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成语 > 成语查询>>

形容遇到难的事情不放弃的成语

  • 作者:admin 更新时间:2025-02-17 16:48

1、一蹶不振 [yī jué bù zhèn]

释义:蹶:栽跟头;振:振作。一跌倒就再也爬不起来。比喻遭受一次挫折以后就再也振作不起来。

出处:汉·刘向《说苑·说丛》:“一噎之故,绝谷不食,一蹶之故,却足不行。”

2、勇往直前 [yǒng wǎng zhí qián]

释义:勇敢地一直向前进。

出处:宋·朱熹《朱子全书·道统一·周子书》:“不顾旁人是非,不计自己得失,勇往直前,说出人不敢说的道理。”

3、前赴后继 [qián fù hòu jì]

释义:前面的冲上去了,后面的紧跟上来。形容不断投入战斗,奋勇冲杀向前。

出处:唐·孙樵《祭梓潼神君文》:“跛马愠仆,前仆后踣。”

4、坚持不懈 [jiān chí bù xiè]

释义:坚持到底,一点不忪懈。

出处:《清史稿 刘体重传》:“遇大雨,贼决河自卫。煦激励兵团,坚持不懈,贼穷蹙乞降,遂复濮洲。”

5、磨杵成针 [mó chǔ chéng zhēn]

释义:把铁棒磨成了针。比喻做任何艰难的工作,只要有毅力,下苦功,就能够克服困难,做出成绩。

出处:《潜确类书》卷六十:“李白少读书,未成,弃去。道逢老妪磨杵,白问其故。曰:‘欲作针。’白感其言,遂卒业。”

6、乘风破浪 [chéng fēng pò làng]

释义:船只乘着风势破浪前进。比喻排除困难,奋勇前进

出处:《宋书·宗悫传》:“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7、百折不回 [bǎi zhé bù huí]

释义:折:挫折。比喻意志坚强,无论受到多少次挫折,毫不动摇退缩。

出处:汉·蔡邕《太尉乔玄碑》:“其性庄,疾华尚朴,有百折不挠,临大节而不可夺之风。”

8、贯彻始终 [guàn chè shǐ zhōng]

释义:贯彻:彻底实现或体现。指自始至终地坚持下去

出处:曾朴《孽海花》第34回:“对于内学相宗各法门,尤能贯彻始终。”

9、不屈不挠 [bù qū bù náo]

释义:屈:屈服;挠:弯曲。比喻在压力和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

出处:《汉书·叙传下》:“乐昌笃实,不桡不诎。”

10、发奋图强 [fā fèn tú qiáng]

释义:下定决心,努力追求进步。

出处:《人民日报》1959.9.3:“发奋图强自力更生,对于落后队贫困落后的面貌的改变,当然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1、毫不动摇 [háo bù dòng yáo]

释义:丝毫也不会改变意志

出处:毛泽东《愚公移山》:“愚公批驳了智叟的错误思想,毫不动摇,每天挖山不止。”

12、卧薪尝胆 [wò xīn cháng dǎn]

释义:薪:柴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出处:《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路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13、不知不觉 [bù zhī bù jué]

释义:知:知道;觉:觉察。没有意识到,没有觉察到。现多指未加注意。

出处:明·赵弼《两教辨》:“遂使昏愚之徒,听其妖诞,舍正从邪醉生梦死不知不觉。尧舜三代以前,未闻有此教。”

14、坚持不渝 [jiān chí bù yú]

释义:坚守约章或诺言,决不改变。

出处:

15、矢志不渝 [shǐ zhì bù yú]

释义:表示永远不变心。

出处:《晋书·谢安传》:“安虽受朝寄,然东山之志始末不渝,每形于言色。”

16、知难而进 [zhī nán ér jìn]

释义:迎着困难上。

出处:左丘明《左传 定公六年》:“陈寅曰:‘子立后而行,吾室亦不亡,唯居亦以我为知难而行也。’”

17、水滴石穿 [shuǐ dī shí chuān]

释义:水不停地滴,石头也能被滴穿。比喻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就一定能成功。

出处:《汉书·枚乘传》:“泰山之霤穿石,单极之绠断干。水非石之钻,索非木之锯,渐靡使之然也。”

18、滴水穿石 [dī shuǐ chuān shí]

释义:水不断下滴,可以闹穿石头。比喻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一定成功。

出处:宋·罗大经《鹤林玉露》:“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19、坚定不移 [jiān dìng bù yí]

释义:稳定坚强,毫不动摇

出处: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记·文宗开成五年》:“推心委任,坚定不移,则天下何忧不理哉!”

