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横蛮无理 [hèng mán wú lǐ]
释义:态度粗暴,不讲道理。
出处:罗广斌《红岩》第13章:“余新江望着眼前这个横蛮无理、惯于装腔作势的敌人,气愤地握紧了拳头。”
2、待人接物 [dài rén jiē wù]
释义:物:人物,人们。指跟别人往来接触。
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士为务。”明·陶宗仪《辍耕录》卷五:“右二事可见前辈诸老谦恭退抑,汲引后进,待人接物者如此。”
3、豪放不羁 [háo fàng bù jī]
释义:形容人性情豪迈,不受拘束。
出处:《北史·张彝传》:“彝少而豪放,出入殿庭,步眄高上,无所顾忌。”
4、偏听偏言 [piān tīng piān yán]
释义:偏:只注重一方面。只听信一方面,指处理问题态度不公正,方法不妥当。
出处:汉·王符《潜夫论·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5、冷若冰霜 [lěng ruò bīng shuāng]
释义:冷得象冰霜一样。比喻待人接物毫无感情,象冰霜一样冷。也比喻态度严正,不可接近。
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俺老夫人治家严肃,凛若冰霜。”
6、兢兢业业 [jīng jīng yè yè]
释义:形容做事谨慎、勤恳。
出处:《诗经·大雅·云汉》:“兢兢业业,如霆如雷。”
7、凛若冰霜 [lǐn ruò bīng shuāng]
释义:冷得象冰霜一样。比喻待人接物毫无感情,象冰霜一样冷。也比喻态度严正,不可接近。
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俺老夫人治家严肃,凛若冰霜。”
8、昂首挺胸 [áng shǒu tǐng xiōng]
释义:抬起头,挺起胸膛。形容斗志高,士气旺。
出处:《上饶集中营 浩气长存》:“个个视死如归,坚贞不屈,昂首挺胸站在那里。”
9、和颜悦色 [hé yán yuè sè]
释义:颜:面容;悦:愉快;色:脸色。脸色和霭喜悦。形容和善可亲。
出处:《论语·季氏》:“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也。”邢昺疏:“善柔,谓面柔,和颜悦色以诱人者也。”
10、沉声静气 [chén shēng jìng qì]
释义:指声调低沉,态度平和。
出处:冰心《到青龙桥去》:“他沉声静气的问:‘你是那里的,要往那里去?’”
11、见猎心喜 [jiàn liè xīn xǐ]
释义:比喻看见别人在做的事正是自己过去所喜好的,不由得心动,也想试一试。
出处:《二程全书·遗书七》:“明道年十六七时,好田猎。十二年,暮归,在田野间见田猎者,不觉有喜心。”
12、患得患失 [huàn dé huàn shī]
释义:患:忧患,担心。担心得不到,得到了又担心失掉。形容对个人得失看得很重。
出处:《论语·阳货》:“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13、悲痛欲绝 [bēi tòng yù jué]
释义:绝:穷尽。悲哀伤心到了极点。
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七章:“她那人间的爱人悲痛欲绝,日日在她变成的土山下面,跪着呜咽哭啼,直到死在这山脚下。”
14、霸王风月 [bà wáng fēng yuè]
释义:比喻用粗暴的态度对待幽雅的事情。
出处: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回:“今主上催花,与众不同,能用火攻,可谓‘霸王风月’了。”
15、见异思迁 [jiàn yì sī qiān]
释义:迁:变动。看见另一个事物就想改变原来的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
出处:《管子·小匡》:“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
16、死而后已 [sǐ ér hòu yǐ]
释义:已:停止。死了以后才罢手。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身。
出处:《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7、傲慢不逊 [ào màn bù xùn]
释义:逊:谦逊。态度高傲自大,对人不讲谦让。
出处:《汉书·萧望之传》:“有司奏乐君责使者礼,遇丞相无礼,廉声不闻,敖(傲)不逊。”
18、出言不逊 [chū yán bù xùn]
释义:逊:谦让,有礼貌。说话粗暴无礼。
出处:《三国志·魏书·张郃传》:“郃快军败,出言不逊。”
19、发愤忘食 [fā fèn wàng shí]
释义:努力学习或工作,连吃饭都忘了。形容十分勤奋。
出处:《论语·述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20、锲而不舍 [qiè ér bù shě]
