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成语 > 成语查询>>

形容表演壮观的成语

  • 作者:admin 更新时间:2025-02-17 17:51

1、争分夺秒 [zhēng fēn duó miǎo]

释义:一分一秒也不放过。形容充分利用时间。

出处:《晋书·陶侃传》:“常语人曰:‘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

2、枪声刀影 [qiāng shēng dāo yǐng]

释义:指激烈厮杀的场面。

出处: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三章:“梁建带着家破人亡的仇恨,带着年青人烫热的心,和战友驰骋在华北平原上的浓烟大火中,枪声刀影里。”

3、热火朝天 [rè huǒ cháo tiān]

释义:形容群众性的活动情绪热烈,气氛高涨,就象炽热的火焰照天燃烧一样。

出处: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前进吧祖国》:“从祖国到朝鲜,我看见一面是热火朝天的建设,一面是在炮火连天奋不顾身的战斗。”

4、五彩缤纷 [wǔ cǎi bīn fēn]

释义:五彩:各种颜色;缤纷:繁多交错的样子。指颜色繁多,非常好看。

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铺设得五彩缤纷,当中摆了姊姊画的那一堂寿屏,两旁点着五六对青烛。”

5、摧枯拉朽 [cuī kū lā xiǔ]

释义:枯、朽:枯草朽木。摧折枯朽的草木。形容轻而易举。也比喻摧毁腐朽势力的强大气势。

出处:《后汉书·耿弇传》:“归发突骑,以辚乌合之众,如摧枯折腐耳。”《晋书·甘卓传》:“将军之举武昌,若摧枯拉朽。”

6、欢声雷动 [huān shēng léi dòng]

释义:欢笑的声音象雷一样响着。形容热烈欢乎的动人场面。

出处:唐·令狐楚《贺敕表》:“欢声雷动,喜气云腾。”

7、万马奔腾 [wàn mǎ bēn téng]

释义:成千上万匹刀在奔跑腾跃。形容群众性的活动声势浩大或场面热烈。

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钱多处白丁横带》:“空中如万马奔腾,树杪似千军拥沓。”

8、驷马高车 [sì mǎ gāo chē]

释义:驷马:一车所驾的四匹马。套着四匹马的高盖车。旧时形容有权势的人出行时的阔绰场面。也形容显达富贵。

出处:《汉书·于定国传》:“少高大闾门,令容驷马高盖车。”宋·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一旦高车驷马,旗旄导前,而骑卒拥后。”

9、人欢马叫 [rén huān mǎ jiào]

释义:人在呼喊,马在嘶鸣。形容一片喧闹声。

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四:“只听得外面喧嚷,似有人喊马嘶之声,渐渐近前堂来了。”

10、排山倒海 [pái shān dǎo hǎi]

释义:推开高山,翻倒大海。形容力量强盛,声势浩大

出处:《资治通鉴·齐纪高宗建武二年》:“昔世祖以回山倒海之威,步骑数十万,南临瓜步,诸郡尽降。”宋·杨万里《六月二十四日病起喜雨》:“病势初来敌颇强,排山倒海也难当。”

11、千军万马 [qiān jūn wàn mǎ]

释义:形容雄壮的队伍或浩大的声势。

出处:《南史·陈庆之传》:“名军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

12、气象万千 [qì xiàng wàn qiān]

释义:气象:情景。形容景象或事物壮丽而多变化。

出处: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13、气壮山河 [qì zhuàng shān hé]

释义:气:气概;壮:使壮丽;山河:高山和大河。形容气概豪迈,使祖国山河因而更加壮丽。

出处:族高辰象,气壮河山,神作铜钩,天开金印。 唐·张说《孔补阙集市》

14、浩浩荡荡 [hào hào dàng dàng]

释义:原形容水势广大的样子。后形容事物的广阔壮大,或前进的人流声势浩大

出处:《尚书·尧典》:“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浩浩荡荡,横夫际涯。”

