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成语 > 成语查询>>

形容随声附和不离舌的成语

  • 作者:admin 更新时间:2025-02-17 16:31

1、恶意中伤 [è yì zhòng shāng]

释义:出自恶毒用心去诽谤诬陷伤害别人,中伤说坏话攻击陷害别人。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利刀割肉疮犹合,恶语伤人恨不销。”

2、能说会道 [néng shuō huì dào]

释义:形容很会讲话。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四回:“仗着他的模样儿比别人标致些,又长了一张巧嘴,天天打扮的象个西施样子,在人跟前能说惯道抓尖要强。”

3、拙嘴笨舌 [zhuō zuǐ bèn shé]

释义:拙:笨。嘴舌笨拙,形容不善于讲话。

出处:清·随缘下士《林兰香》:“我亦并非处处都去留心,只是嘴拙舌钝,不敢轻易开口。”

4、口轻舌薄 [kǒu qīng shé bó]

释义:形容说话刻薄尖酸。

出处:《天雨花》第25回:“小小年纪无厚道,口轻舌薄诮谁人?”

5、缄口结舌 [jiān kǒu jié shé]

释义:闭口不说话。形容理屈词穷说不出话来。也指慑于淫威不敢讲话。

出处:汉·王充《潜夫论》:“智士所以钳口结舌。”

6、无事生非 [wú shì shēng fēi]

释义:无缘无故找岔子,存心制造麻烦。

出处: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58回:“有不安本分的强盗,有无事生非的强盗。”

7、百舌之声 [bǎi shé zhī shēng]

释义:比喻唠叨、多嘴。

出处:《淮南子·说山训》:“人有多言者,犹百舌之声;人有少言者,犹不脂之户。”

8、两面二舌 [liǎng miàn èr shé]

释义:比喻在两方面挑拔。

出处:《司马氏书仪·婚仪下》:“其两面二舌,构虚造谗,离间骨肉者,逐之。”

9、甜言蜜语 [tián yán mì yǔ]

释义:象蜜糖一样甜的话。比喻为了骗人而说得动听的话。

出处:元·马致远《岳阳楼》第二折:“化一盏茶吃,你可是甜言蜜语的,出家人那里不是积福处。”

10、唇枪舌剑 [chún qiāng shé jiàn]

释义:舌如剑,唇象枪。形容辩论激烈,言词锋利,象枪剑交锋一样。

出处:元·高文秀《渑池会》一折:“凭着我唇枪舌剑定江山。”

11、张口结舌 [zhāng kǒu jié shé]

释义:结舌:舌头不能转动。张着嘴说不出话来。形容理屈词穷,或因紧张害怕而发愣。

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3回:“公子被他问得张口结舌面红过耳。”

12、舌敝耳聋 [shé bì ěr lóng]

释义:讲的人舌头破了,听的人耳朵聋了。形容议论多而杂,别人不予理睬。

出处:《战国策·秦策一》:“舌敝耳聋,不见成功。”

13、七嘴八舌 [qī zuǐ bā shé]

释义:形容人多口杂

出处:清·袁枚《牍外余言》:“故晋大夫七嘴八舌冷讥热嘲,皆由于心之大公也。”

14、枉口拔舌 [wǎng kǒu bá shé]

释义:比喻信口胡说。多指造谣生事恶意中伤

出处: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25回:“是那个嚼舌根的?没空生有,枉口拔舌,调唆你来欺负老娘!”

15、弄口鸣舌 [nòng kǒu míng shé]

释义:弄口:逞巧辩,搬弄是非;鸣:发声。掉弄口舌。指巧言辩饰或挑拔是非。

出处:南朝梁·任昉《奏弹范缜》:“弄口鸣舌,只足饰非。”

16、鸱鸮弄舌 [chī xiāo nòng shé]

释义:鸱鸮:猫头鹰一类的鸟,比喻小人。鸱鸮卖弄口舌。比喻小人拨弄是非,得以逞强。

出处:元·无名氏《连环计》第三折:“枉了你扬威耀武,尽忠竭节,定国安邦,偏容他鸱鸮弄舌,乌鸦展翅,强配鸾凰。”

17、咸嘴淡舌 [xián zuǐ dàn shé]

释义:比喻无事生非或没话找话说。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8回:“这一点子小崽子,也挑幺挑六咸嘴淡舌,咬群的骡子似的。”

18、甜嘴蜜舌 [tián zuǐ mì shé]

释义:象蜜糖一样甜的话。比喻为了骗人而说得动听的话。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五回:“吃吧,吃罢!你不用和我甜嘴蜜舌的了,我都知道啊!”

