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寸长尺短 [cùn cháng chǐ duǎn]
释义:比喻人各有长处和短处。亦指微才薄技。
2、积少成多 [jī shǎo chéng duō]
释义:积累少量的东西,能成为巨大的数量。
出处:《战国策·秦策四》:“积薄而为厚,聚少而为多。”《汉书·董仲舒传》:“聚少成多,积小致巨。”
3、争先恐后 [zhēng xiān kǒng hòu]
释义:抢着向前,唯恐落后。
出处:清·张春帆《宦海》第十四回:“一个个争先恐后的直抢上来。”
4、心浮气躁 [xīn fú qì zào]
释义:形容人性情浮躁,做事不踏实。
出处: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中册:“自己没有应付不了的人,也很少心浮气躁过,此刻是怎么回事?”
5、出生入死 [chū shēng rù sǐ]
释义:原意是从出生到死去。后形容冒着生命危险,不顾个人安危。
出处:《老子》第五十章:“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
6、寸有所长 [cùn yǒu suǒ cháng]
释义:寸比尺短,但用于更短处即显其长。比喻平平常常的人或事物,也会有他的长处。
7、犹豫不决 [yóu yù bù jué]
释义:犹豫:迟疑。拿不定主意。
出处:《战国策·赵策三》:“平原君犹豫未有所决。”《周书·贺拔胜传》:“今乃顿兵不进,犹豫不决。”
8、有条有理 [yǒu tiáo yǒu lǐ]
释义:形容层次、脉络清楚。
出处:《尚书·盘庚上》:“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孔安国传:“如网在纲,各有条理而不乱也。”
9、名不虚传 [míng bù xū chuán]
释义:传出的名声不是虚假的。指实在很好,不是空有虚名。
出处:《史记·游侠列传》:“然其私意廉洁退让,有足称者,名不虚言,士不虚附。”
10、声东击西 [shēng dōng jī xī]
释义:声:声张。指造成要攻打东边的声势,实际上却攻打西边。是使对方产生错觉以出奇制胜的一种战术。
出处:《淮南子·兵略训》:“故用兵之道,示之以柔而迎之以刚,示之以弱而乘之以强,为之以歙而应之以张,将欲西而示之以东,……”唐·杜佑《通典·兵六》说:“声言击东,其实击西。”
11、柳暗花明 [liǔ àn huā míng]
释义:垂柳浓密,鲜花夺目。形容柳树成荫,繁花似锦的春天景象。也比喻在困难中遇到转机。
出处:唐·武元衡《摩河池送李侍御之凤翔》:“柳暗花明池上山,高楼歌洒换离颜。”宋·陆游《游山西村》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2、尺有所短 [chǐ yǒu suǒ duǎn]
释义:比喻事物有其短处,并非在所有的情况下都是合适的。
出处:南朝·梁锤嵘《诗品》卷下:“元长士章,并有盛才,词美英净,至于五言之作,几乎尺有所短。譬应变将略,非武侯所长,未足以贬卧龙。”
13、惊天动地 [jīng tiān dòng dì]
释义:形容某个事件的声势或意义极大。
出处:唐·白居易《李白墓》诗:“可怜荒冢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14、任重才轻 [rèn zhòng cái qīng]
释义:责任重大,才能薄弱。表示力不胜任。常作谦词。
出处:三国蜀·诸葛亮《与参军掾属教》:“任重才轻,故多阙漏。”
15、狗行狼心 [gǒu xíng láng xīn]
释义:比喻行为凶狠,心肠毒辣。
出处:元·白朴《恼煞人》套曲:“恨冯魁,趋恩夺爱,狗行狼心,全然不怕天折挫。”
16、尺短寸长 [chǐ duǎn cù cháng]
释义:比喻人或物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
出处:战国·楚·屈原《卜居》:“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
17、返老还童 [fǎn lǎo huán tóng]
释义:由衰老恢复青春。形容老年人充满了活力。
出处:《文苑英华》卷三五二载无名氏《七召》:“既变丑以成妍,亦反老而为少。”
18、半信半疑 [bàn xìn bàn yí]
释义:有点相信,又有点怀疑。表示对真假是非不能肯定。
出处:三国魏·嵇康《答释难宅无吉凶摄生论》:“苟卜筮所以成相,虎可卜而地可择,何为半信而半不信耶?”
