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委曲求全 [wěi qǔ qiú quán]
释义:委曲:曲意迁就。勉强迁就,以求保全。也指为了顾全大局而让步。
出处:《汉书·严彭祖传》:“何可委曲从俗,苟求富贵乎!”
2、挺身而出 [tǐng shēn ér chū]
释义:挺身:撑直身体。挺直身体站出来。形容面对着艰难或危险的事情,勇敢地站出来。
出处:《旧五代史·周·唐景思传》:“后数日城陷,景思挺身而出。”
3、南腔北调 [nán qiāng běi diào]
释义:原指戏曲的南北腔调。现形容说话口音不纯,搀杂着方言。
出处:清·赵翼《檐曝杂记》卷一:“每数十步间一戏台,南腔北调,备四方之乐。”
4、狐藉虎威 [hú jiè hǔ wēi]
释义:比喻仰仗别人威势或倚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同“狐假虎威”。
出处:《宋书·恩幸传序》:“曾不知鼠凭社贵,狐藉虎威,外无逼主之嫌,内有专用之功。”
5、谄上抑下 [chǎn shàng yi xià]
释义:讨好上司,欺压下级。
出处:《北史·安同传》:“(安同)性平正柔和,未尝有喜怒色,忠笃爱厚,不谄上抑下。”
6、狗仗官势 [gǒu zhàng guān shì]
释义:比喻坏人倚仗官府势力欺压他人。
出处:茅盾《子夜》七:“哼!他妈的实力!不过狗仗官势!”
7、欺软怕硬 [qī ruǎn pà yìng]
释义:欺负软弱的,害怕强硬的。
出处:明·高明《琵琶记·五娘请粮被抢》:“点催首放富差贫,保上户欺软怕硬。”
8、欺人太甚 [qī rén tài shèn]
释义:欺负人太过分了,令人不能容忍。
出处:元·郑廷玉《楚昭公》第四折:“主公着他做了盟府,又与他一口宝剑,筵前举鼎,欺人太甚。”
9、狗傍人势 [gǒu bàng rén shì]
释义:比喻坏人依靠某种势力欺侮人。同“狗仗人势”。
出处:清·蒋士铨《一片石·访墓》:“我把你这狗傍人势的奴才,我是服张天师管的,你那个老头儿,又不是道纪司,我怕他怎的。”
10、约定俗成 [yuè dìng sú chéng]
释义:指事物的名称或社会习惯往往是由人民群众经过长期社会实践而确定或形成的。
出处:《荀子·正名》:“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
11、低声下气 [dī shēng xià qì]
释义:形容说话和态度卑下恭顺的样子。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更瘦小低声下气,送暖偷寒,逢其所喜,避其所讳。”
12、朝攀暮折 [zhāo pān mù shé]
释义:指不断地攀折。比喻时时遭摧残。
出处:唐·崔颢《行路难》诗:“我昔初在昭阳时,朝攀暮折登王墀。”一本作“朝折暮折”。
13、恃强凌弱 [shì qiáng líng ruò]
释义:凌:欺凌。依仗强大,欺侮弱小。
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那桀纣有何罪过?也无非倚贵欺贱,恃强凌弱,总来不过是使势而已。”
14、凌上虐下 [líng shàng nüè xià]
释义:凌:欺负。欺侮在上的人,虐待在下的人。
出处:《三国志·魏书·后主传》裴松之注引诸葛亮集:“昔项籍总一强众,跨州兼土,所务者大,然卒败垓下,死于东城,为笑千载,皆不以义,凌上虐下故也。”
15、破鼓乱人捶 [pò gǔ luàn rén chuí]
释义:比喻人失势受到大家的欺侮。
出处:冯骥才《神鞭》:“好啊!破鼓乱人捶呀!等三爷把傻巴儿的辫子揪下来,就砸你的铺子!”
