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成语 > 成语查询>>

形容一个人哭的成语

  • 作者:admin 更新时间:2025-02-17 16:38

1、鬼哭神惊 [guǐ kū shén jīng]

释义:形容极度惊恐。

出处:《水浒传》第七十回:“张清带住枪杆,去锦袋中摸出一石子。手起处真似流星掣电,石子来吓得鬼哭神惊。”

2、鬼哭狼嚎 [guǐ kū láng háo]

释义:形容大声哭叫,声音凄厉。

出处:元·无名氏《马陵道》第二折:“可怎生神嚎鬼哭,雾惨云昏,白日为幽。”

3、悲从中来 [bēi cóng zhōng lái]

释义:中:内心。悲痛的感情从内心涌出来。

出处:三国·魏·曹操《短歌行》:“悲从中来,不可断绝。”

4、呜呼哀哉 [wū hū āi zāi]

释义:呜呼:叹词;哉:语气助词。原为表示哀痛的感叹语,旧时祭文中常用。现用以指死亡或完蛋。

出处:《诗经·大雅·召旻》:“於乎哀哉,维今之人,不尚有旧。”《左传·哀十六年》“呜呼哀哉,尼父!无自律!”

5、神号鬼哭 [shén háo guǐ kū]

释义:号:哭。形容大声哭叫,声音凄厉。

出处:元·无名氏《马陵道》第二折:“可怎生神嚎鬼哭,雾惨云昏,白日为幽。”

6、万念俱灰 [wàn niàn jù huī]

释义:所有的想法和打算都破灭了。形容极端灰心失望的心情。

出处:清·南亭亭长《中国现在记》三回:“官场上的人情,最是势利不过的。大家见抚台不理,谁还来理我呢,想到这里,万念俱灰。”

7、鬼哭神号 [guǐ kū shén hào]

释义:①形容哭叫悲惨凄厉。②形容声音大而杂乱,令人惊恐。

出处:元·杨暹《西游记》第三本第九出:“则听得鬼哭神号,休猜做三唱《阳关》出霸桥。”

8、恻怛之心 [cè dá zhī xīn]

释义:形容对人寄予同情。同“恻隐之心”。

出处:晋·苻郎《苻子》:“观刑曰乐,何无恻怛之心焉?!”

9、呼天抢地 [hū tiān qiāng dì]

释义:抢地:触地。大声叫天,用头撞地。形容极度悲伤。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回:“肖云仙呼天抢地,尽哀尽礼,治办丧事,十分尽心。”

10、哭哭啼啼 [kū kū tí tí]

释义:不停的哭泣。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七回:“这如今才好些,又这样哭哭啼啼,岂不是自己糟蹋了自己身子。”

11、哭天喊地 [kū tiān hǎn dì]

释义:提高嗓门又哭又叫。

出处:凌力《少年天子》第六章:“公堂上三十棍打下来,大人都要哭天喊地,他小小年纪却一声不哼。”

12、鸡飞狗跳 [jī fēi gǒu tiào]

释义:把鸡吓得飞起来,把狗吓得到处乱跳。形容惊慌得乱成一团。

出处:茅盾《锻炼》:“然而陈克明却在这里想象,一方面疑神疑鬼,又一方面畏惧怨恨所造成的鸡飞狗跳人人自危的情形。”

13、牛衣对泣 [niú yī duì qì]

释义:睡在牛衣里,相对哭泣。形容夫妻共同过着穷困的生活。

出处:《汉书·王章传》:“初,章为渚生学长安,独与妻居。章疾病,无被,卧牛衣中;与妻决,涕泣。”

14、忍俊不禁 [rěn jùn bù jìn]

释义:忍俊:含笑;不禁:无法控制自己。指忍不住要发笑。

出处:唐·赵璘《因话录》卷五:“柜初成,周戎时为吏部郎中,大书其上,戏作考词状:‘当有千有万,忍俊不禁,考上下。’”

15、溢于言表 [yì yú yán biǎo]

释义:超出言语以外,指某种思想感情虽未说明却能使人体会出来。

出处:明·朱舜水《答安东守约书三十首》:“来书十读,不忍释手,真挚之情,溢于言表。”

16、号啕大哭 [háo táo dà kū]

释义:号啕:大哭声。放声大哭。

出处:《周易·同人》:“同人先号咷而后笑。”

17、大街小巷 [dà jiē xiǎo xiàng]

释义:城镇里的街道里弄,概指都市里的各处地方。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六十六回:“正月十五日,上元佳节,好生晴朗,黄昏月上,六街三市,各处坊隅巷陌,点花放灯,大街小巷,都有社火。”

18、神愁鬼哭 [shén chóu guǐ kū]

释义:形容十分愁苦凄惨。

出处:明·陆采《怀香记·飞报捷音》:“吴国内甚惊恐,每发兵来交锋败北,端的神愁鬼哭。”

19、抱头痛哭 [bào tóu tòng kū]

释义:指十分伤心或感动,抱头大哭

出处: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四回:“这里于家父子同他家里人抱头痛哭。”