释义:锲:镂刻;舍:停止。不断地镂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出处:先秦·荀况《荀子·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1、不露神色 [bù lù shén sè]
释义:内心活动不在脸上流露,以防别人察觉。
出处:老舍《老张的哲学》第十六:“南飞生不露神色,只是两手微颤,龙树古坦然的和别的会员说闲话,像没有看见选举结果似的。”
22、昂然直入 [áng rán zhí rù]
释义:昂首挺胸地径直走进去。形容傲然威武的样子。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回:“何进昂然直入。”
23、废寝忘食 [fèi qǐn wàng shí]
释义:废:停止。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努力。
出处:南朝·齐·王融《曲水诗》序:“犹且具明废寝,昃晷忘餐。”
24、必恭必敬 [bì gōng bì jìng]
释义:恭、敬:端庄而有礼貌。形容态度十分恭敬。
出处:《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
25、敷衍了事 [fū yǎn liǎo shì]
释义:敷衍:做事不认真;了:完。指办事马马虎虎,只求应付过去就算完事。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一回:“也有先作揖,后磕头的,也有磕起头来,再作一个揖的。礼生见他们参差不齐,也只好由他们敷衍了事。”
26、怒不可遏 [nù bù kě è]
释义:遏:止。愤怒地难以抑制。形容十分愤怒。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七回:“贾大少爷正在自己动手掀王师爷的铺盖,被王师爷回来从门缝里瞧见了,顿时气愤填膺,怒不可遏。”
27、昂首天外 [áng shǒu tiān wài]
释义:抬起头望着天边。形容态度傲慢,或做事脱离实际。
出处:清·归庄《王大痴像赞》:“昂其首,睅其目,举觞而望青天者,是为王大痴。”
28、黯然伤神 [àn rán shāng shén]
释义:沮丧的样子。情绪低沉,心神忧伤。
出处:梁·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
29、恶声恶气 [è shēng è qì]
释义:形容说话语气很凶狠,态度粗暴。
出处:周立波《山乡巨变》上卷:“小不顺眼,还要发脾气,恶声恶气地骂人,也骂鸡和猪和牛。”
30、高傲自大 [gāo ào zì dà]
释义:自以为了不起,极其骄傲,看不起别人。
出处:毛泽东《学习和时局》:“各种业务专长,都可以成为高傲自大轻视旁人的资本。”
31、鞠躬尽瘁 [jū gōng jìn cuì]
释义: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
出处:明·宋濂《先府君蓉峰处士阡表》:“祖妣夫人与显考鞠躬尽瘁,誓勿蹶其门。”
32、老实巴交 [lǎo shí bā jiāo]
释义:形容人规规矩矩,谨慎胆小的样子。
出处:徐光耀《平原烈火》:“一个一个心慈面善,全是老实巴交的。”
33、和蔼可亲 [hé ǎi kě qīn]
释义:和蔼:和善。态度温和,容易接近。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九回:“原来这唐六轩唐观察为人极其和蔼可亲,见了人总是笑嘻嘻的。”
34、好吃懒做 [hào chī lǎn zuò]
释义:好:喜欢、贪于。贪于吃喝,懒于做事。
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这样好吃懒做的淫妇,睡到这等日高才起来。”
35、恨之入骨 [hèn zhī rù gǔ]
释义:形容痛恨到极点。
出处:《史记·秦本纪》:“缪公之怨此三人,入于骨髓。”
36、不冷不热 [bù lěng bù rè]
释义:指温度不高不低,冷热适中。亦比喻对人态度一般。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五回:“便见他一只手高高儿的举了一碗熬得透、得到不冷不热、温凉适中、可口儿的普洱茶来。”巴金《寒夜》三:“这一天是这个山城里少有的不冷不热的好天。”
37、竭尽全力 [jié jìn quán lì]
释义:用尽全部力量。
出处:《三国志·魏志·贾逵传》裴松之注引《魏略》:“竭尽心力,奉宣科法。”
38、毕恭毕敬 [bì gōng bì jìng]
释义:形容态度十分恭敬。
出处:《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
39、不明不白 [bù míng bù bái]
释义:指说话含含糊糊,很不清楚。也形容行为暧昧。
出处:元·无名氏《连环计》第四折:“怎么不明不白,着他父子每胡厮闹了一夜。”
40、不揪不睬 [bù chǒu bù cǎi]
释义:指不理睬。
出处:《金瓶梅词话》第二一回:“金莲道:‘贼囚根子,他不揪不睬,也是你爹的婊子,许你骂他!’”
