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俗不可耐 [sú bù kě nài]
释义:俗:庸俗;耐:忍受得住。庸俗得使人受不了。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沂水秀才》:“一美人置白金一铤,可三四两许,秀才掇内袖中。美人取巾握手笑出曰:‘俗不可耐。’”
2、下里巴人 [xià lǐ bā rén]
释义: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
出处: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
3、恶言恶语 [è yán è yǔ]
释义:指用狠毒的话骂人或说话
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0卷:“一路恶言恶语,直嚷到自己房中,说向丈夫。”
4、白丁俗客 [bái dīng sú kè]
释义:白丁:没有功名的平民。泛指粗俗之辈。
出处:明·无名氏《庞掠四郡》一折:“往来无白丁俗客,谈笑有上士高宾》”
5、秽言污语 [huì yán wū yǔ]
释义:指粗俗下流、不堪入耳的话。
出处:唐·宋若华、宋若昭《女语论·和柔章》:“莫学愚妇,不问根源,秽言污语,触突尊贤。”
6、戛釜撞瓮 [jiá fǔ zhuàng wèng]
释义:刮磨锅子,碰撞陶器。比喻粗俗之音。
出处: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评》:“读《骚》之文,方识真味;须歌之抑扬,涕泪满襟,然后为识《离骚》,否则为戛釜撞瓮耳。”
7、油头粉面 [yóu tóu fěn miàn]
释义:头上擦油,脸上搽粉。形容人打扮得妖艳粗俗。
出处:元·钟嗣成《骂玉郎过感恩采茶歌·四景》:“皓齿明眸,粉面油头,点花牌,行酒令。”
8、不堪入耳 [bù kān rù ěr]
释义:堪:可,能;入耳:听。指说的话使人听不进去(多指脏话)。
出处:明·李开先《市井艳词序》:“二词哗于市井,虽儿女子初学言者,亦知歌之,但淫艳亵狎,不堪入耳。”
9、尖嘴猴腮 [jiān zuǐ hóu sāi]
释义:形容人相貌丑陋粗俗。
出处: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象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泡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
10、鄙俚浅陋 [bǐ lǐ qiǎn lòu]
释义:鄙俚:粗俗;浅陋:见闻不多。多形容文章或言谈粗俗浅薄。
出处:宋·王傥《唐语林·政事上》卷一:“上询其政事,光不知文字,对皆鄙俚。”
11、出言不逊 [chū yán bù xùn]
释义:逊:谦让,有礼貌。说话粗暴无礼。
出处:《三国志·魏书·张郃传》:“郃快军败,出言不逊。”
12、恶言泼语 [è yán pō yǔ]
释义:指用狠毒的话骂人或说话
出处: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73回:“这伊秀才又是个极柔懦的好人,在那佃房居住的人家,不肯恶言泼语,伤犯那些众人。”
13、粗俗之辈 [cū sú zhī bèi]
释义:指庄稼人或佃农,现指缺乏文化教养、行为、意识粗野庸俗的人
出处:
14、巴人下里 [bā rén xià lǐ]
释义:①即下里巴人。古代楚国流行的民间歌曲。用以称流俗的音乐。巴,古国名,在今四川东部一带,古为楚地。下里,乡里。②泛指粗俗的。
出处:南朝·梁简文帝《与湘东王书》:“故玉微金铣,反为拙目所嗤;《巴人下里》,更合郢中之听。”
本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收集与整理,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