15、宾客如云 [bīn kè rú yún]

释义:来客多得如聚集的云层。形容客人多。

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二十九:“又制下布衣一袭,每逢月朔月望,卸下铅华,穿着布素,闭门念佛;虽宾客如云,此日断不接见,以此为常。”

16、车水马龙 [chē shuǐ mǎ lóng]

释义:车象流水,马象游龙。形容来往车马很多,连续不断的热闹情景。

出处:《后汉书·明德马皇后纪》:“前过濯龙门上,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

17、成千上万 [chéng qiān shàng wàn]

释义:形容数量很多。

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0回:“他看着那乌克斋、邓和公这班人,一帮动辄就是成千累万,未免就把世路人情看得容易了。”

18、势不可挡 [shì bù kě dǎng]

释义:来势迅猛,不可抵挡。

出处:《晋书·郗鉴传》:“群逆纵逸,其势不可当,可以算屈,难以力竞。”

19、鼓角齐鸣 [gǔ jiǎo qí míng]

释义:鼓:战鼓;角:古代军队中的乐器,即号角。战鼓响,号角鸣。形容军队出击时的雄壮阵势。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九回:“前面鼓角齐鸣,一彪军出,放过马谡,拦住张郃。”

20、倾盆大雨 [qīng pén dà yǔ]

释义:雨大得象盆里的水直往下倒。形容雨大势急。

出处:唐·杜甫《白帝》诗:“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

21、气吞山河 [qì tūn shān hé]

释义:气势可以吞没山河。形容气魄很大。

出处:元 金仁杰《追韩信》第二折:“背楚投江,气吞山河,知音未遇,弹琴空歌。”

22、波澜老成 [bō lán lǎo chéng]

释义:波澜:波涛,形容文章多起伏;老成:指文章很老练。形容文章气势雄壮,语句老练。

出处:唐·杜甫《敬赠郑谏议十韵》诗:“毫发无遗憾,波澜独老成。”

23、汹涌澎湃 [xiōng yǒng péng pài]

释义:汹涌:洪水猛烈上涌的样子;澎湃:波浪互相撞击。形容声势浩大,不可阻挡。

出处:汉·司马相如《上林赋》:“沸乎暴怒,汹涌澎湃。”

24、壶浆塞道 [hú jiāng sāi dào]

释义:壶浆:以壶盛着酒浆;塞道:挤满道路。形容群众欢迎自己所拥护的军队的场面。

出处:《周书·于翼传》:“襄城民庶等喜复见翼,并壶浆塞道。”

25、座无虚席 [zuò wú xū xí]

释义:虚:空。座位没有空着的。形容出席的人很多。

出处:《晋书·王浑传》:“时吴人新附,颇怀畏惧。浑抚循羁旅,虚怀绥纳,座无空席门不停宾,于是江东之士莫不悦附。”

26、火树银花 [huǒ shù yín huā]

释义:火树:火红的树,指树上挂满灯彩;银花:银白色的花,指灯光雪亮。形容张灯结彩或大放焰火的灿烂夜景。

出处:唐·苏味道《正月十五夜》诗:“火树银花合,尽桥铁锁开。”

27、摇旗呐喊 [yáo qí nà hǎn]

释义:原指古代作战时摇着旗子,大声喊杀助威。现比喻给别人助长声势。

出处:元·乔孟符《两世姻缘》第三折:“你这般摇旗呐喊簸土扬沙。”

28、倒海翻江 [dǎo hǎi fān jiāng]

释义:形容力量或声势非常浩大。

出处:宋·陆游《夜宿阳山矶》诗:“五更颠风吹急雨,倒海翻江洗残暑。”

29、回山倒海 [huí shān dǎo hǎi]

释义:形容力量和气势极强大,能压倒一切

出处:《魏书·高闾传》:“昔世祖以回山倒海之威,步骑数十万南临瓜步,诸郡尽降而盱眙小城,攻而弗克。”

30、熙熙攘攘 [xī xī rǎng rǎng]

