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成语 > 成语查询>>

形容一个人性格好的成语

  • 作者:admin 更新时间:2025-02-17 17:16

1、循规蹈矩 [xún guī dǎo jǔ]

释义:循、蹈:遵循,依照。规、矩是定方圆的标准工具,借指行为的准则。原指遵守规矩,不敢违反。现也指拘守旧准则,不敢稍做变动。

出处:宋·朱熹《答方宾王书》:“循涂守辙,犹言循规蹈矩云尔。”

2、觞酒豆肉 [shāng jiǔ dòu ròu]

释义:觞,古代盛酒器;豆,古代盛食器。泛指饮食。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坊记》:“觞酒豆肉,让而受恶,民犹犯次。”

3、心直口快 [xīn zhí kǒu kuài]

释义:性情直爽,有话就说。

出处:元·张国宾《罗李郎》第四折:“哥哥是心直口快射粮军,哥哥是好人。”

4、德高望重 [dé gāo wàng zhòng]

释义:德:品德;望:声望。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出处:《晋书·简文三子传》:“元显因讽礼官下仪,称已德隆望重,既录百揆,内外群僚皆应尽敬。”

5、自相矛盾 [zì xiāng máo dùn]

释义: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的盾牌。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出处:《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莫之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勿能应也。”

6、从谏如流 [cóng jiàn rú liú]

释义:谏:直言规劝。听从规劝像流水一样自然。形容乐于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

出处:汉·班彪《王命论》:“从谏如顺流,趣时如响赴。”

7、和蔼可亲 [hé ǎi kě qīn]

释义:和蔼:和善。态度温和,容易接近。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九回:“原来这唐六轩唐观察为人极其和蔼可亲,见了人总是笑嘻嘻的。”

8、自高自大 [zì gāo zì dà]

释义:自以为了不起

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

9、聪明伶俐 [cōng míng líng lì]

释义:聪明:智力发达,天资高。伶俐:灵活、乖巧。形容小孩头脑机灵,活泼且乖巧。

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卖油郎独占花魁》:“你是聪明伶俐的人,也须识些轻重。”

10、慢条斯理 [màn tiáo sī lǐ]

释义:原指说话做事有条有理不慌不忙。现也形容说话做事慢腾腾,不不慌不忙

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金圣叹批:“写红娘从张生边来入闺中,慢条斯理,如在意如不在意。”

11、异想天开 [yì xiǎng tiān kāi]

释义:异:奇异;天开:比喻凭空的、根本没有的事情。指想法很不切实际,非常奇怪。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八十一回:“这可谓异想天开了。”

12、助人为乐 [zhù rén wéi lè]

释义:帮助人就是快乐。

出处:冰心《咱们的五个孩子》:“在我们的新社会里,这种助人为乐的新风尚,可以说是天天在发生,处处在发生。”

13、好吃懒做 [hào chī lǎn zuò]

释义:好:喜欢、贪于。贪于吃喝,懒于做事。

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这样好吃懒做的淫妇,睡到这等日高才起来。”

14、大惑不解 [dà huò bù jiě]

释义:感到非常迷惑,不能理解。

出处:《庄子·天地》:“大惑者终身不解,大愚者终身不灵。”

15、见利忘义 [jiàn lì wàng yì]

释义:见到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

出处:《汉书·樊郦滕灌傅靳周传》:“夫卖友者,谓见利而忘义也。”

16、表里如一 [biǎo lǐ rú yī]

释义:表:外表;里:内心。表面和内心象一个东西。形容言行和思想完全一致。

出处:《朱子全书·论语》:“行之以忠者,是事事要着实,故某集注云:‘以忠,则表里如一。’”

17、老成持重 [lǎo chéng chí zhòng]

释义:办事老练稳重,不轻举妄动

出处:清·魏善伯《留侯论》:“而老成持重,坐靡岁月,终于无成者,不可胜数。”

18、郁郁寡欢 [yù yù guǎ huān]

释义:郁郁:发愁的样子;寡:少。形容心里苦闷。指闷闷不乐

出处:战国楚·屈原《九章·抽思》:“心郁郁之忧思兮,独永叹乎增伤。”

19、心口如一 [xīn kǒu rú yī]

释义:心里想的和嘴里说的一样。形容诚实直爽。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十五回:“紫芝妹妹嘴虽厉害,好在心口如一直截了当,倒是一个极爽快的。”

20、忠心耿耿 [zhōng xīn gěng gěng]

