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菩萨低眉 [pú sà dī méi]
释义:象菩萨那样低眉看人。形容人的面貌慈祥善良。
出处:《太平广记·俊辩类二》引《谈薮》:“金刚努目,所以降服四魔;菩萨低眉,所以慈悲六道。”
2、仁至义尽 [rén zhì yì jìn]
释义:至:极,最;尽:全部用出。竭尽仁义之道。指人的善意和帮助已经做到了最大限度。
出处:《礼记·郊特牲》:“蜡之祭,仁之至,义之尽也。”
3、仁言利博 [rén yán lì bó]
释义:博:多,广。指有仁德的人说一句话,别人就能得到很大的好处。
出处:《左传·昭公三年》:“仁人之言,其利博哉。晏子一言而齐侯省刑。”
4、忍辱含羞 [rěn rǔ hán xiū]
释义:忍、含:忍受。忍受耻辱。
出处:《后汉书·曹世叔妻传》:“有善莫名,有恶莫辞,忍辱含垢,常若畏惧,是谓卑弱下人也。”
5、天理良心 [tiān lǐ liáng xīn]
释义:天理:自然之理,上天主持的公理。良心:旧指人类纯真善良之心。指人的天性善心。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7回:“一到院里,只听凤姐说道:‘天理良心!我在这屋里熬的越发成了贼了!’”
6、仁心仁闻 [rén xīn rén wén]
释义:闻:出名,有声望。有仁慈的心肠,有仁爱的声誉。
出处:《孟子·离娄上》:“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
7、淑质英才 [shū zhì yīng cái]
释义:淑:善良;英:非凡。善良的品质,非凡的才能。
出处:《后汉书·祢衡传》:“字正平,淑质贞亮,英才卓砾。”
8、乐于助人 [lè yú zhù rén]
释义:很乐意帮助别人
出处:司马文森《风雨桐江》第一章:“她见他为人忠厚,乐于助人,也信任他,处处请教。”
9、欺善怕恶 [qī shàn pà è]
释义:欺侮善良者,惧怕凶恶者。
出处:明·杨柔胜《玉环记·韦皋别妻》:“田舍翁住在山圪落,恃老无端多凶恶,我每反被相辱没,欺善怕恶,欺善怕恶。”
10、和颜悦色 [hé yán yuè sè]
释义:颜:面容;悦:愉快;色:脸色。脸色和霭喜悦。形容和善可亲。
出处:《论语·季氏》:“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也。”邢昺疏:“善柔,谓面柔,和颜悦色以诱人者也。”
11、存心养性 [cún xīn yǎng xìng]
释义:保存赤子之心,修养善良之性。旧时儒家宣扬的修养方法。
出处:《孟子·尽心上》:“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
12、规行矩步 [guī xíng jǔ bù]
释义:规、矩:圆规和角尺,引伸为准则;步:用脚走。指严格按照规矩办事,毫不苟且。也指办事死板,不灵活。
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序致》:“规行矩步,安辞定色。”《晋书·张载传》:“今士循常习故,规行矩步,积阶级,累阀阅,碌碌然以取世资。”
13、来者不善 [lái zhě bù shàn]
释义:强调来人不怀好意,要警惕防范。
出处:清·赵翼《陔余丛考·成语》:“‘来者不善,善者不来’,亦本《老子》‘善者不辩,辩者不善’句。”
14、含辛茹苦 [hán xīn rú kǔ]
释义:辛:辣;茹:吃。形容忍受辛苦或吃尽辛苦。
出处:宋·苏轼《中和胜相院记》:“无所不至,茹苦含辛,更百千万亿生而后成。”
15、微不足道 [wēi bù zú dào]
释义:微:细,小;足:值得;道:谈起。微小得很,不值得一提。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
出处:清 阎尔梅《白耷山人文集》:“又好读古人书,遇古人有气谊、事功、文章者,辄慨然欣慕,其卑不足值者,心鄙夷之。”
16、浑俗和光 [hún sú hé guāng]
释义:浑俗:与世俗混同;和光:混合所有光彩。比喻不露锋芒,与世无争。也比喻无能,不中用。
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俺先人甚的是浑俗和光,真一味风清月朗。”
17、山高水长 [shān gāo shuǐ cháng]
释义:象山一样高耸,如水一般长流。原比喻人的风范或声誉象高山一样永远存在。后比喻恩德深厚。
出处:唐·刘禹锡《望赋》:“龙门不见兮,云雾苍苍。乔木何许兮,山高水长。”
18、万家生佛 [wàn jiā shēng fó]
释义:旧时指受百姓爱戴的地方官。
出处:宋·戴翼《贺陈待制启》:“福星一路之歌谣,生佛万家之香火。”
19、绳趋尺步 [shéng qū chǐ mù]
释义:绳、尺:木工校曲直、量长短的工具,引伸为法度;趋:快走;步:行走。指举动符合规矩,毫不随便。
出处:《宋史·朱熹传》:“方是时,士之绳趋尺步,稍以儒名者,无所容其身。”
20、温润而泽 [wēn rùn ér zé]
释义:比喻人的态度、言语温和柔顺。
出处:《礼记·聘义》:“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
21、于心何忍 [yú xīn hé rěn]
释义:怎能忍心。即内心不忍。
出处:明·王世桢《鸣凤记》第十六出:“若如此,杨公命尽此刻矣!我和你不惟不能救,且监斩他,于心何忍。”