16、狗仗人势 [gǒu zhàng rén shì]
释义:仗:倚仗、仗势。比喻坏人依靠某种势力欺侮人。
出处:明·李开元《宝剑记》第五出:“(丑白)他怕怎的?(净白)他怕我狗仗人势。”
17、暴内陵外 [bào nèi líng wài]
释义:暴:残害;陵:同“凌”,侵犯,凌侮。对内残害百姓,对外欺压弱小。
出处:《周礼·夏官·司马上》:“贼贤害民,则伐之,暴内陵外,则壇之。”
18、倚强凌弱 [yǐ qiáng líng ruò]
释义:倚:仗,凭借;凌:欺压。仗着自己强大就欺侮弱者。
19、口蜜腹剑 [kǒu mì fù jiàn]
释义:形容两面派的狡猾阴险。
出处:《资治通鉴·唐纪·玄宗天宝元年》:“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20、草芥人命 [cǎo jiè rén mìng]
释义:视人命如草芥而任意摧残。同“草菅人命”。
出处:明·王世贞《觚不觚录》:“橐金如山,草芥人命者,拥冠盖扬扬闾里间矣。”
21、兄弟阋墙 [xiōng dì xì qiáng]
释义:阋:争斗。兄弟之间的纠纷,也比喻内部争斗。
出处:《诗经·小雅·常棣》:“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22、抱打不平 [bào dǎ bù píng]
释义:遇见不公平的事,挺身而出,帮助受欺负的一方。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五回:“气的我只有替平儿打抱不平。”
23、倚势凌人 [yǐ shì líng rén]
释义:凭借权势,欺侮别人。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回:“吾姓关,名羽,字长生,后改云长,河东解良人也。因本处势豪,倚势凌人,被吾杀了;逃难江湖,五六年矣。”
24、花天酒地 [huā tiān jiǔ dì]
释义:形容荒淫腐化、吃喝嫖赌的生活。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七回:“到京之后,又复花天酒地,任意招摇。”
25、百般刁难 [bǎi bān diāo nàn]
释义:用各种手段使对方过不去。
出处:慕湘《晋阳秋》第21章:“一旦检查出贵重的财货,总要百般刁难地盘诘。”
26、狐假虎威 [hú jiǎ hǔ wēi]
释义:假:借。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出处:《战国策·楚策一》:“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27、仗势欺人 [zhàng shì qī rén]
释义:仗:凭借,依靠。依仗某种权势欺压人。
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三折:“他学师友,君子务本;你倚父兄,仗势欺人。”
28、跋扈自恣 [bá hù zì zì]
出处:《明史·朵颜传》:“于是长昂益跋扈自恣,东勾土蛮,西结婚白洪大,以扰诸边。”
29、哀兵必胜 [āi bīng bì shèng]
释义:原意是力量相当的两军对阵,悲愤的一方获得胜利。后指受欺侮而奋起抵抗的军队,必定能取胜。
出处:《老子》第六十九章:“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30、虎落平川 [hǔ luò píng chuān]
释义:平川:地势平坦的地方。老虎离开自己称王称霸的深山老林,落到了平地上。比喻有权有势或有实力者失去了自己的权势或优势。
出处:清 钱采《说岳全传》第四回:“虎落平川被犬欺。”
31、打抱不平 [dǎ bào bù píng]
释义:遇见不公平的事,挺身而出,帮助受欺负的一方。
出处:清·曾朴《孽海花》第三十五回:“不瞒两位说,老汉平生,最喜欢劫副教授济贫抑强扶弱抱打不平。”
32、欺贫爱富 [qī pín ài fù]
释义:欺侮贫穷,喜爱富有。
出处:元·关汉卿《裴度还带》:“有那等嫌贫爱富的儿曹辈,将俺这贫傲慢,把他那富追陪,那个肯恤孤念寡存仁义。”
33、饮泣吞声 [yǐn qì tūn shēng]
释义:眼泪只能往肚里流,不敢哭出声来。形容受压迫时,忍受痛苦,不敢公开表露。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九十八回:“琼英知了这消息,如万箭攒心,日夜吞声饮泣,珠泪偷弹,思报父母之仇,时刻不忘。”
34、强不凌弱 [qiáng bù líng ruò]
释义:强大的不欺凌弱小的
出处:战国·韩·韩非《韩非子·奸劫弑臣》:“故其治国也,正明法,陈严刑,将以救群生之乱,去天下之祸,使强不凌弱,众不暴寡。”
35、虎落平阳 [hǔ luò píng yáng]
释义:平阳:地势平坦明亮的地方。老虎离开深山,落到平地里受困。比喻失势。
出处:清·钱彩《说岳全传》第四回:“虎落平川被犬欺。”
36、摧兰折玉 [cuī lán zhé yù]
释义:摧:摧残,毁掉。毁坏兰花,折断美玉。比喻摧残和伤害女子。
出处:清·余怀《板桥杂记·丽品》:“某本非风流佳客,谬称浪子端庄,……用诱秦诓楚之计,作摧兰折玉之谋。”
37、以众暴寡 [yǐ zhòng bào guǎ]
释义:以人多势众的一帮去欺凌、迫害人少势弱的一方。
38、嫩草怕霜霜怕日 [nèn cǎo pà shuāng shuāng pà rì]