19、面面相觑 [miàn miàn xiāng qù]
释义:你看我,我看你,不知道如何是好。形容人们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
出处:明·张岱《海志》:“舟起如簸,人皆瞑眩,蒙被僵卧,懊丧此来,面面相觑而已。”
20、畸重畸轻 [jī zhòng jī qīng]
释义:形容事物发展不均衡,或对待事物的态度不公正。同“畸轻畸重”。
出处:清·黄六鸿《福惠全书·编审·编审余论》:“丁与粮,无畸重畸轻之弊。”
21、惩前毖后 [chéng qián bì hòu]
释义:惩:警戒;毖:谨慎。指批判以前所犯的错误,吸取教训,使以后谨慎些,不致再犯。
出处:《诗经·周颂·小毖》:“予其惩而毖后患。”
22、转败为胜 [zhuǎn bài wéi shèng]
释义:变失败为胜利。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管晏列传》:“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
23、瞻前顾后 [zhān qián gù hòu]
释义:瞻:向前看;顾:回头看。看看前面,又看看后面。形容做事之前考虑周密慎重。也形容顾虑太多,犹豫不决。
出处:战国楚·屈原《离骚》:“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
24、凶多吉少 [xiōng duō jí shǎo]
释义:凶:不幸;吉:吉利。指估计事态的发展趋势不妙,凶害多,吉利少。
出处:元·无名氏《赚蒯通》第二折:“你去后多凶少吉,干这般尽忠竭力。”
25、囫囵吞枣 [hú lún tūn zǎo]
释义:囫囵:整个儿。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
出处:《朱子语类·论语十六》:“道理也是一个有条理底物事,不是囫囵一物。”
26、头重脚轻 [tóu zhòng jiǎo qīng]
释义:头脑发胀,脚下无力。形容身体不适。也比喻基础不牢固。
出处:明·天然痴叟《石点头·侯官县烈女歼仇》:“他的酒量原不济,三瓯落肚,渐觉头重脚轻。”
27、有头无尾 [yǒu tóu wú wěi]
释义:有开头没有收尾。指没有把事情做完。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五:“曰:‘有头无尾时如何?’师曰:‘吐得黄金堪作什么?’”《朱子语类》:“若是有头无尾底人,便是忠也不久。”
28、半途而废 [bàn tú ér fèi]
释义:废:停止。指做事不能坚持到底,中途停顿,有始无终。
出处:《礼记·中庸》:“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难已矣。”
29、截长补短 [jié cháng bǔ duǎn]
释义:截取长的,补充短的。比喻用长处补短处。
出处:《孟子·滕文公上》:“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
30、举重若轻 [jǔ zhòng ruò qīng]
释义:举起沉重的东西像是在摆弄轻的东西。比喻能力强,能够轻松地胜任繁重的工作或处理困难的问题。
出处:清 赵翼《瓯北诗话》:“坡诗不尚雄杰一派,其绝人处,在乎议论英爽,笔锋精锐,举重若轻,读之似不甚用力,而力已透十分。”
31、避重逐轻 [bì zhòng zhú qīng]
释义:指避开较重的责任,拣轻的承担。
出处:见“避重就轻”。
32、挑肥拣瘦 [tiāo féi jiǎn shòu]
释义:挑、拣:选择;肥:肥肉;瘦:瘦肉。比喻挑挑拣拣,光要对自己有利的。
出处: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像娘这样费心,还不讨他说个是,只要拣精拣肥,我也犯不着要效他这个劳。”
33、轻重倒置 [qīng zhòng dào zhì]
释义:把重要的和不重要的两者的地位摆颠倒了。
出处:宋 刘安世《尽言集》:“轻重倒置,有害政体。”
34、避重就轻 [bì zhòng jiù qīng]
释义:指回避重的责任,只拣轻的来承担。也指回避要点,只谈无关紧要的事情。
出处:宋·刘挚《侍御史黄君墓志铭》:“民始不以多男为患,父子始不以避重就轻相去。”
35、一曝十寒 [yī pù shí hán]
释义:曝:晒。原意是说,虽然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一天,冻十天,也不可能生长。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一时又懒散,没有恒心。
出处:《孟子·告子上》:“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36、虎头蛇尾 [hǔ tóu shé wěi]
释义:头大如虎,尾细如蛇。比喻开始时声势很大,到后来劲头很小,有始无终。
出处:元·康进之《李逵负棘》第二折:“则为你两头白面搬兴废,转背言词说是非,这厮敢狗行狼心,虎头蛇尾。”
37、首鼠两端 [shǒu shǔ liǎng duān]
释义:首鼠:鼠性多疑,出洞时一进一退,不能自决;两端:拿不定主意。在两者之间犹豫不决右动摇不定。
出处:《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武安已罢朝,出止车门,召韩御史大夫载,怒曰:‘与长孺共一老秃翁,何为首鼠两端。’”
38、龙头蛇尾 [lóng tóu shé wěi]
释义:比喻开头盛大,结尾衰减。
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第130卷:“如在欧公文集序,先说得许多天来底大,恁地好了,到结束处,却只如此,盖不止龙头蛇尾矣。”
39、两头白面 [liǎng tóu bái miàn]
释义:比喻表里不一,两方面讨好。
出处:元 康进之《李逵负荆》第二折:“则为你两头白面搬兴废,转背言词说是非。”
40、弄假成真 [nòng jiǎ chéng zhēn]
释义:本来是假装的,结果却弄成了真的。
出处:宋·邵雍《弄笔吟》:“弄假像真终是假,将勤补拙总轮勤。”
41、假公济私 [jiǎ gōng jì sī]
释义:假借公家的名义,谋取私人的利益。
出处:《汉书·杜业传》:“方进终不举白,专作威福,阿党所厚,排挤英俊,托公报私,横厉无所畏忌。”元·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一折:“他假公济私,我怎肯和他干罢了也呵!”