20、痛哭流涕 [tòng kū liú tì]

释义:涕:眼泪。形容伤心到极点。

出处:《汉书·贾谊传》:“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宋史·胡铨传》:“而此膝一屈不可复伸,国势陵夷不可复振,可为痛哭流涕长太息矣。”

21、抱璞泣血 [bào pú qì xuè]

释义:比喻怀才不遇,伤心悲痛。

出处:

22、行号巷哭 [háng háo xiàng kū]

释义:行:路;号:大声哭叫。道路上和大街小巷里的人都在哭泣。形容人们极度悲哀。

出处:晋·刘琨《劝进表》:“苟在食土之毛,含气之类,莫不叩心绝气,行号巷哭。”

23、呼天叫地 [hū tiān jiào dì]

释义:形容极为冤屈、怨恨或痛苦。同“呼天号地”。

出处:清·唐训方《里语徵实》卷下引《暗室灯》:“[韩魏公曰]百姓多愚,或为枉断,抱憾终身,早夜呼天叫地,我岂安乎?”

24、目断魂销 [mù duàn hún xiāo]

释义:目断:竭尽目力所见。指竭尽目力也看不见,因而内心十分悲痛。形容因离别而十分伤心。亦作“目断魂消”。

出处:唐·元稹《同州刺史谢上表》:“臣自离京国,目断魂销,每至五更朝谒之时,臣实制泪不得。”

25、痛不欲生 [tòng bù yù shēng]

释义:悲痛得不想活下去。形容悲痛到极点。

出处:宋·吕大钧《吊说》:“其恻怛之心、痛疾之意不欲生。”

26、惊天动地 [jīng tiān dòng dì]

释义:形容某个事件的声势或意义极大。

出处:唐·白居易《李白墓》诗:“可怜荒冢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27、无可如何 [wú kě rú hé]

释义:没有什么办法。

出处:明·李贽《复邓鼎石书》:“虽知情不容己,然亦无可如何。”

28、声泪俱下 [shēng lèi jù xià]

释义:一边说一边哭。形容极其悲恸。

出处:《晋书·王彬传》:“因勃然数敦曰:‘兄抗旌犯顺,杀戮忠良,谋图不轨,祸及门户。’音辞慷慨,声泪俱下。”

29、长歌当哭 [cháng gē dàng kū]

释义:长歌:长声歌咏,也指写诗;当:当作。用长声歌咏或写诗文来代替痛哭,借以抒发心中的悲愤。

出处:汉杂曲歌辞《悲歌》:“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

30、哭天抹泪 [kū tiān mǒ lèi]

释义:形容哭哭啼啼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2回:“前日不知为什么撵出去,在家里哭天抹泪的。”

31、啼啼哭哭 [tí tí kū kū]

释义:哭泣不止。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一回:“只见许多男女,啼啼哭哭,在街上过。”

32、神嚎鬼哭 [shén háo guǐ kū]

释义:形容大声哭叫,声音凄厉。同“神号鬼哭”。

出处:元·无名氏《马陵道》第二折:“可怎生神嚎鬼哭,雾惨云昏,白日为幽。”

33、疾首痛心 [jí shǒu tòng xīn]

释义:①伤心到时极点。②痛恨到极点。

出处:《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曹海凝墓志》:“民嗟邑主,疾首痛心。”《南史·虞寄传》:“不意将军惑于邪说,翻然异计,寄所以疾首痛心,泣尽继之以血,万全之策,窃为将军惜之。”

34、鬼哭神嚎 [guǐ kū shén háo]

释义:号:哭。形容大声哭叫,声音凄厉。

出处:元·无名氏《马陵道》第二折:“可怎生神嚎鬼哭,雾惨云昏,白日为幽。”

35、秦庭之哭 [qín tíng zhī kū]

释义:原指向别国请求救兵。后也指哀求别人救助。

出处:《左传·定公四年》:“申包胥如秦乞师,……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哀公为之赋《无衣》,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

36、肝肠寸断 [gān cháng cùn duàn]

释义:比喻伤心到极点。

出处:《战国策·燕策三》:“吾要且死,子肠亦且寸绝。”

37、泪干肠断 [lèi gān cháng duàn]

释义:形容伤心到极点。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2回:“气的彩云哭个泪干肠断。”

38、穷途之哭 [qióng tú zhī kū]

释义:本意是因车无路可行而悲伤,后也指处于困境所发的绝望的哀伤。

出处:《晋书·阮籍传》:“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痛哭而返。”唐王勃《滕王阁序》:“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39、猫哭老鼠 [māo kū lǎo shǔ]

释义:比喻假慈悲

出处:清·翟灏《通俗编·俚语对句》:“鸭见砻糠空欢喜,猫哭老鼠假慈悲。”

40、鸟哭猿啼 [niǎo kū yuán tí]

释义:泛指禽兽悲鸣。形容悲凉的情景。

出处:唐·王维《能禅师碑》:“山崩川竭鸟哭猿啼。”

41、泪流满面 [lèi liú mǎn miàn]

