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成语 > 成语查询>>

形容关系敌人的成语

  • 作者:admin 更新时间:2024-11-14 11:20

1、恨之入骨 [hèn zhī rù gǔ]

释义:形容痛恨到极点。

出处:《史记·秦本纪》:“缪公之怨此三人,入于骨髓。”

2、拒人千里 [jù rén qiān lǐ]

释义:形容对人态度傲慢。

出处:先秦·孟轲《孟子·告子下》:“诣诣之声音颜色,距人于千里之外。”

3、兵不厌权 [bīng bù yàn quán]

释义:作战时尽可能地用假象迷惑敌人以取得胜利。同“兵不厌诈”。

出处:《后汉书·虞诩传》:“今其众新盛,难与争锋,兵不厌权,愿宽假辔策,勿令有所拘阂而已。”

4、苦大仇深 [kǔ dà chóu shēn]

释义:受尽剥削压迫的苦,有很大的仇恨。

出处:陈残云《山谷风烟》第四章:“在山路上,二柱很少讲话,冯均却摸到他一点~的家底。”

5、江山半壁 [jiāng shān bàn bì]

释义:江山:国土;半壁:半边。指国土的一部或大部分

出处:

6、水火不相容 [shuǐ huǒ bù xiāng róng]

释义:容:容纳。比喻二者对立,绝不相容。

出处:汉·王符《潜夫论·慎微》:“且夫邪之与正,犹水与火,不同原,不得并盛。”《汉书·郊祀志下》:“《易》有八卦,乾坤六子,水火不相逮,雷风不相悖,山泽通气,然后能变化,既成万物也。”

7、不共戴天 [bù gòng dài tiān]

释义:戴:加在头上或用头顶着。不愿和仇敌在一个天底下并存。形容仇恨极深。

出处:《礼记·曲礼上》:“父之仇,弗与共戴天。”

8、反目成仇 [fǎn mù chéng chóu]

释义:反目:翻脸了。翻脸而变成仇敌。一般指夫妻不和,矛盾激化,互相对立。

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甚致怜新弃旧反目成仇,多着呢?”

9、食肉寝皮 [shí ròu qǐn pí]

释义:割他的肉吃,剥他的皮睡。形容对敌人的深仇大恨

出处:《左传·襄公二十一年》:“然二子者,譬于禽兽,臣食其肉而寝处其皮。”

10、乌合之众 [wū hé zhī zhòng]

释义:象暂时聚合的一群乌鸦。比喻临时杂凑的、毫无组织纪律的一群人。

出处:《后汉书·耿弇传》:“归发突骑以辚乌合之众,如摧枯折腐耳。”

11、势如水火 [shì rú shuǐ huǒ]

释义:形容双方就像水火一样互相对立,不能相容。

出处:《三国志·蜀志·魏延传》:“惟杨仪不假借延,延以为至忿,有如水火。”

12、打落水狗 [dǎ luò shuǐ gǒu]

释义:比喻继续打击已经失败的坏人。

出处:瞿秋白《序言》:“鲁迅的著名的‘打落水狗’真正是反自由主义,反妥协主义的宣言。”

13、草草了事 [cǎo cǎo liǎo shì]

释义:草草:形容草率、马虎;了:办完,结束。草率地把事情结束了。

出处:明·朱国桢《涌幢小品·实录》:“陈文端请修正史,分各志二十八,务于详备,一志多至四五十万余言。未几,文端薨,各志草草了事。”

14、突然袭击 [tū rán xí jī]

释义:原指军事上出其不意地攻击,现多比喻突然加于别人的行动使人感到意外而难应付。

出处:司马文森《风雨桐江》第一章:“这个突然袭击使大林大感狼狈,面红着。”

15、深仇大恨 [shēn chóu dà hèn]

释义:深而大的仇恨。

出处:元·杨显之《酷寒亭》第四折:“从今后深仇积恨都消解。”