42、古往今来 [gǔ wǎng jīn lái]
释义:从古到今。
出处:《淮南子·齐俗训》:“往古今来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
43、喜新厌旧 [xǐ xīn yàn jiù]
释义:喜欢新的,厌弃旧的。多指爱情不专一。
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不怕你有喜新厌旧的心肠,我自有移星换斗的手段。”
44、无关紧要 [wú guān jǐn yào]
释义:紧要:急切的,重要的。不重要,不会影响大局。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七回:“可见字音一道,乃读书人不可忽略的。大贤学问渊博,故视为无关紧要;我们后学,却是不可少的。”
45、嘴尖皮厚腹中空 [zuǐ jiān pí hòu fù zhōng kōng]
出处: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有一副对子,是替这种人画像的。那对子说: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46、半涂而废 [bàn tú ér fèi]
释义:半路上终止。比喻做事情有始无终。
出处:参见“半途而废”。
47、口是心非 [kǒu shì xīn fēi]
释义:嘴里说得很好,心里想的却是另一套。指心口不一致。
出处:《抱朴子·微旨》:“口是心非,背向异辞。”汉·桓谭《新论·辨惑》:“如非其人,口是而心非者,虽寸断支解,而道犹不出也。”
48、深入浅出 [shēn rù qiǎn chū]
释义:指讲话或文章的内容深刻,语言文字却浅显易懂。
出处:明 朱之喻《朱舜水集》:“鸿论深入显出,切中事机,据理辩驳,虽有利口,无所复置其喙。”
49、为德不卒 [wé dé bù zú]
释义:卒:完毕,终了。指没有把好事做到底。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公,小人也,为德不卒。”
50、有始无终 [yǒu shǐ wú zhōng]
释义:有开始没有结尾。指做事不做到底。
出处:《晋书·刘聪载记》:“小人有始无终,不能如贯高之流也。”
51、同甘共苦 [tóng gān gòng kǔ]
释义:甘:甜。共同享受幸福,共同担当艰苦。
出处:《战国策·燕策一》:“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其甘苦。”
52、挑挑拣拣 [tiāo tiāo jiǎn jiǎn]
释义:挑:挑选;拣:分拣。指从中仔细挑选
出处:钱宁《圣人》第25章:“在西瓜、桃李、杏枣中间穿行,挑挑拣拣,寻些百姓乐趣,倒也乐而忘忧。”
53、眼高手低 [yǎn gāo shǒu dī]
释义:指要求的标准很高(甚至不切实际),但实际上自己也做不到。
出处:清 陈确《与吴仲木书》:“譬操觚家一味研穷休理,不轻下笔,终是眼高手生,鲜能入彀。”
54、由此及彼 [yóu cǐ jí bǐ]
释义:此:这个;彼:那个。由这一现象联系到那一现象。
出处: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66回:“遇着通晓之人,就虚心请问,由此及彼,铢积寸累,自然日有进益。”
55、扬长避短 [yáng cháng bì duǎn]
释义:发挥或发扬优点或有利条件,克服或回避缺点或不利条件。
出处:秦牧《漫记端木蕻良》:“选择这样一个题材来写作,既扬长避短,也施展了抱负。”
56、力不胜任 [lì bù shèng rèn]
释义:能力担当不了。
出处:《易·系辞下》:“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
57、飞短流长 [fēi duǎn liú cháng]
释义:飞、流:散布;短、长:指是非、善恶。指散播谣言,中伤他人。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封三娘》:“妾来当须秘密,造言生事者,飞短流长,所不堪受。”
58、居重驭轻 [jū zhòng yù qīng]
释义:指人主掌握兵权以制政权。
出处:宋·俞文豹《吹剑录外集》:“故自三代、秦、汉迄我朝,皆以兵得天下,人主皆亲历行阵,习知武事,知居重驭轻之势。”
59、承上启下 [chéng shàng qǐ xià]
释义:承接上面的,引起下面的。多用在写文章方面。
出处:宋·张炎《词源·制曲》:“思量头如何起,尾如何结,方始选韵,而后述曲,最是过片不要断了曲意,须要承上启下。”
60、畸轻畸重 [jī qīng jī zhòng]
释义:有时偏轻,有时偏重。形容事物发展不均衡,或对待事物的态度不公正。
出处: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 编审 编审余论》:“丁与粮,无畸轻畸重之弊。”
本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收集与整理,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