19、轻嘴薄舌 [qīng zuǐ bó shé]

释义:指说话轻率,言语随便。也比喻人爱说俏皮话。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五回:“袭人听了话内有因,素知宝钗不是轻嘴薄舌奚落人的,自己想起上日王夫人的意思来,便不再提了。”

20、三寸不烂之舌 [sān cùn bù làn zhī shé]

释义:比喻能说会辩的口才。

出处:《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毛先生以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21、戟指嚼舌 [jǐ zhǐ jiáo shé]

释义:戟指:伸出食指、中指指人;嚼舌:咬破舌头。形容愤怒之极。

出处:鲁迅《华盖集·“碰壁”之余》:“或则戟指嚼舌,喷血而亡。”

22、赤口白舌 [chì kǒu bái shé]

释义:赤:火红色。形容言语恶毒,出口伤人

出处:唐·卢仝《月蚀》诗:“鸟为居停主人不觉察,贪向何人家,行赤口毒舌,毒虫头上却吃月,不啄杀。”

23、一口三舌 [yī kǒu sān shé]

释义:比喻唠叨、话多。

出处:汉·焦延寿《易林》卷十:“一口三舌,相妨无益。”

24、搬弄是非 [bān nòng shì fēi]

释义:搬弄:挑拔。把别人的话传来传去,有意挑拔,或在背后乱加议论,引起纠纷。

出处:元·李寿卿《伍员吹箫》第一折:“他在平公面前,搬弄我许多事非。”

25、妄口巴舌 [wàng kǒu bā shé]

释义:比喻胡言乱语。有时也指造谣污蔑。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20回:“只要自己拿定主意,必定还要妄口巴舌血淋淋的起这样恶誓么?”

26、笨嘴拙舌 [bèn zuǐ zhuō shé]

释义:拙:不巧。形容没有口才,不善言辞。

出处:杨朔《石油城》:“刘公之低着头,用大手搓着大腿,挺为难地说:‘我这个人,笨嘴拙舌的,谈什么呢?’”

27、摇唇鼓舌 [yáo chún gǔ shé]

释义:耍嘴皮,嚼舌头。形容耍弄嘴皮进行挑拨煽动。

出处:《庄子·盗跖》:“多辞缪说,不耕而食,不织而衣摇唇鼓舌,擅生是非,以迷天下之主。”

28、理屈词穷 [lǐ qū cí qióng]

释义:屈:短,亏;穷:尽。由于理亏而无话可说。

出处:先秦·孔子《论语·先进》:“是故恶夫佞者”宋·朱熹集注:“子路之言,非其本意,但理屈词穷,而取辩于口以御人耳。”

29、贫嘴薄舌 [pín zuǐ bó shé]

释义:指话多而尖酸刻薄,使人厌恶。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五回:“什么诙谐!不过是贫嘴贱舌的讨人厌罢了!”

30、贫嘴贱舌 [pín zuǐ jiàn shé]

释义:指话多而尖酸刻薄,使人厌恶。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五回:“什么诙谐!不过是贫嘴贱舌的讨人厌罢了!”

31、出口伤人 [chū kǒu shāng rén]

释义:说出话来污辱人;说出的话有损人的尊严。

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四十八回:“好妖道:‘焉敢如此出口伤人,欺吾太甚。”

32、三寸之舌 [sān cùn zhī shé]

释义:比喻能说会辩的口才。

出处:《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毛先生以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33、齿亡舌存 [chǐ wáng shé cún]

释义:亡:脱落,不存在。牙齿都掉了,舌头还存在。比喻刚硬的容易折断,柔软的常能保全。

出处:汉·刘向《说苑·敬慎》:“夫舌之存也,岂非以其柔耶?齿之亡也,岂非以其刚耶?”

34、各不相让 [gè bù xiāng ràng]

释义:让:歉让。互不谦让、让步。

出处:冯玉祥《我的生活》第23章:“于是两方明争暗斗各不相让,一天利(历)害一天。”

35、笨嘴笨舌 [bèn zuǐ bèn shé]

释义:说话表达能力很差,没有口才。

出处: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冯永祥平时以能说会道出名于工商界的,现在却变得好像是一个笨嘴笨舌的人了。”

36、口干舌燥 [kǒu gān shé zào]

释义:燥:干。口舌都干了。形容说话太多。

出处:三国·魏·曹植《善哉行》:“来日大难口燥唇干;今日相乐,皆当喜欢。”

37、舌剑唇枪 [shé jiàn chún qiāng]

释义:舌如剑,唇象枪。形容争辩激烈,言词锋利,针锋相对各不相让

出处:元·高文秀《渑池会》一折:“凭着我唇枪舌剑定江山,见如今河清海晏,黎庶宽安。”

38、酒入舌出 [jiǔ rù shé chū]

释义:形容人喝酒以后喜欢唠叨。

出处:西汉·韩婴《韩诗外传》第十卷:“臣闻之酒入者舌出,舌出者弃身,不宁弃酒乎?”