释义:比喻你欺侮别人,还会被比你更恶的人欺侮。
出处:如两句俗语说的:‘嫩草怕霜霜怕日,恶人还被恶人磨。’ 吴睿《飞龙全传》
39、作威作福 [zuò wēi zuò fú]
释义:原意是只有君王才能独揽权威,行赏行罚。后泛指凭借职位,滥用权力。
出处:《尚书·洪范》:“惟辟作福,惟辟作威,惟辟玉食。臣无有作福作威玉食。”
40、含垢忍辱 [hán gòu rěn rǔ]
释义:忍、含:忍受。形容忍受耻辱。
出处:《后汉书·曹世叔妻传》:“有善莫名,有恶莫辞,忍辱含垢,常若畏惧,是谓卑弱下人也。”
41、深山老林 [shēn shān lǎo lín]
释义:与山外、林外距离远的、人迹罕至的山岭、森林。
出处:秦牧《莽原语丝》:“还有些人,钻到深山老林里找人参、采木耳,摘蘑菇。”
42、谄上欺下 [chǎn shàng qī xià]
释义:谄:讨好,奉承;欺:欺压。讨好上司,欺压下级。
出处:吴祖光《相府门前七品官》:“这位‘相府门前七品官,见他容易见我难’是旧社会里趋炎附势、谄上欺下的典型人物。”
43、朝折暮折 [zhāo shé mù shé]
释义:比喻时时遭摧残。
出处:唐·崔颢《行路难》诗:“我昔初在昭阳时,朝折暮折登王墀。”一本作“朝攀暮折”。
44、逞凶肆虐 [chěng xiōng sì nüè]
释义:逞:施展。肆:放肆。虐:残暴。放纵地行凶作恶,任意地进行残害。
出处:《晋书·刘琨传》:“灵厌皇德,曾未悔祸,蚁狄纵毒于神州,夷裔肆虐于上国。”
45、残民害物 [cán mín hài wù]
释义:摧残百姓,损害财物。
出处:宋·辛弃疾《淳熙己亥论盗贼札子》:“州以趣办财赋为急,县有残民害物之罪,而吏不敢问。”
46、欺善怕恶 [qī shàn pà è]
释义:欺侮善良者,惧怕凶恶者。
出处:明·杨柔胜《玉环记·韦皋别妻》:“田舍翁住在山圪落,恃老无端多凶恶,我每反被相辱没,欺善怕恶,欺善怕恶。”
47、以强凌弱 [yǐ qiáng líng ruò]
释义:仗着自己强大就欺侮弱者。
48、百般折磨 [bǎi bān zhé mó]
释义:用各种方式使人在肉体上、精神上遭受痛苦。
出处:宋·李昉《太平广记·精察二·孟简》:“土豪又叫村里的二十多个妇女……然后揪着她的头发把头往地上碰,百般折磨污辱,包君的妻子本来就瘦弱多病,并且怀有身孕,回到船上就死了。”
49、妒贤嫉能 [dù xián jí néng]
释义:妒、嫉:因别人好而忌恨。对品德、才能比自己强的人心怀怨恨。
出处:《史记·高祖本纪》:“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妒贤嫉能,御下蔽之。”
50、不可一世 [bù kě yī shì]
释义:一世:一时。认为当代的人都不行。形容目空一切、狂妄自大到了极点。
出处:宋·罗大经《鹤林玉露补遗》卷一五:“荆公少年,不可一世。”
51、草菅人命 [cǎo jiān rén mìng]
释义:草菅:野草。把人命看作野草。比喻反动统治者随意谑杀人民。
出处:《汉书·贾谊传》:“其视杀人,若艾草菅然。”
52、忍气吞声 [rěn qì tūn shēng]
释义:忍气:受了气不发作;吞声:不敢出声。指受了气勉强忍耐,有话不敢说出来。
出处:元·杨显之《潇湘雨》第四折:“从今后忍气吞声,再不敢嚎咷痛哭。”
53、凌弱暴寡 [líng ruò bào guǎ]
释义:凌:侵犯;暴:欺负、践踏。侵犯弱小的,欺侮孤单的。
54、见利忘义 [jiàn lì wàng yì]
释义:见到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
出处:《汉书·樊郦滕灌傅靳周传》:“夫卖友者,谓见利而忘义也。”
55、长恶靡悛 [cháng è mǐ quān]
释义:指长期作恶,不肯悔改。
出处:《隋书·炀帝纪下》:“朕以许其改过,乃诏班师,而长恶靡悛,宴安鸩毒,此而可忍,孰不可容!”
56、忍辱负重 [rěn rǔ fù zhòng]
释义:为了完成艰巨的任务,忍受暂时的屈辱。
出处:《三国志·吴书·陆逊传》:“国家所以屈诸君使相承望者,以仆有尺寸可称,能忍辱负重故也。”
57、顾全大局 [gù quán dà jú]
释义:指从整体的利益着想,使不遭受损害。
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4回:“总求大人格外赏他们个体面,堵堵他们的嘴。这是卑职顾全大局的意思。”
58、称王称霸 [chēng wáng chēng bà]
释义:王:帝王;霸:古代诸侯联盟的首领。比喻凭借权势横行一方,或狂妄地以首脑自居。
出处:三国魏·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宋·汪元量《读史》:“刘项称王称霸,关张无命无功。”
59、声吞气忍 [shēng tūn qì rěn]
释义:吞:咽下。形容受了气勉强忍耐,不敢出声抗争
出处:明·高明《琵琶记·瞷询衷情》:“夫人,非是我声吞气忍,只为你爹行势逼临,怕他知我要归去,将人厮禁。”
60、扒高踩低 [bā gāo cǎi dī]
释义:比喻对上奉承攀附,对下欺侮压制。
出处:《中国民间故事选·叛徒李四一》:“[李四一]为人就是扒高踩低,浮上水在行。”
本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收集与整理,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