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成语 > 成语查询>>

关于山的成语和成语

  • 作者:admin 更新时间:2024-12-26 13:35

1、调虎离山 [diào hǔ lí shān]

释义:设法使老虎离开原来的山冈。比喻用计使对方离开原来的地方,以便乘机行事。

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八十八回:“子牙公须是亲自用调虎离山计,一战成功。”

2、巴山夜雨 [bā shān yè yǔ]

释义:指客居异地又逢夜雨缠绵的孤寂情景。

出处:唐·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说巴山夜雨时。”

3、拔树撼山 [bá shù hàn shān]

释义:拔起大树,摇动高山。形容声势极大。

出处:明·无名氏《哪吒三变》第四折:“唤雨的注雨如倾,呼风的狂风乱吼,天摧地塌拔树撼山。”

4、带砺河山 [dài lì hé shān]

释义:带:衣带。砺:磨刀石。河:黄河。山:泰山。黄河如衣带,泰山像磨刀石。这是永远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旧时表示所封爵位传之久远。含有江山永固之义。

出处:元·刘致《水仙操·为平章南谷公寿福楼赋》:“朱帘画栋倚穹苍,带砺河山接四王。”

5、残山剩水 [cán shān shèng shuǐ]

释义:指国家领土大都沦陷后残余的部分。也比喻未被消除而剩下来的事物。

出处:唐·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诗:“剩水沧江破,残山碣石开。”

6、巴山蜀水 [bā shān shǔ shuǐ]

释义:巴、蜀指四川一带。四川一带的山山水水。

出处:

7、东山再起 [dōng shān zài qǐ]

释义: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出处:《晋书·谢安传》

8、荡海拔山 [dàng hǎi bá shān]

释义:摇动大海,拔起高山。形容人的力气非常大。

出处:

9、恩德如山 [ēn dé rú shān]

释义:比喻恩德极为深生。

出处:明·周楫《西湖二集·寿禅师两生符宿愿》:“老夫垂死之命恩人救援,恩德如山,无可图报。”

10、刀山火海 [dāo shān huǒ hǎi]

释义:比喻极其危险和困难的地方。

出处:汉 高安世译《佛说鬼问目连经》:“我一生已来,或登刀山剑树地狱,或堕火坑……”

11、重山复水 [chóng shān fù shuǐ]

释义:指山峦重叠,水流盘曲。

出处:宋·林逋《风水洞》诗:“平昔常闻风水洞,重山复水去无穷。”

12、背山起楼 [bèi shān qǐ lóu]

释义:靠山建造楼房。比喻使人扫兴的事。

出处:宋·胡仔《茹溪渔隐丛话前集·西崑体》:“其一曰杀风景,谓清泉濯足,花上晒裤,背山起楼烧琴煮鹤,对花啜茶,松下喝道。”

13、愁山闷海 [chóu shān mèn hǎi]

释义:忧愁如山,苦闷似海。形容愁闷象山一样大,象海一样深,无法排遣。

出处:元·无名氏《争报恩》第二折:“俺又不曾弄月嘲风,怎揽这场愁山闷海。”

14、安如泰山 [ān rú tài shān]

释义:形容象泰山一样稳固,不可动摇

出处:汉·枚乘《上书谏吴王》:“变所欲为,易于反掌,安于泰山。”

15、地动山摧 [dì dòng shān cuī]

释义:地震发生时大地颤动,山河摇摆。亦形容声势浩大或斗争激烈。同“地动山摇”。

出处:《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子胥祭了,发声大哭,感得日月无光,江河混沸。忽即云昏雾暗,地动山摧。兵行唅啼,人伦凄怆。”

16、半壁江山 [bàn bì jiāng shān]

释义:半壁:半边;江山:比喻国家疆土。指在敌人入侵后残存或丧失的部分国土。

出处:清·蒋士诠《冬青树·提纲》:“半壁江山,比五季朝廷尤小。”

17、拔地摇山 [bá dì yáo shān]

释义:翻动大地,摇撼山岳。形容声势极大。

出处:《英烈传》第四十九回:“乌龙镇上驻不赤龙舟,搅得翻江震海;大全港中做不得周全事,空教拔地摇山。”

18、楚水吴山 [chǔ shuǐ wú shān]

释义:楚地的水,吴地的山。指古时吴、楚两国所属地域。后用以指长江中下游一带。

出处:唐·白居易《江南送北客因凭寄徐州兄牙书》:“故园望断欲何如,楚水吴山万里余。”

19、带砺山河 [dài lì shān hé]

释义:带:衣带;砺:磨刀石;山:泰山;河:黄河。黄河细得象条衣带,泰山小得象块磨刀石。比喻时间久远,任何动荡也决不变心。

出处:《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带,泰山若砺,国以永宁,爱及苗裔。’”