释义:熙熙:和乐的样子;攘攘:纷乱的样子。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拥挤。

出处:《史记·货殖列传》:“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31、人满为患 [rén mǎn wéi huàn]

释义:因人多造成了困难。

出处:郭沫若《洪波曲》第二章一:“客栈小,已经人满为患。”

32、无所畏惧 [wú suǒ wèi jù]

释义:畏惧:害怕。什么也不怕。形容非常勇敢。

出处:此是绍之壮辞,云巴人劲勇,见敌无所畏惧,非实瞎也。 《魏书·董绍传》

33、金碧辉煌 [jīn bì huī huáng]

释义:形容建筑物装饰华丽,光彩夺目

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十二回:“朝圣殿中绛纱衣,金霞灿烂;彤廷阶下芙蓉冠,金碧辉煌。”

34、江翻海倒 [jiāng fān hǎi dǎo]

释义:犹江翻海沸。形容水势浩大。多用以比喻力量或声势壮大。

出处:清·钱彩《说岳全传》第29回:“虎踞深林,顷刻里江翻海倒;蜂屯三澨,一霎时火烈烟飞。”

35、波涛汹涌 [bō tāo xiōng yǒng]

释义:汹涌:水势腾涌的样子。形容波浪又大又急。

出处:《三国志·吴书·孙策传》:“是岁地连震”注引《吴录》:“是冬魏文帝至广陵,临江观兵……帝见波涛汹涌,叹曰:‘嗟乎!固天所以隔南北也。’”

36、一泻千里 [yī xiè qiān lǐ]

释义:泻:水往下直注。形容江河奔流直下,流得又快又远。也比喻文笔或乐曲气势奔放。也形容价格猛跌不止。

出处:唐·李白《赠从弟宣州长史昭》诗:“长川豁中流,千里泻吴会。”宋·陈亮《与辛幼安殿撰书》:“大江在河,一泻千里。”

37、鹏程万里 [péng chéng wàn lǐ]

释义:相传鹏鸟能飞万里路程。比喻前程远大

出处:《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38、海市蜃楼 [hǎi shì shèn lóu]

释义:蜃:大蛤。原指海边或沙漠中,由于光线的反向和折射,空中或地面出现虚幻的楼台城郭。现多比喻虚无缥渺的事物。

出处:《史记·天官书》:“海旁蜃气象楼台,广野气成宫阙然。”《隋唐遗事》:“此海市蜃楼比耳,岂长久耶?”

39、枪林刀树 [qiāng lín dāo shù]

释义:犹言刀枪林立。形容激烈战斗的场面。

出处:清·无名氏《木兰从军·陷阵》:“来见这,枪林刀树杀人如麻。”

40、五光十色 [wǔ guāng shí sè]

释义:形容色彩鲜艳,花样繁多。

出处:南朝梁·江淹《丽色赋》:“五光徘徊,十色陆离。”

41、前呼后拥 [qián hū hòu yōng]

释义:前面有人吆喝开路,后面有人围着保护。旧时形容官员出行,随从的人很多。

出处:元·无名氏《赚蒯通》第二折:“想为官的前呼后拥衣轻乘肥,有多少荣耀!”

42、无边无际 [wú biān wú jì]

释义:际:边缘处。形容范围极为广阔。

出处:清·钱采《说岳全传》第66回:“白茫茫一片无边无际,原来是太湖边上。”

43、八音迭奏 [bā yīn dié zòu]

释义:八音:古代对乐器的统称;迭:交互,轮流。八类乐器轮番演奏。表示器乐齐全,演奏场面盛大。

出处:《晋书·乐志下》:“八音迭奏,雅乐并作。”

44、波路壮阔 [bō lù zhuàng kuò]

释义:波路:波涛。比喻规模宏伟,声势浩大。同“波澜壮阔”。

出处:南朝·宋·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旅客贫辛,波路壮阔。”

45、人来人往 [rén lái rén wǎng]