释义:耿耿:忠诚的样子。形容非常忠诚。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七回:“当日令尊伯伯为国损躯,虽大事未成,然忠心耿耿,自能名垂不朽。”

21、轻举妄动 [qīng jǔ wàng dòng]

释义:轻:轻率;妄:任意。指不经慎重考虑,轻率地采取行动。

出处:《韩非子·解老》:“众人之轻弃道理而易忘(妄)举动者,不知其祸福之深大而道阔远若是也。”

22、胆小怕事 [dǎn xiǎo pà shì]

释义:胆子非常小,怕事情落在自己头上,怕惹麻烦。

出处:曾朴《孽海花》第29回:“谁知四下里物色遍了,遇着的,倒大多数是醉生梦死花天酒地的浪子,不然便是胆小怕事、买进卖出的商人。”

23、专心致志 [zhuān xīn zhì zhì]

释义:致:尽,极;志:意志。把心思全放在上面。形容一心一意聚精会神

出处:《孟子·告子上》:“夫今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24、心平气和 [xīn píng qì hé]

释义:心情平静,态度温和。指不急躁,不生气。

出处:宋·苏轼《菜羹赋》:“先生心平而气和,故虽老而体胖。”

25、少言寡语 [shǎo yán guǎ yǔ]

释义:指平时说话不多。

出处:冯志《敌后武工队》第一章:“少言寡语的赵庆田,是和他一起参的军,一起入的党。”

26、多愁善感 [duō chóu shàn gǎn]

释义:善:容易。经常发愁和伤感。形容人思想空虚,感情脆弱。

出处:唐·陆龟蒙《自遣诗三十首》:“多情善感自难忘,只有风流共古长。”

27、百思莫解 [bǎi sī mò jiě]

释义:百思:百般思索。形容反复思索也不能理解。

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三:“此真百思不得其故矣。”

28、豁然开朗 [huò rán kāi lǎng]

释义:豁然:形容开阔;开朗:开阔明亮。从黑暗狭窄变得宽敞明亮。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

出处:晋·陶潜《桃花园记》:“极初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29、小心翼翼 [xiǎo xīn yì yì]

释义:翼翼:严肃谨慎。本是严肃恭敬的意思。现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

出处:《诗经·大雅·大明》:“维此文王,小心翼翼。”

30、口是心非 [kǒu shì xīn fēi]

释义:嘴里说得很好,心里想的却是另一套。指心口不一致。

出处:《抱朴子·微旨》:“口是心非,背向异辞。”汉·桓谭《新论·辨惑》:“如非其人,口是而心非者,虽寸断支解,而道犹不出也。”

31、大公无私 [dà gōng wú sī]

释义:指办事公正,没有私心。现多指从集体利益出发,毫无个人打算。

出处:汉·马融《忠经·天地神明》:“忠者中也,至公无私。”

32、人中之龙 [rén zhōng zhī lóng]

释义:比喻人中豪杰

出处:《晋书·宋纤传》:“吾而今而后知先生人中之龙也。”

33、温柔敦厚 [wēn róu dūn hòu]

释义:温柔:温和柔顺;敦厚:厚道。原指态度温和,朴实厚道。后也泛指待人温和宽厚。

出处:《礼记·经解》:“温柔敦厚,《诗》教也。”

34、与人为善 [yǔ rén wéi shàn]

释义:与:赞许,赞助;为:做;善:好事。指赞成人学好。现指善意帮助人。

出处:《孟子·公孙丑上》:“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35、兰心蕙性 [lán xīn huì xìng]

释义:比喻人品高尚,举止文雅。

出处:宋·柳永《玉女摇仙佩》:“愿奶奶、兰心蕙性,枕前言下,表余深意。”

36、见异思迁 [jiàn yì sī qiān]

释义:迁:变动。看见另一个事物就想改变原来的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

出处:《管子·小匡》:“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

37、实事求是 [shí shì qiú shì]

释义:指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通常指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办事。

出处:《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38、瞻前顾后 [zhān qián gù hòu]

释义:瞻:向前看;顾:回头看。看看前面,又看看后面。形容做事之前考虑周密慎重。也形容顾虑太多,犹豫不决

出处:战国楚·屈原《离骚》:“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

39、老实巴交 [lǎo shí bā jiāo]

释义:形容人规规矩矩,谨慎胆小的样子。

出处:徐光耀《平原烈火》:“一个一个心慈面善,全是老实巴交的。”

40、南腔北调 [nán qiāng běi diào]