16、收合余烬 [shōu hé yú jìn]

释义:收:收拾,收取;余烬:烧剩的灰烬。比喻残留的人或物

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成公二年》:“子又不许,请收合余烬背城借一,敝邑是之幸。”

17、你死我活 [nǐ sǐ wǒ huó]

释义: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形容斗争非常激烈。

出处:元·无名氏《度柳翠》第一折:“世俗人没来由,争长竞短你死我活。”

18、同仇敌忾 [tóng chóu dí kài]

释义:同仇:共同对敌;敌:对抗,抵拒;忾:愤怒。指全体一致痛恨敌人。

出处:《诗经·秦风·无衣》:“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左传·文公四年》:“诸侯敌王所忾,而献其功。”

19、穷凶极恶 [qióng xiōng jí è]

释义:穷:极端。形容极端残暴凶恶。

出处:《汉书·王莽传赞》:“穷他极恶,流毒诸夏。”

20、敌王所忾 [dí wáng suǒ kài]

释义:指把天子所痛恨的人作为自己的敌人而加以讨伐。

出处:《左传·文公四年》:“诸侯敌王所忾,而献其功。”杨伯峻注:“王之所恨怒者,诸侯亦以之为仇敌而伐之。”

21、暗度陈仓 [àn dù chén cāng]

释义:指正面迷惑敌人,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亦比喻暗中进行活动。陈仓,古县名,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为通向汉中的交通孔道。

出处:《史记·高祖本纪》:“……项王使卒三万人从,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从杜南入蚀中。去辄烧绝栈道,以备诸侯盗兵袭之,亦示项羽无东意……八月,汉王用韩信之计,从故道还,袭雍王章邯。邯迎击汉陈仓,雍兵败,…

22、半壁江山 [bàn bì jiāng shān]

释义:半壁:半边;江山:比喻国家疆土。指在敌人入侵后残存或丧失的部分国土。

出处:清·蒋士诠《冬青树·提纲》:“半壁江山,比五季朝廷尤小。”

23、避实就虚 [bì shí jiù xū]

释义:指避开敌人的主力,找敌人的弱点进攻。又指谈问题回避要害。

出处:《孙子·虚实》:“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24、势不两立 [shì bù liǎng lì]

释义:两立:双方并立。指敌对的双方不能同时存在。比喻矛盾不可调和。

出处:《战国策·楚策一》:“秦之所害于天下莫如楚,楚强则秦弱,楚弱则秦强,此其势不两立。”

25、不堪一击 [bù kān yī jī]

释义:不堪:经不起。形容力量薄弱,经不起一击。也形容论点不严密,经不起反驳。

出处:王安忆《命运交响曲》:“我太响,心里却在大声地嚷:你的想法太不堪一击了!”

26、视如寇仇 [shì rú kòu chóu]

释义:寇仇:仇敌。看得象仇人一样。

出处:《孟子·离娄下》:“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27、表里受敌 [biǎo lǐ shòu dí]

释义:内外受到敌人的攻击。

出处:《三国志·魏书·诸葛诞传》:“城固而众多,攻之必力屈,若有外寇,表里受敌,此危道也。”

28、凶神恶煞 [xiōng shén è shà]

释义:原指凶恶的神。后用来形容非常凶恶的人。

出处:元·无名氏《桃花女》第三折:“又犯着金神七煞上路,又犯着太岁,遭这般凶神恶煞,必然板僵身死了也。”

29、新仇旧恨 [xīn chóu jiù hèn]

释义:新仇加旧恨。形容仇恨深。

出处:宋·柳永《内家娇》:“奈少年,自有新仇旧恨,消遣无计。”

30、决一死战 [jué yī sǐ zhàn]

释义:对敌人拼死决战。

出处:《清史稿 文宗本纪》:“周天爵素称勇敢,所保臧纡青练勇可当一面,独不能与贼决一死战耶。”

31、焚骨扬灰 [fén gǔ yáng huī]

