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铁面枪牙 [tiě miàn qiāng yá]
释义:比喻坚忍不拔,刻苦自励。
出处:明·李贽《咏古》之一:“卧薪尝胆为吞吴,铁面枪牙是丈夫。”
2、勤勤恳恳 [qín qín kěn kěn]
释义:形容勤劳踏实。也形容勤恳的样子。
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曩者辱赐书,教以顺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意气勤勤恳恳。”
3、攻苦食啖 [gōng kǔ shí dàn]
释义:做艰苦的工作,吃清淡的食物。形容刻苦自励。啖,亦作“淡”。同“攻苦食淡”。
出处:《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吕后与陛下攻苦食啖,其可背哉。”
4、坚忍不拔 [jiān rěn bù bá]
释义:形容在艰苦困难的情况下意志坚定,毫不动摇。
出处:宋·苏轼《晁错论》:“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5、一事无成 [yī shì wú chéng]
释义:连一样事情也没有做成。指什么事情都做不成。形容毫无成就。
出处:唐·白居易《除夜寄微之》诗:“鬓毛不觉白毵毵,一事无成百不堪。”
6、然荻读书 [rán dí dú shū]
释义:然:“燃”的本字,燃烧;荻:芦苇一类的植物。燃荻为灯,发奋读书。形容勤学苦读。
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梁世彭城刘绮,交州刺史勃之孙,早孤家贫,灯烛难办,常买荻尺寸折之,然明夜读。”
7、发奋蹈厉 [fā fèn dǎo lì]
释义:发:奋发,振作;蹈:跳、踏;厉:猛烈,有力。后比喻精神奋发,意气风发昂扬
出处:邹韬奋《萍踪寄语》:“总以为社会大众谋幸福为第一义;发奋蹈厉,艰苦备尝,为的是这件事。”
8、凿壁偷光 [záo bì tōu guāng]
释义: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出处:《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9、踔厉奋发 [chuō lì fèn fā]
释义:形容精神振奋,斗志昂扬。
出处:孙中山《中国革命史·革命之运动》:“其慷慨助饷,多为华侨;热心宣传,多为学界;冲锋破敌,则在军队与会党,踔厉奋发,各尽所能,有此成功。”
10、报仇雪耻 [bào chóu xuě chǐ]
释义:指报复冤仇,洗刷耻辱。
出处:《水浒传》第九八回:“主女琼英,素有报仇雪耻之志。”
11、励精图治 [lì jīng tú zhì]
释义:振奋精神,想办法治理好国家。
出处:《汉书·魏相传》:“宣帝始亲万机,励精为治。”《宋史·神宗纪赞》:“厉精图治,将大有为。”
12、坐薪悬胆 [zuò xīn xuán dǎn]
释义:坐卧在柴草上,悬胆尝其味。比喻刻苦自励,奋发图强。
出处:《金史·术虎筠寿传》:“陛下当坐薪悬胆之日,奈何以球鞠细物动摇民间?”