20、地崩山摧 [dì bēng shān cuī]

释义:土地崩裂,山岭倒塌。多形容巨大变故。

出处:唐·李白《蜀道难》:“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21、本性难移 [běn xìng nán yí]

释义:移:改变。本质难于改变。

出处:元·尚仲贤《柳毅传书》楔子:“想他每无恩义,本性难移,着我向野田衰草残红里。”

22、白山黑水 [bái shān hēi shuǐ]

释义:长白山和黑龙江。泛指我国东北地区。

出处:《金史·世纪》:“生女之地有混同江、长白山。混同江亦号黑龙江,所谓‘白山黑水’是也。”

23、拔山盖世 [bá shān gài shì]

释义:盖世:超越天下人,世上第一。力能拔掉大山,形容力大勇猛,当代无比。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24、恩山义海 [ēn shān yì hǎi]

释义:恩爱像高山一样重,情义像大海一样深。形容恩惠深,情义重。

出处:宋·晁端海《卜算子》:“恩义重如山,情意深如海。假使黄金北斗高,这一分,何由买?”

25、冰山易倒 [bīng shān yì dǎo]

释义:冰山遇到太阳就消溶,容易倒塌。比喻不能长久依赖的靠山。

出处:《蝴蝶媒》第十三回:“那越公虽待我不薄,奈他年寿无多,冰山易倒,未可久留。”

26、堆积如山 [duī jī rú shān]

释义:聚集成堆,如同小山。形容极多。

出处: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外诸司》:“每遇冬月,诸乡纳粟秆草,牛车阗塞道路,车尾相衔,数千万辆不绝,场内堆积如山。”

27、春山如笑 [chūn shān rú xiào]

释义:形容春天的山色明媚。

出处:宋·郭熙《林泉高致·山水训》:“春山澹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

28、拔山扛鼎 [bá shān gāng dǐng]

释义:扛:双手举起。拔起大山,举起重鼎。形容力气很大。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又:“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29、登山越岭 [dēng shān yuè lǐng]

释义:形容长途跋涉,旅途艰辛。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一百回:“幸亏他登山越岭,跋涉崎岖,去时骑坐,来时驮经,亦甚赖其力也。”

30、倒山倾海 [dǎo shān qīng hǎi]

释义:形容声势很大,力量无比。

出处:《后汉书·董卓传》:“及残寇乘之,倒山倾海,昆冈之火,自兹而焚,《版荡》之篇,于焉而极。”

31、刀山剑树 [dāo shān jiàn shù]

释义:佛教所说的地狱之刑。形容极残酷的刑罚。

出处:《太平广记》卷三八二《裴则子》引《冥报拾遗》:“至第三重门,入见镬汤及刀山剑树。”

32、登山临水 [dēng shān lín shuǐ]

释义:形容旅途遥远。也指游山玩水

出处:战国·楚·宋玉《九辩》:“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33、禀性难移 [bǐng xìng nán yí]

释义:本性难以改变。

出处:元·尚仲贤《洞庭湖柳毅传书》楔子:“想他第无恩义,本性难移。着我向野田衰草残红里,离凤阁近渔矶。”

34、东山高卧 [dōng shān gāo wò]

释义:比喻隐居不仕,生活安闲。

出处:《晋书·谢安传》:“卿累违朝旨,高卧东山。”

35、翻山越岭 [fān shān yuè lǐng]

释义:翻越不少山头。形容走山路的艰苦。

出处: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六章:“他的腿脚好,只要肚子里填饱了瓤子,翻山越岭,跟年轻人一样。”

36、堆山积海 [duī shān jī hǎi]

释义:堆积的如山似海。原形容占有的财富非常多。也比喻东西极多。

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6回:“别讲银子成了粪土,凭是世上有的,没有不是堆山积海的。”

37、登山涉水 [dēng shān shè shuǐ]

释义:爬山过水。比喻历尽艰难。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二回:“[宋江兄弟]两个商量了,径望沧州路上来。途中免不得登山涉水过府冲州。”

38、登山小鲁 [dēng shān xiǎo lǔ]

释义:比喻学问既高便能融会贯通,眼光远大。

出处:《孟子·尽心上》:“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39、挨山塞海 [āi shān sè hǎi]

释义:形容人极多而拥挤不堪。

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那日观看的人,何止挨山塞海。”

40、丛山峻岭 [cóng shān jùn lǐng]

释义:无数高大险峻的山岭。

出处:吴运铎《把一切献给党·在矿井里》:“煤矿的空中索道,越过了丛山峻岭。”

41、重山复岭 [chóng shān fù lǐng]

释义:指山峦重叠层接。

出处:明·何景明《进舟赋》序:“予使于滇,行将万里,所越皆重山复岭,以舆以马,颠顿驰跋,而不任其劳。”