释义:眼泪流了一脸。形容极度悲伤。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十回:“言讫,以印绶付之,泪流满面。”

42、抱头大哭 [bào tóu dà kū]

释义:形容非常伤心或很是感动的样子。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两人抱头大哭,哭了一场坐下。”

43、透骨酸心 [tòu gǔ suān xīn]

释义:形容极度伤心。

出处:《儿女英雄传》第五回:“她自己心中,以有一腔的弥天恨事,透骨酸心

44、牛衣夜哭 [niú yī yè kū]

释义:形容夫妻共同过着穷困的生活。同“牛衣对泣”。

出处:唐·温庭筠《上裴舍人启》:“今则阮路兴悲,商歌结恨;牛衣夜哭,马柱晨吟。”

45、哭笑不得 [kū xiào bù dé]

释义:哭也不好,笑也不好。形容很尴尬。

出处:元·高安得《皮匠说谎》:“好一场恶一场,哭不得笑不得。”

46、椎心泣血 [chuí xīn lì xuè]

释义:椎心:捶胸脯;泣血:哭得眼中流血。捶拍胸膛,哭泣出血。形容非常悲痛。

出处:汉·李陵《答苏武书》:“何图志未立而怨已成,计未从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

47、哭丧着脸 [kū sāng zhe liǎn]

释义:心里不愉快,脸上显出不高兴的样子。

出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66回:“小玉兰哭丧着脸,走到湖亭席上,狄希陈唬得魂飞天外。”

48、悲痛欲绝 [bēi tòng yù jué]

释义:绝:穷尽。悲哀伤心到了极点。

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七章:“她那人间的爱人悲痛欲绝,日日在她变成的土山下面,跪着呜咽哭啼,直到死在这山脚下。”

49、狼号鬼哭 [láng háo guǐ kū]

释义:形容哭叫的声音凄厉。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八回:“等两日咱们去痛回一回,大家把这威风煞一煞儿才好呢!况且宝玉才好了些,连我们也不敢说话,你反打的人狼号鬼哭的。”

50、神差鬼使 [shén chāi guǐ shǐ]

释义:好象有鬼神在支使着一样,不自觉地做了原先没想到要做的事。

出处:元·无名氏《碧桃花》第四折:“这一场悄促促似鬼使神差。”

51、痛心疾首 [tòng xīn jí shǒu]

释义:疾首:头痛。形容痛恨到了极点。

出处:《左传·成公十三年》:“诸侯备闻此言,斯是用痛心疾首,匿就寡人。”

52、额蹙心痛 [é cù xīn tòng]

释义:极度忧愁伤心的样子。

出处:明天放道人《〈四声猿〉序》:“《渔阳》意气,泉路难灰,世人假慈悲学大菩萨,而勤王断国之徒,多在涂脂调粉之辈,此文长所为额蹙心痛者乎。”

53、心如刀割 [xīn rú dāo gē]

释义:内心痛苦得象刀割一样。

出处:元·秦简夫《赵礼让肥》第一折:“待着些粗粝,眼睁睁俺子母各天涯,想起来我心如刀割。”

54、干啼湿哭 [gàn tí shī kū]

释义:干啼:没有眼泪地啼哭。湿哭:有眼泪地啼哭。无泪和有泪地哭。①形容哭哭啼啼。②也泛指因苦楚而呈现的各种表情。亦作“湿哭干啼”。

出处:《北齐书·尉景传》:“景曰:‘小儿惯去,放使作心腹,何须干啼湿哭不听打耶!’”

55、泪如泉滴 [lèi rú quán dī]

释义:形容触动伤心事,眼泪象泉水一样流出。

出处:唐·刘损《愤惋诗》之三“莫道诗成无泪下,泪如泉滴亦须干。”

56、啼天哭地 [tí tiān kū dì]

释义:呼天叫地的哭号,形容非常悲痛。

出处: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阑路驾上书》:“奉使来时,惊天动地,奉使去时,乌天黑地,官吏都欢天喜地,百姓却啼天哭地。”

57、街号巷哭 [jiē hào xiàng kū]

释义:号哭于大街小巷。形容悲痛至极。

出处:晋·潘岳《马汧督诔》:“凡尔同围,心焉摧剥,扶老携幼街号巷哭。”

58、五内俱崩 [wǔ nèi jù bēng]

释义:伤心得连内脏都破碎了。形容极度哀痛。

出处:清·黄宗羲《书钱美恭寻亲事》:“美闻此言,五内崩裂。”

59、痛心入骨 [tòng xīn rù gǔ]

释义:形容伤心到了极点。

出处:《后汉书·袁绍传》:“是以智达之士莫不痛心入骨。”

60、见哭兴悲 [jiàn kū xīng bēi]

释义:见别人哭泣而引起自己的悲伤。指产生同情心。

出处:明·梅鼎祚《玉合记·还玉》:“迟共疾,俺敢侍寻生替死,自古道见哭兴悲。”


本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收集与整理,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阅读更多的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最新文章
  • 随机文章
  • 当前分类随机文章
  • 随机标签
  • 随机文章
公司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