39、金舌弊口 [jīn shé bì kǒu]

释义:金舌:用金子做舌头;弊:破。用金做的舌头,说破了嘴。比喻说话很多,枉费口舌

出处:《荀子·正论》:“金舌弊口,犹将无益也。”

40、饕口馋舌 [tāo kǒu chán shé]

释义:比喻贪吃的人。

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33回:“暖烘烘云蒸霞蔚而至;饕口馋舌,雄纠纠排山倒海而来。”

41、尖酸刻薄 [jiān suān kè bó]

释义:说话带刺,待人冷酷。

出处:宋·陈抟《心相编》:“愚鲁人说话尖酸刻薄。”

42、耍嘴皮子 [shuǎ zuǐ pí zi]

释义:指光说不做。也指卖弄口才(含贬义)。

出处:傅光明《从老舍之死看老舍的幽默与悲剧意识》:“他绝不是那种耍嘴皮子,卖弄搞笑那种作家。”

43、咂嘴弄舌 [zā zuǐ nòng shé]

释义:形容贪馋的样子。

出处: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回:“他一时慌了,弯下腰去抓那粉汤,又被两个狗争着,咂嘴弄舌的来抢那地下的粉汤吃。”

44、造谣生事 [zào yáo shēng shì]

释义:制造谣言,挑起事端。

出处:《庄子·盗跖》:“尔作言造语,妄称文武。”

45、赤口毒舌 [chì kǒu dú shé]

释义:赤:火红色。形容言语恶毒,出口伤人

出处:唐·卢仝《月蚀》诗:“鸟为居停主人不觉察,贪向何人家,行赤口毒舌,毒虫头上却吃月,不啄杀。”

46、豁口截舌 [huō kǒu jié shé]

释义:撕开嘴巴,截去舌头。指命人住嘴。

出处:元·关汉卿《单刀会》第四折:“我根前使不着你之乎者也诗云子曰,早该豁口截舌!”

47、金口木舌 [jīn kǒu mù shé]

释义:以木为舌的铜铃,即木铎,古代施行政教传布命令时所用。指宣扬教化的人。

出处:汉·扬雄《法言·学行》:“天之道不在仲尼乎?仲尼驾说者也;不在兹儒乎?如将复驾其所说,则莫若使诸儒金口而木舌。”

48、人多口杂 [rén duō kǒu zá]

释义:指谈论的人多,各种议论都有。

出处:《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第九回:“宁府人多口杂,那些不得志的奴仆们耑能造言诽谤主人。”

49、鼓唇弄舌 [gǔ chún nòng shé]

释义:鼓:拨动,振动。振动嘴唇,拨弄舌头。形容凭口舌挑拨、煽动或进行游说。

出处:清·钱泳《履园丛话·旧闻·席氏多贤》:“……,而胥吏衙役辈鼓唇咋舌欲以罔利,且言贼非真,器械自所制也。”

50、虚嘴掠舌 [xū zuǐ lüè shé]

释义:比喻花言巧语

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61回:“谁听你那虚嘴掠舌的?我到明日死了,你也舍不得我吧?”

51、油嘴滑舌 [yóu zuǐ huá shé]

释义:形容说话油滑,耍嘴皮子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十一回:“俺看他油嘴滑舌南腔北调,到底算个甚么?”

52、钳口结舌 [qián kǒu jié shé]

释义:钳口:闭口。闭口不说话。形容理屈词穷说不出话来。也指慑于淫威不敢讲话。

出处:汉·王充《潜夫论》:“智士所以钳口结舌。”

53、口齿伶俐 [kǒu chǐ líng lì]

释义:口齿:说话、言谈;伶俐:聪明,灵活。谈吐麻利,应付自如。形容口才好。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三回:“宝玉素日虽然口角伶俐,此时一心却为金钏儿感伤,恨不得也身亡命殒。”

54、乖嘴蜜舌 [guāi zuǐ mì shé]

释义:形容口齿伶俐,惯于说讨好人的甜言蜜语

出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100回:“素姐那乖嘴蜜舌,又拿着没疼热的东西交结童奶奶这伙子人,不惟不把他可恶。”

55、驷不及舌 [sì bù jí shé]

释义:驷:古时由四匹马拉的车;舌:指说的话。一句话说出口,四匹马拉的车也追不回。比喻一句话说出来,再也无法收回。

出处:《论语·颜渊》:“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

56、赤舌烧城 [chì shé shāo chéng]

释义:赤:火红色。赤舌如火,足以烧城。比喻毁谤或挑拔离间的话非常伤害人。

出处:汉·扬雄《太玄经·干》:“赤舌烧城,吐水于瓶。”

57、鹦鹉学舌 [yīng wǔ xué shé]

释义:鹦鹉学人说话。比喻人家怎么说,他也跟着怎么说。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八:“如鹦鹉只学人言,不得人意。经传佛意;不得佛意而但诵,是学语人,所以不许。”

58、舌锋如火 [shé fēng rú huǒ]

释义:比喻话说得十分尖锐。

出处:

59、一簧两舌 [yī huáng liǎng shé]

释义:比喻胡言乱语

出处:汉·焦延寿《易林》卷十三:“一簧两舌,妄言谄语。”

60、花言巧语 [huā yán qiǎo yǔ]

释义:原指铺张修饰、内容空泛的言语或文辞。后多指用来骗人的虚伪动听的话。

出处:《朱子语类》:“‘巧言’即今所谓花言巧语,如今世举子弄笔端做文字者是也。”


本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收集与整理,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阅读更多的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最新文章
  • 随机文章
  • 当前分类随机文章
  • 随机标签
  • 随机文章
公司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