42、跋山涉水 [bá shān shè shuǐ]

释义:跋山:翻过山岭;涉水,用脚趟着水渡过大河。翻山越岭,趟水过河。形容走远路的艰苦。

出处:《诗经·鄘风·载驰》:“大夫跋涉,我心则忧。”《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跋山涉水,蒙犯霜露。”

43、避溺山隅 [bì nì shān yú]

释义:指防止淹死而躲入山隅。表示远远回避。

出处:汉·司马相如《美人赋》:“譬于防火水中,避溺山隅,此乃未见其可欲。”

44、尺山寸水 [chǐ shān cùn shuǐ]

释义:指每一小块山水。

出处:清·张问陶《青神舟中饮酒排闷》诗:“丹稜彭君古豪杰,对予常笑峨嵋劣;曾向华严顶上来,尺山寸水皆能说。”

45、道山学海 [dào shān xué hǎi]

释义:道、学:学问。学识比天高比海深。形容学识渊博

出处:明·无名氏《鸣凤记·邹林游学》:“道山学海功非浅,孔思周情文可传。”

46、藏之名山 [cáng zhī míng shān]

释义:把著作藏在名山传给志趣相投的人。形容著作极有价值。

出处:三国·魏·鱼豢《魏略》:“虽未能藏之名山,将以传之同好。”

47、不识庐山真面目 [bù shí lú shān zhēn miàn mù]

释义:比喻认不清事物的真相和本质。

出处:宋·苏轼《题西林壁》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48、安如太山 [ān rú tài shān]

释义:形容极其平安稳固。泰,也写作“太”。同“安如泰山”。

出处:汉·焦赣《易林·坤之中孚》:“安如太山,福禧屡臻。虽有豺虎,不致危身。”

49、恩同山岳 [ēn tóng shān yuè]

释义:犹恩重如山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梅女》:“萍水之人,何敢遽以重务浼君子。但泉下搞骸,舌不得缩,索不得除,求断屋梁而焚之,恩同山岳矣。”

50、笃定泰山 [dǔ dìng tài shān]

释义:像泰山那样稳定。比喻有绝对把握,无须忧虑。

出处: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那没问题,包在我身上,笃定泰山。”

51、恩重泰山 [ēn zhòng tài shān]

释义:恩情深厚,比泰山还重。

出处:宋·刘攽《彭城集·次韵孙少述二首》:“君思重泰山,未有毫发酬。”

52、巴山度岭 [bā shān dù lǐng]

释义:指爬山越岭

出处:《水浒传》第一一六回:“只见解珍、解宝便道:‘我兄弟两个,原是猎户出身,巴山度岭得惯。’”

53、拔山举鼎 [bá shān jǔ dǐng]

释义:形容力量超人或气势雄伟。

出处:《秦并六国平话》卷下:“籍是时年方二十四,力敌万夫,有拔山举鼎之威。”

54、放虎归山 [fàng hǔ guī shān]

释义:把老虎放回山去。比喻把坏人放回老巢,留下祸根。

出处:晋·司马彪《零陵先贤传》:“璋遣法正迎刘备,巴谏曰:‘备,雄人也,入必为害,不可内也。’既入,巴复谏曰:‘若使备讨张鲁,是放虎于山林也。’璋不听。”

55、登山陟岭 [dēng shān zhì lǐng]

释义:陟:蹈、踏。即翻山越岭。形容旅途艰辛劳累。

出处:

56、逼上梁山 [bī shàng liáng shān]

释义:比喻被迫起来反抗。现也比喻被迫采取某种行动。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十一回:“林冲雪夜上梁山。”

57、恩重如山 [ēn zhòng rú shān]

释义:恩情深厚,像山一样深重。

出处:宋·陆游《删定官供职谢启》:“拔茅以征,冒处清流之末;及瓜雨往,曾无累月之淹。恩重如山,感深至骨。”

58、地动山摇 [dì dòng shēn yáo]

释义:地震发生时大地颤动,山河摇摆。亦形容声势浩大或斗争激烈。

出处:宋·欧阳修《欧阳文忠公集·奏议集·一二·论修河第一状》:“臣恐地动山摇,从此灾祸自此而始。”

59、安若泰山 [ān ruò tài shān]

释义:形容极其平安稳固。同“安如泰山”。

出处:《南史·梁纪下论》:“自谓安若泰山算无遗策。”

60、大好河山 [dà hǎo hé shān]

释义:河山:国土。无限美好的祖国大地。

出处:清 秋瑾《普告同胞檄稿》:“彼乃举其防家贼、媚异族之手段,送我大好河山。”


本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收集与整理,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阅读更多的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最新文章
  • 随机文章
  • 当前分类随机文章
  • 随机标签
  • 随机文章
公司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