13、上下一心 [shàng xià yī xīn]
释义:上上下下一条心。
出处:《淮南子·诠言训》:“上下一心,君臣同志。”
14、奋发有为 [fèn fā yǒu wéi]
释义:精神振作,有所作为。
15、苦身焦思 [kǔ shēn jiāo sī]
释义:焦:焦急。形容人为某事忧心苦思。
出处:《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16、一心一力 [yī xīn yī lì]
出处:清·魏源《圣武记》卷九:“自阖营将弁,以及士卒,无不一心一力。”
17、蹈厉之志 [dǎo lì zhī zhì]
释义:蹈厉:踏地猛烈。本形容舞蹈的动作威武有力。比喻奋发向上的志向。
出处:明·刘基《齐侯袭莒》:“发扬蹈厉之志,以成从简尚功之俗。”
18、忍辱负重 [rěn rǔ fù zhòng]
释义:为了完成艰巨的任务,忍受暂时的屈辱。
出处:《三国志·吴书·陆逊传》:“国家所以屈诸君使相承望者,以仆有尺寸可称,能忍辱负重故也。”
19、击楫中流 [jī jí zhōng liú]
释义:比喻立志奋发图强。
出处:《晋书·祖逖传》:“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20、卧薪尝胆 [wò xīn cháng dǎn]
释义:薪:柴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出处:《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路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21、勇往直前 [yǒng wǎng zhí qián]
释义:勇敢地一直向前进。
出处:宋·朱熹《朱子全书·道统一·周子书》:“不顾旁人是非,不计自己得失,勇往直前,说出人不敢说的道理。”
22、金银财宝 [jīn yín cái bǎo]
释义:钱财和珍宝。泛指钱财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6回:“再说卢俊义奔到家里,不见了李固和那婆娘,且叫众人把应有家私金银财宝,都搬来装在车子上,往梁山泊给散。”
23、衔胆栖冰 [xián dǎn qī bīng]
释义:衔:嘴含;胆:苦胆;栖:栖息。嘴里含着苦胆,居住在冰上。形容刻苦自励。
出处:《晋书·刘元海载记》:“但以大耻未雪,社稷无主,衔胆栖冰,勉从群议。”
24、大获全胜 [dà huò quán shèng]
释义:获:擒获俘虏,夺取敌方辎重;全:完全。形容获得完全的胜利。
出处:明·冯梦龙《古今小说·葛令公生遣弄珠儿》:“唐兵被梁家杀得七零八落,走得快的,逃了性命,略迟慢些,就成沙场之鬼……梁家大获全胜。”
25、攻苦食俭 [gōng kǔ shí jiǎn]
释义:犹攻苦食淡。形容刻苦自励。
出处:明·王世贞《觚不觚录》:“余举进士,不能攻苦食俭。”
26、不屈不挠 [bù qū bù náo]
释义:屈:屈服;挠:弯曲。比喻在压力和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
出处:《汉书·叙传下》:“乐昌笃实,不桡不诎。”
27、高瞻远瞩 [gāo zhān yuǎn zhǔ]
释义:瞻:视,望;瞩:注视。站得高,看得远。比喻眼光远大。
出处:汉·王充《论衡·别通篇》:“夫闭户塞意,不高瞻览者,死人之徒也哉。”
28、报仇雪恨 [bào chóu xuě hèn]
释义:雪:洗刷掉。报冤仇,除仇恨。
出处:《淮南子·氾论训》:“(文)种辅翼越王勾践。而为之报怨雪耻。”
29、自强不息 [zì qiáng bù xī]
释义:自强:自己努力向上;息:停止。自觉地努力向上,永不松懈。
出处:《周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30、蹈厉奋发 [dǎo lì fèn fā]
释义:蹈:踩,引伸为做,实行;厉:猛烈,迅疾;奋:振作;发:激励。精神振奋,行动迅猛。
出处: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59回:“吾父老子弟,尤当蹈厉奋发,为民前躯。”
31、含垢忍辱 [hán gòu rěn rǔ]
释义:忍、含:忍受。形容忍受耻辱。
出处:《后汉书·曹世叔妻传》:“有善莫名,有恶莫辞,忍辱含垢,常若畏惧,是谓卑弱下人也。”
32、攻苦食淡 [gōng kǔ shí dàn]
释义:攻:做;若:艰苦;淡:清淡。做艰苦的工作,吃清淡的食物。形容刻苦自励。
出处:《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吕后与陛下攻苦食啖(淡)。”
33、坚强不屈 [jiān qiáng bù qū]
释义:屈:屈服。坚韧、刚毅,毫不屈服。
出处:荀况《荀子·法行》:“坚刚而不屈,义也。”
34、自力更生 [zì lì gēng shēng]
释义:更生:再次获得生命,比喻振兴起来。指不依赖外力,靠自己的力量重新振作起来,把事情办好。
出处:中国不但会自力更生,而且也就能解除其他国家维护中国的独立与完整的麻烦。 孙中山《中国问题的真解决》
35、奋发蹈厉 [fèn fā dǎo lì]
释义:奋:振作;发:激励;蹈:踩,引伸为做,实行;厉:猛烈,迅疾。精神振奋,行动迅猛。