释义:人来来往往连续不断。也形容忙于应酬。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十回:“这两三天人来人往,我瞧着那些人都照应不到,想必你没有吩咐,还得你替我们操点心儿才好。”

46、声势浩大 [shēng shì hào dà]

释义:声势:声威和气势;浩:广大。声威和气势非常壮大。

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六回:“其实他们空着没有一点事,也不见得怎么为患地方,不过声势浩大罢了。”

47、轻而易举 [qīng ér yì jǔ]

释义:形容事情容易做,不费力气。

出处:《诗·大雅·烝民》:“人亦有言,德輶如毛,民鲜克举之。”朱熹注:“言人皆言德甚轻而易举,然人莫能举也。”

48、有气无力 [yǒu qì wú lì]

释义:形容说话声音微弱,作事精神不振。也形容体弱无力。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吴衙内邻舟赴约》:“正不知舱中另有个替吃饭的,还饿得有气无力哩。”

49、百万雄师 [bǎi wàn xióng shī]

释义:为数众多、威武雄壮的军队。

出处:宋·张载《庆州大顺城记》:“百万雄师,莫可以前。”

50、翻江倒海 [fān jiāng dǎo hǎi]

释义:原形容雨势大,后形容力量或声势非常壮大。

出处:宋·陆游《夜宿阳山矶》诗:“五更颠风吹急雨,倒海翻江洗残暑。”

51、高车驷马 [gāo chē sì mǎ]

释义:四匹马驾驶的、车盖很高的车。旧时形容高官显贵的阔绰。

出处:《史记·范睢蔡泽列传》:“范睢归取大车驷马,为须贾御之,入秦相府。”

52、天震地骇 [tiān zhèn dì hài]

释义:震:震动。震动了天地。形容声音或声势极大。有时形容事件、场面令人惊骇。

出处:《三国志·魏志·文帝纪》裴松之注:“惟黄初七年五月七日,大行皇帝崩,呜呼哀哉!于时天震地骇。”

53、人山人海 [rén shān rén hǎi]

释义:人群如山似海。形容人聚集得非常多。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五十一回:“每日有那一般打散,或是戏舞,或是吹弹,或是歌唱,赚得那人山人海价看。”

54、势如破竹 [shì rú pò zhú]

释义:势:气势,威力。形势就象劈竹子,头上几节破开以后,下面各节顺着刀势就分开了。比喻节节胜利,毫无阻碍。

出处:《晋书·杜预传》:“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

55、人声鼎沸 [rén shēng dǐng fèi]

释义:鼎:古代煮食器;沸:沸腾。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象煮开了锅一样。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一日午后,刘方在店中收拾,只听得人声鼎沸。”

56、万紫千红 [wàn zǐ qiān hóng]

释义: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也比喻事物丰富多彩

出处:宋·朱熹《春日》诗:“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57、气贯长虹 [qì guàn cháng hóng]

释义:贯:贯穿。正义的精神直上高空,穿过彩虹。形容精神极其崇高,气概极其豪壮。

出处:《礼记·聘义》:“气如白虹,天也。”

58、一望无垠 [yī wàng wú yín]

释义:辽远广阔,看不到边际。

出处:冯德英《苦菜花》第十章:“一轮火红的太阳升起来,普照着一望无垠的原野。”

59、千钧一发 [qiān jūn yī fà]

释义:比喻情况万分危急。

出处:《汉书·枚乘传》:“夫以一缕之任,系千钧之重,上悬无极之高,下垂不测之渊,虽甚愚之人,犹知哀其将绝也。”唐·韩愈《与孟尚书书》:“其危如一发引千钧。”

60、一望无际 [yī wàng wú jì]

释义:际:边。一眼望不到边。形容非常辽阔。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四回:“一望无际,似有千里之遥。”


本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收集与整理,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阅读更多的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最新文章
  • 随机文章
  • 当前分类随机文章
  • 随机标签
  • 随机文章
公司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