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短褐不完 [duān hè bù wán]
释义:短褐:粗布短衣,古代贫贱者或僮竖之服;完:完整。粗布短衣还破旧不完整。形容生活贫苦,衣衫破烂。
出处:《韩非子·五蠹》:“故糟糠不饱者不务梁肉,短褐不完者不待文绣。”
2、破碎支离 [pò suì zhī lí]
释义:支离:分散。形容事物零散破碎,不成整体
出处:朱自清《比兴》:“一类可以说是毛、郑的影响,不过破碎支离,变本加厉。”
3、支离破碎 [zhī lí pò suì]
释义:支离:零散,残缺。形容事物零散破碎,不完整。
出处:清·魏僖《尧峰文钞·答陈霭公论文书一》:“而及其求之以道,则小者多支离破碎而不合,大者乃敢于披猖磔裂,尽决去圣人畔岸,而剪拔其藩篱。”
4、零零星星 [líng líng xīng xīng]
释义:零碎的,少量的。形容零散而不完整。
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4卷:“于大郊见杨化零零星星收下好些包数银子,却不知有多少,心中动了火,思想要谋他的。”
5、短褐不全 [duǎn hè bù quán]
释义:短褐:粗麻布短衣。粗布短衣还破旧不完整。形容生活贫苦
出处:唐·卢照邻《对蜀父老问》:“藜羹不厌,短褐不全,庸非贫贱乎?”
6、四分五裂 [sì fēn wǔ liè]
释义:形容不完整,不集中,不团结,不统一。
出处:《战国策·魏策一》:“张仪为秦连横说魏王曰:‘魏南与楚而不与齐,则齐攻其东;东与齐而不与赵,则赵攻其北;不合于韩,是韩攻其西;不亲于楚,则楚攻其南:此所谓四分五裂之道也。’”
7、残缺不全 [cán quē bù quán]
释义:残:残破;缺:缺少;全:完整。残破、缺少,很不完全。
出处:毛泽东《论持久战》十二:“这些特点是事实上存在的,不是虚造骗人的;是战争的全部基本要素,不是残缺不全的片段。”
8、残兵败卒 [cán bīng bài zú]
释义:残:残余的,不完整的;败:输。战败后剩余的兵卒。指被击溃的军队或势力
出处:明·郭勋《英烈传》第73回:“杨铁刀恃着凶勇,保了元太子及些残兵败卒,约有二千余众,向北而驰,被朱亮祖同廖永忠赶上。”
9、裋褐不完 [shù hè bù wán]
释义:裋褐:古代仆役所穿的短衣。粗布短衣还破旧不完整。形容生活贫苦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贡禹传》:“妻子糠豆不赡,裋褐不完。”
10、挂一漏万 [guà yī lòu wàn]
释义:挂:钩取,这里指说到,提到;漏:遗漏。形容说得不全,遗漏很多。
出处:唐·韩愈《南山》诗:“团辞试提挈,挂一念万漏。”
11、支离繁碎 [zhī lí fán suì]
释义:支离:分散。形容事物零散破碎,不成整体
出处:明·朱国祯《涌幢小品·为学两端》:“近时为学不过两端,一则径趋简约,脱略过高;一则专务外驰,支离繁碎。”
12、半半拉拉 [bàn bàn lā lā]
释义:不完整或未全部完成的。
出处:朱自清《论说话的多少》:“最麻烦的是人多的时候,说得半半拉拉的,大家或者交头接耳说他们自己的私话,或者打盹儿,或者东看看西看看,轻轻敲着指头想别的,或者勉强打起精神对付着你。”
13、补残守缺 [bǔ cán shǒu quē]
释义:残:残缺,不完整;缺:残破。舍不得扔下残缺陈旧的东西。形容思想保守
出处:汉·荀悦《汉纪·哀帝纪》:“至于国家大事,则幽冥莫知其原,然犹补残守缺,挟恐见破之私意,而忘服义从善之公心。”
本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收集与整理,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