出处:邹韬奋《抗战以来·自动奋发的千万青年》:“且有整千整百的女青年奋发蹈厉地走出家庭,奔赴前线,不让男同胞专美。”
36、尝胆眠薪 [cháng dǎn mián xīn]
释义:薪:柴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出处:见“尝胆卧薪”。
37、发奋图强 [fā fèn tú qiáng]
释义:下定决心,努力追求进步。
出处:《人民日报》1959.9.3:“发奋图强、自力更生,对于落后队贫困落后的面貌的改变,当然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38、兢兢业业 [jīng jīng yè yè]
释义:形容做事谨慎、勤恳。
出处:《诗经·大雅·云汉》:“兢兢业业,如霆如雷。”
39、恭恭敬敬 [gōng gōng jìng jìng]
释义:对尊长贵宾谦恭而有礼貌。
出处:因是儿子的终身大事所关,说不得东拼西凑,恭恭敬敬封了二十四两贽见礼。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回
40、坐薪尝胆 [zuò xīn cháng dǎn]
释义:指刻苦自励,奋发图强。
出处:《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路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41、发奋为雄 [fā fèn wéi xióng]
释义:发奋:振作兴起。决心奋斗使自己成为杰出人才
出处:孙中山《上李鸿章书》:“虽处布衣而以天下为己任,此其人必能发奋为雄,卓异自立。”
42、众志成城 [zhòng zhì chéng chéng]
释义:万众一心,象坚固的城墙一样不可摧毁。比喻团结一致,力量无比强大。
43、同心协力 [tóng xīn xié lì]
释义:心:思想;协:合。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出处:汉·贾谊《过秦论》:“且天下尝同心并力攻秦矣,然困于险阻而不能进者,岂勇力智慧不足哉?”《周书·崔谦传》:“然后与宇文行台,同心协力,电讨不庭,则桓文之勋,复兴于兹日矣。”
44、饮胆尝血 [yǐn dǎn cháng xuè]
释义:指刻苦自励。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苦心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也尝胆也。”
45、枕戈尝胆 [zhěn gē cháng dǎn]
释义:头枕兵器,口尝苦胆。形容刻苦自励,发愤图强,或报仇雪耻心切。
出处:南朝·梁·沈初明《劝进梁元帝第三表》:“陛下英略纬天,沉明内断,横剑泣血,枕戈尝胆。”
46、舍身取义 [shě shēn qǔ yì]
释义:舍:舍弃;身:生命;取:求取;义;正义。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出处: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战国·邹·孟轲《孟子·告子上》
47、发愤图强 [fā fèn tú qiáng]
释义:发愤:决心努力;图:谋求。决心奋斗,努力谋求强盛。
出处:孙先生在那次聚会上谈得并不多,只泛泛地谈到了中国积弱太甚了,应该发愤图强,彻底革命。 何香凝《孙中山与廖仲恺》
48、枕戈饮胆 [zhěn gē yǐn dǎn]
释义:头枕兵器,口尝苦胆。形容刻苦自励,发愤图强,或报仇雪耻心切。同“枕戈尝胆”。
出处:唐·姚思廉《梁书·元帝纪》:“孤以不德,天降之灾,枕戈饮胆,扣心泣血。”
49、奋发踔厉 [fèn fā chuō lì]
释义:奋发有为,意气昂扬。
出处:语出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
50、奋发图强 [fèn fā tú qiáng]
释义:图:谋求。振作精神,以求强盛。
出处:我祝愿中年一代的科学工作者奋发图强,革命加拼命,勇攀世界科学高峰。 郭沫若《科学的春天》
51、放虎归山 [fàng hǔ guī shān]
释义:把老虎放回山去。比喻把坏人放回老巢,留下祸根。
出处:晋·司马彪《零陵先贤传》:“璋遣法正迎刘备,巴谏曰:‘备,雄人也,入必为害,不可内也。’既入,巴复谏曰:‘若使备讨张鲁,是放虎于山林也。’璋不听。”
52、尝胆卧薪 [cháng dǎn wò xīn]
释义:薪:柴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出处:《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路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53、奋发向上 [fèn fā xiàng shàng]
释义:精神振作,情绪高昂
出处: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在各条战线上形成你追我赶、争当先进、奋发向上的风气。”
本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收集与整理,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