释义:烧掉尸骨,扬弃骨灰。形容非常仇视。

出处:《梁书·侯景传》:“曝尸于建康市,百姓争取屠脍啖食,焚骨扬灰。”

32、背腹受敌 [bèi fù shòu dí]

释义:指前后都受到敌人的攻击。

出处:《新五代史·南唐世家·李昪》:“吾无水战之具,而使淮兵断正阳浮桥,则我背腹受敌。”

33、认贼作父 [rèn zéi zuò fù]

释义:把仇敌当作父亲。比喻甘心卖身投靠敌人。

出处:清 华伟生《开国奇冤 追悼》:“但是偶一念及那一班贪官污吏人面兽心,处处为虎作伥,人人认贼作父,……”

34、血海深仇 [xuè hǎi shēn chóu]

释义:血海:形容杀人流血很多。形容仇恨极大、极深。多指人被杀而引起的仇恨。

出处:清 陈天华《狮子吼》:“放着他血海冤仇三百载,鬼混了汉家疆宇十余传。”

35、旧恨新仇 [jiù hèn xīn chóu]

释义:新仇加旧恨。形容仇恨深。

出处:南唐·冯延巳《采桑子·二》词:“旧愁新恨知多少,目断遥天。”

36、背城一战 [bèi chéng yī zhàn]

释义:背:背向。在自己城下和敌人决一死战。多指决定存亡的最后一战。

出处:《左传·成公二年》:“请收合余烬背城借一。”

37、怨入骨髓 [yuàn rù gǔ suǐ]

释义:恨到骨头里。形容怨恨到极点。

出处:《史记·秦本纪》:“文公夫人,秦女也,为秦三囚将请曰:‘缪公之怨此三人入于骨髓,愿令此三人妇,令我君得自愉烹之。’晋君许之,归秦三将。”

38、兵贵先声 [bīng guì xiān shēng]

释义:指用兵贵在先以自己的声势镇慑敌人。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兵固有先声而后实者,此之谓也。”

39、避强击弱 [bì qiáng jī ruò]

释义:军事用语。在运动战中避开敌人的精锐部队而专拣疲弱的打。

出处:见“避强击惰”。

40、冷若冰霜 [lěng ruò bīng shuāng]

释义:冷得象冰霜一样。比喻待人接物毫无感情,象冰霜一样冷。也比喻态度严正,不可接近。

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俺老夫人治家严肃,凛若冰霜。”

41、恶贯满盈 [è guàn mǎn yíng]

释义:贯:穿线的绳子;盈:满。罪恶之多,犹如穿线一般已穿满一根绳子。形容罪大恶极,到受惩罚的时候了。

出处:《尚书·泰誓》:“商罪贯盈,天命诛之。”

42、敷衍了事 [fū yǎn liǎo shì]

释义:敷衍:做事不认真;了:完。指办事马马虎虎,只求应付过去就算完事。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一回:“也有先作揖,后磕头的,也有磕起头来,再作一个揖的。礼生见他们参差不齐,也只好由他们敷衍了事。”

43、长虺成蛇 [zhǎng huǐ chéng shé]

释义:虺:小蛇,毒蛇。指养奸遗患。比喻纵容敌人,听任其强大起来。而留下后患。

出处:《洛阳伽蓝记·建中寺》:“养虎自啮长虺成蛇。”

44、怒目而视 [nù mù ér shì]

释义:睁圆了眼睛瞪视着。形容正要大发脾气的神情。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回:“李儒见丁原背后一人,生得器宇轩昂威风凛凛,手执方天画戟,怒目而视。”

45、避强击惰 [bì qiáng jī duò]

释义:军事用语。在运动战中避开敌人的精锐部队而专拣疲弱的打。

出处:唐·元稹《批刘悟谢上表》:“卿宜密运谟猷,明宣号令,避强击惰,取暴抚羸。”

46、穷寇莫追 [qióng kòu mò zhuī]

释义:穷寇:走投无路的敌人。不追无路可走的敌人,以免敌人情急反扑,造成自己的损失。也比喻不可逼人太甚

出处:《孙子·军争》:“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47、眼中拔钉 [yǎn zhōng bá dīng]

释义:比喻除去心中最痛恨的人。

出处:《新五代史·杂传八·赵在礼》:“在礼在宋州,人尤苦之;已而罢去,宋人喜而相谓曰:‘眼中拔钉,岂不乐哉?’”