41、盛气凌人 [shèng qì líng rén]
释义:盛气:骄横的气焰;凌:欺凌。以骄横的气势压人。形容傲慢自大,气势逼人。
出处:不得盛气凌人,自取耻辱。 宋·朱熹《朱子全书·学五·教人》
42、立身处世 [lì shēn chǔ shì]
释义:立身:做人;处世:在社会上活动,与人交往。指人在社会上待人接物的种种活动。
出处:晋 无名氏《沙弥十戒法并威仪序》:“夫乾坤覆载,以人为贵,立身处世,以礼仪为本。”
43、日以继夜 [rì yǐ jì yè]
释义:晚上连着白天。形容加紧工作或学习。
出处:《孟子·离娄下》:“仰而思之,夜以继日。”
44、不尴不尬 [bù gān bù gà]
释义:比喻左右为难,不好处理。也形容样子别扭。
出处:《朱子语类》卷三四:“圣人全体极至,没那不间不界底事。”
45、目指气使 [mù zhǐ qì shǐ]
释义:目指:动一下眼睛来指物;气使:用嘘气声支使人。用眼神和气色指使人。形容骄横傲慢的样子。
出处:汉·刘向《说苑·君道》:“今王将东面目指气使以求臣,则厮役之材至矣;南面听朝不失揖让之礼以求臣,则人臣之材至矣。”
46、蔼然可亲 [ǎi rán kě qīn]
释义:形容态度和气,使人愿意接近。
出处:清·李渔《十二楼·夺锦楼》:“小江的性子,在家里虽然倔强,见了外面的朋友也还蔼然可亲。”
47、不苟言笑 [bù gǒu yán xiào]
释义:苟:苟且,随便。不随便说笑。形容态度庄重严肃。
出处:《礼记·典礼上》:“不苟訾,不苟笑。”
48、爱憎分明 [ài zēng fēn míng]
释义:憎:恨。爱和恨的立场和态度十分鲜明。
出处:续范亭《延安五老》诗:“爱憎分明是本色,疾恶如仇不宽恕。”
49、昂头天外 [áng tóu tiān wài]
释义:昂:抬起。抬起头望着天边。形容态度傲慢或做事脱离实际。
出处:鲁迅《书信集·致萧军、萧红》:“他们昂头天外,评论之后,不知那里去了。”
50、见利忘义 [jiàn lì wàng yì]
释义:见到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
出处:《汉书·樊郦滕灌傅靳周传》:“夫卖友者,谓见利而忘义也。”
51、欺人太甚 [qī rén tài shèn]
释义:欺负人太过分了,令人不能容忍。
出处:元·郑廷玉《楚昭公》第四折:“主公着他做了盟府,又与他一口宝剑,筵前举鼎,欺人太甚。”
52、拒人千里 [jù rén qiān lǐ]
释义:形容对人态度傲慢。
出处:先秦·孟轲《孟子·告子下》:“诣诣之声音颜色,距人于千里之外。”
53、草草了事 [cǎo cǎo liǎo shì]
释义:草草:形容草率、马虎;了:办完,结束。草率地把事情结束了。
出处:明·朱国桢《涌幢小品·实录》:“陈文端请修正史,分各志二十八,务于详备,一志多至四五十万余言。未几,文端薨,各志草草了事。”
54、多愁善感 [duō chóu shàn gǎn]
释义:善:容易。经常发愁和伤感。形容人思想空虚,感情脆弱。
出处:唐·陆龟蒙《自遣诗三十首》:“多情善感自难忘,只有风流共古长。”
55、宽以待人 [kuān yǐ dài rén]
释义:宽:宽容。以宽宏大度的态度来对待别人。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某素知刘备宽以待人,柔能克刚,英雄莫敌。”
56、疾言遽色 [jí yán jù sè]
释义:言语神色粗暴急躁。形容对人发怒时说话的神情。
出处:《后汉书·刘宽传》:“虽在仓卒,未尝疾言遽色。”
57、傲慢少礼 [ào màn shǎo lǐ]
释义:态度傲慢,对人不讲礼节。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三回:“自襄阳赶刘玄德不着,来投韩玄;玄怪其傲慢少礼,不肯重用。”
58、傲慢无礼 [ào màn wú lǐ]
释义:态度傲慢,对人不讲礼节。
出处:《三国志·吴志·三嗣主传》裴松之注引孙皓侍中李仁之言:“视人君相忤,是乃祀所谓傲慢;傲慢则无礼,无礼则不臣,不臣则犯罪,犯罪则陷不测矣。”
59、好声好气 [hǎo shēng hǎo qì]
释义:形容语调柔和,态度温和。
出处:
60、胆小怕事 [dǎn xiǎo pà shì]
释义:胆子非常小,怕事情落在自己头上,怕惹麻烦。
出处:曾朴《孽海花》第29回:“谁知四下里物色遍了,遇着的,倒大多数是醉生梦死、花天酒地的浪子,不然便是胆小怕事、买进卖出的商人。”
本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收集与整理,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