20、义无反顾 [yì wú fǎn gù]

释义:义:道义;反顾:向后看。从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不能犹豫回顾。

出处: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触白刃,冒流矢,义不反顾计不旋踵。”

21、孜孜不倦 [zī zī bù juàn]

释义:孜孜:勤勉,不懈怠。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出处:《尚书·君陈》:“惟日孜孜,无敢逸豫。”《后汉书·鲁丕传》:“性沉深好学,孳孳不倦。”《三国志·蜀书·向朗传》:“乃更潜心典籍,孜孜不倦。”

22、坚韧不拔 [jiān rèn bù bá]

释义:形容意志坚定,不可动摇

出处:方毅《读》:“需要的是刻苦学习,刻苦钻研始终不懈坚韧不拔。”

23、半途而废 [bàn tú ér fèi]

释义:废:停止。指做事不能坚持到底,中途停顿,有始无终

出处:《礼记·中庸》:“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难已矣。”

24、生死存亡 [shēng sǐ cún wáng]

释义:生存或者死亡。形容局势或斗争的的发展已到最后关头。

出处:《左传·定公十五年》:“夫礼,死生存亡之体也。”

25、持之以恒 [chí zhī yǐ héng]

释义:持:坚持;恒:恒心。长久坚持下去。

出处:宋 楼钥《攻愧集 雷两应诏封事》:“凡应天下之事,一切行之以诚,持之以久。”

26、绳锯木断 [shéng jù mù duàn]

释义:用绳当锯子,也能把木头锯断。比喻力量虽小,只要坚持下去,事情就能成功。

出处: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27、坚贞不屈 [jiān zhēn bù qū]

释义:坚:坚定;贞:有节操;屈:屈服、低头。意志坚定,决不屈服。

出处:《荀子·法行》:“坚强而不屈,义也。”:《后汉书·王龚传》:“王公束修厉节,敦乐爇文,不求苟得,不为苟行,但以坚贞之操,违俗失众,横为谗佞所构毁。”

28、知难而退 [zhī nán ér tuì]

释义:原指作战要见机而行,不要做实际上无法办到的事。后泛指知道事情困难就后退。

出处:《左传·宣公十二年》:“见可而行,知难而退,军之善政也。”

29、专心致志 [zhuān xīn zhì zhì]

释义:致:尽,极;志:意志。把心思全放在上面。形容一心一意聚精会神

出处:《孟子·告子上》:“夫今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30、奋勇前进 [fèn yǒng qián jìn]

释义:奋:发扬。鼓起勇气,一直向前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九回:“左右二拒,一齐鸣鼓,鼓声如雷,各各奋勇前进。”

31、锲而不舍 [qiè ér bù shě]

释义:锲:镂刻;舍:停止。不断地镂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出处:先秦·荀况《荀子·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32、浅尝辄止 [qiǎn cháng zhé zhǐ]

释义:辄:就。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不深入钻研。

出处:清 彭养鸥《黑籍冤魂》:“此物非不可尝,苟文人墨客浅尝辄止,用以悦性陶情,有何不可?”

33、一往无前 [yī wǎng wú qián]

释义:一直往前,无所阻挡。形容勇猛无畏地前进。

出处:明 孙传庭《官兵苦战斩获疏》:“曹变蛟遵臣指画,与北兵转战冲突,臣之步兵莫不一往无前。”

34、坚忍不拔 [jiān rěn bù bá]

释义:形容在艰苦困难的情况下意志坚定,毫不动摇

出处:宋·苏轼《晁错论》:“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35、虎头蛇尾 [hǔ tóu shé wěi]

释义:头大如虎,尾细如蛇。比喻开始时声势很大,到后来劲头很小,有始无终

出处:元·康进之《李逵负棘》第二折:“则为你两头白面搬兴废,转背言词说是非,这厮敢狗行狼心虎头蛇尾。”

36、一暴十寒 [yī pù shí hán]

释义:虽然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一天,冻十天,也不可能生长。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一时又懒散,没有恒心。

出处:先秦·孟轲《孟子·告子上》:“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37、百折不挠 [bǎi zhé bù náo]

释义:折:挫折;挠:弯曲。比喻意志坚强,无论受到多少次挫折,毫不动摇退缩。

出处:汉·蔡邕《太尉乔玄碑》:“其性庄,疾华尚朴,有百折不挠,临大节而不可夺之风。”


本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收集与整理,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阅读更多的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最新文章
  • 随机文章
  • 当前分类随机文章
  • 随机标签
  • 随机文章
公司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