48、避强打弱 [bì qiáng dǎ ruò]

释义:军事用语。在运动战中避开敌人的精锐部队而专拣疲弱的打。

出处:见“避强击惰”。

49、嫉恶如仇 [jí è rú chóu]

释义:指对坏人坏事如同对仇敌一样憎恨。

出处:清·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蔡木龛》:“嫉恶如仇,有所白眼者,出一语必刺入骨。”

50、不冷不热 [bù lěng bù rè]

释义:指温度不高不低,冷热适中。亦比喻对人态度一般。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五回:“便见他一只手高高儿的举了一碗熬得透、得到不冷不热、温凉适中、可口儿的普洱茶来。”巴金《寒夜》三:“这一天是这个山城里少有的不冷不热的好天。”

51、背水一战 [bèi shuǐ yī zhàn]

释义:背水:背向水,表示没有退路。比喻与敌人决一死战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中说,汉将军韩信率军攻赵,穿出井陉口,命令将士背靠大河摆开阵势,与敌人交战。韩信以前临大敌,后无退路的的处境来坚定将士拼死求胜的决心,结果大破赵军。

52、敌众我寡 [dí zhòng wǒ guǎ]

释义:敌方人数多,我方人数少。形容双方对峙,众寡悬殊

出处:先秦·孟轲《孟子·梁惠王上》:“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

53、誓不两立 [shì bù liǎng lì]

释义:誓:发誓。发誓不与敌人并存。指双方仇恨极深,不能同时存在。

出处:《战国策·楚策一》:“秦之所害于天下莫如楚,楚强则秦弱,楚弱则秦强,此其势不两立。”

54、避实击虚 [bì shí jī xū]

释义:指避开敌人的主力,找敌人的弱点进攻。又指谈问题回避要害。

出处:《孙子·虚实》:“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55、胆小如鼠 [dǎn xiǎo rú shǔ]

释义:胆子小得象老鼠。形容非常胆小。

出处:《魏书·汝阴王天赐传》:“言同百舌,胆若鼷鼠。”

56、背城借一 [bèi chéng jiè yī]

释义:背:背向;借:凭借;一:一战。在自己城下和敌人决一死战。多指决定存亡的最后一战。

出处:《左传·成公二年》:“请收合余烬背城借一。”

57、刻骨仇恨 [kè gǔ chóu hèn]

释义:永记心头的深仇大恨

出处:古华《芙蓉镇》第一章:“三面红旗底下还允许她摆米豆腐摊子嘛,哪来的刻骨仇恨?”

58、不解之仇 [bù jiě zhī chóu]

释义:解除不了的仇恨。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0卷:“又见张权买房开店,料道是丈人暗地与他的银子,越加忿怒,成了个不解之仇。”

59、兵不厌诈 [bīng bù yàn zhà]

释义:厌:嫌恶;诈:欺骗。作战时尽可能地用假象迷惑敌人以取得胜利。

出处:《韩非子·难一》:“臣闻之,繁礼君子,不厌忠信;战阵之间,不厌诈伪。”

60、报仇雪恨 [bào chóu xuě hèn]

释义:雪:洗刷掉。报冤仇,除仇恨。

出处:《淮南子·氾论训》:“(文)种辅翼越王勾践。而为之报怨雪耻。”


本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收集与整理,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阅读更多的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最新文章
  • 随机文章
  • 当前分类随机文章
  • 随机标签
  • 随机文章
公司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