒有十分颜色,又且通书达礼。”
5、通文达礼 [tōng wén dá lǐ]
释义:指有学问懂礼仪。
出处:清·荻岸山人《平山冷燕》第七回:“况甥女虽系一小小村女,然读书识字,通文达礼,有才有德,不减古之列女,岂有上以白壁之姿,下就青衣之列?”
6、轻薄无礼 [qīng báo wú lǐ]
释义:指轻佻浮薄,不知礼仪。
出处:明·叶宪祖《鸾鎞记》:“那温庭筠这等轻薄无礼,小人也为着一事,丞相爷差去见他,倒被他呵叱了一场。”
7、泣血稽颡 [qì xuè jī sǎng]
释义:稽颡:古代一种跪拜礼仪,屈膝下跪,以额触地。指怀着十分沉痛的心情向前来致哀的宾客哭拜并致以谢忱。
出处:巴金《家》:“虽然讣闻上说过‘寝苫枕块’,‘泣血稽颡’的话,但是他们整天躲在灵帏里,既不需要哭,又不必出来答礼。”
8、知书达礼 [zhī shū dá lǐ]
释义:知、达:懂得。有文化,懂礼貌。形容有教养。
出处:元·无名氏《冯玉兰》第一折:“只我这知书达礼当恭谨,怎肯着出乖露丑遭谈论。”
9、彬彬有礼 [bīn bīn yǒu lǐ]
释义:彬彬: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
出处:《史记·太史公自序》:“叔孙通定礼仪,则文学彬彬稍进。”
10、识礼知书 [shí lǐ zhī shū]
释义:懂得礼仪,熟知诗书。
出处: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58回:“此乃罪臣家属,寂没入官,姓木名难儿,温柔贤淑,识礼知书,兼通数学。”
11、屈尊就卑 [qū zūn jiù bēi]
释义:原指降低尊贵的身份以就低下的礼仪。现用来形容委屈自己去屈就比自己低下的职位或人。
出处:
本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收集与整理,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