释义:原指戏曲的南北腔调。现形容说话口音不纯,搀杂着方言。

出处:清·赵翼《檐曝杂记》卷一:“每数十步间一戏台,南腔北调,备四方之乐。”

41、外合里差 [wài hé lǐ chà]

释义:比喻口是心非

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46回:“你说你恁行动,两头戳舌献勤,出尖儿,外合里差。”

42、言行不一 [yán xíng bù yī]

释义: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另外一套。

出处:《逸周书 官人》:“言行不类相似,始终相悖。”

43、言行相诡 [yán xíng xiāng guǐ]

释义:诡:违反,违背。说的和做的相违背。指言行不一

出处:《吕氏春秋·淫辞》:“言行相诡,不祥莫大焉。”

44、精明强干 [jīng míng qiáng gàn]

释义:机灵聪明,办事能力强。

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百六回:“承辉这个人,甚是精明强干。”

45、心地善良 [xīn dì shàn liáng]

释义:有道德、德行好,慈善

出处:梁遇春《奥布伦摩夫》:“然而他们也是聪明多才,心地善良的人,却终于草草一生。”

46、争强好胜 [zhēng qiáng hào shèng]

释义:争:争夺;强:优胜;好:喜爱。争为强者,事事处处都喜欢超过和压倒别人。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5回:“任是争强好胜的,偏逢用违所长。”

47、快言快语 [kuài yán kuài yǔ]

释义:说话和表达得清楚明确坦白

出处:

48、小心谨慎 [xiǎo xīn jǐn shèn]

释义:形容言行慎重,不敢疏忽。

出处:《汉书·霍光传》:“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

49、疑神疑鬼 [yí shén yí guǐ]

释义:这也怀疑,那也怀疑。形容非常多疑。

出处:明 徐光启《钦奉明旨条画屯田疏》:“盖妄信流传谓戾气所化,是以疑神疑鬼,甘受戕害。”

50、光明磊落 [guāng míng lěi luò]

释义:磊落:心地光明坦白。胸怀坦白正大光明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聂小倩》:“公子光明磊落,为天人所钦瞩。”

51、豪放不羁 [háo fàng bù jī]

释义:形容人性情豪迈,不受拘束。

出处:《北史·张彝传》:“彝少而豪放,出入殿庭,步眄高上,无所顾忌。”

52、心口不一 [xīn kǒu bù yī]

释义: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不一样。形容人的虚伪、诡诈。

出处:《醒世姻缘传》第八十二回:“我是这们个直性子,希罕就说希罕,不是这们心口不一的。”

53、刚正不阿 [gāng zhèng bù ē]

释义:阿:迎合,偏袒。刚强正直,不逢迎,无偏私。

出处:明·余继登《典故纪闻》卷十四:“有正大不阿,不行私谒者,便以为不贤。”

54、豁达大度 [huò dá dà dù]

释义:豁达:胸襟开阔;大度:试题大。形容人宽宏开通,能容人。

出处:晋·潘岳《西征赋》:“观夫汉高之兴也,非徒聪明神武,豁达大度而已也。”

55、冰雪聪明 [bīng xuě cōng míng]

释义:比喻人聪明非凡。

出处:唐·杜甫《送樊二十三侍御赴汉中判官》诗:“冰雪净聪明,雷霆走精锐。”

56、目中无人 [mù zhōng wú rén]

释义:眼里没有别人。形容骄傲自大,看不起人。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九十六回:“赵奢子赵括,自少喜谈兵法,家传《六韬》、《三略》之书,一览而尽;尝与父奢论兵,指天画地目中无人,虽奢亦不能难也。”

57、才高八斗 [cái gāo bā dǒu]

释义:比喻人极有才华。

出处:《南史·谢灵运传》:“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

58、婆婆妈妈 [pó pó mā mā]

释义:形容人动作琐细,言语罗唆。也形容人感情脆弱。

出处:你也太婆婆妈妈的了。这样的话,自私是你读书的人说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七回

59、儿女英雄 [ér nǚ yīng xióng]

释义:儿女:指青年男女。指感情丰富,年轻有为的男女英雄

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一回:“纵横九万里,上下五千年,求其儿女英雄,一身兼备的,也只见得两个。”

60、患得患失 [huàn dé huàn shī]

释义:患:忧患,担心。担心得不到,得到了又担心失掉。形容对个人得失看得很重。

出处:《论语·阳货》:“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本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收集与整理,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阅读更多的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最新文章
  • 随机文章
  • 当前分类随机文章
  • 随机标签
  • 随机文章
公司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