22、上善若水 [shàng shàn ruò shuǐ]
释义: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这里实际说的是做人的方法,即做人应如水,水滋润万物,但从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样的品格才最接近道。
出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忧。 —— 老子《道德经》
23、兰质薰心 [lán zhì xūn xīn]
释义:比喻女子淑美善良的气质。
出处:唐·杨虞卿《过小妓英英墓》诗:“兰质薰心何所在?焉知过者是狂夫。”
24、和蔼可亲 [hé ǎi kě qīn]
释义:和蔼:和善。态度温和,容易接近。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九回:“原来这唐六轩唐观察为人极其和蔼可亲,见了人总是笑嘻嘻的。”
25、温良恭俭让 [wēn liáng gōng jiǎn ràng]
释义:原意为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这五种美德。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现也形容态度温和而缺乏斗争性。
出处:《论语·学而》:“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26、束身自好 [shù shēn zì hào]
释义:束身:约束自己,不使放纵;自好:要求自己好。指保持自身纯洁。
出处:《后汉书·卓茂传》:“束身自修,执节淳固。”
27、兰质熏心 [lán zhì xūn xīn]
释义:比喻女子淑美善良的气质。
出处:唐 杨虞卿《过小妓英英墓》诗:“兰质熏心何所在?焉知过者是狂夫。”
28、唾面自干 [tuò miàn zì gān]
释义:别人往自己脸上吐唾沫,不擦掉而让它自干。形容受了污辱,极度容忍,不加反抗。
出处:《新唐书·娄师德传》:“其弟守代州,辞之官,教之耐事。弟曰:‘有人唾面,洁之乃已。’师德曰:‘未也,洁之,是违其怒,正使自干耳。’”
29、赤子之心 [chì zǐ zhī xīn]
释义:赤子:初生的婴儿。比喻人心地纯洁善良。
出处:《孟子·离娄下》:“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30、元元之民 [yuán yuán zhī mín]
释义:众百姓;善良的百姓。
出处:汉·贾谊《过秦论》:“即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
31、善眉善眼 [shàn méi shàn yǎn]
释义:形容容貌善良。
出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九回:“虽是吊死……倒比活的时节去了那许多的杀气,反是善眉善眼的。”老舍《老张的哲学》十一:“门房里坐着一个老人,善眉善眼象世传当仆人的样子。”
32、温柔敦厚 [wēn róu dūn hòu]
释义:温柔:温和柔顺;敦厚:厚道。原指态度温和,朴实厚道。后也泛指待人温和宽厚。
出处:《礼记·经解》:“温柔敦厚,《诗》教也。”
33、随遇而安 [suí yù ér ān]
释义:随:顺从;遇:遭遇。指能顺应环境,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满足。
出处:清·刘献廷《广阳杂记》一:“随寓而安,斯真隐矣。”
34、知书达礼 [zhī shū dá lǐ]
释义:知、达:懂得。有文化,懂礼貌。形容有教养。
出处:元·无名氏《冯玉兰》第一折:“只我这知书达礼当恭谨,怎肯着出乖露丑遭谈论。”
35、进善惩奸 [jìn shàn chéng jiān]
释义:进用善良,惩治奸恶。
出处:唐·周昙《咏史诗·虞舜》:“进善惩奸立帝功,功成揖让益温恭。”
36、仁义道德 [rén yì dào dé]
释义:泛指旧时鼓吹的道德规范。
出处:唐·韩愈《原道》:“后之人,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
37、任劳任怨 [rèn láo rèn yuàn]
释义:任:担当,经受。不怕吃苦,也不怕招怨。
出处:汉·桓宽《盐铁论·刺权》:“夫食万人之力者,蒙其忧,任其怨劳。”《汉书·石显传》:“诚不能以一躯称快万众,任天下之怨。”
38、软玉温香 [ruǎn yù wēn xiāng]
释义:软:柔和;温:温和;玉、香:女子的代称。旧小说形容女子的身体。
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人间天上,看莺莺强如做道场。软玉温香,休道是相亲傍。”
39、委曲求全 [wěi qǔ qiú quán]
释义:委曲:曲意迁就。勉强迁就,以求保全。也指为了顾全大局而让步。
出处:《汉书·严彭祖传》:“何可委曲从俗,苟求富贵乎!”
40、平易近人 [píng yì jìn rén]
释义:对人和蔼可亲,没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也指文字浅显,容易了解。
出处:《史记·鲁周公世家》:“平易近民,民必归之。”
41、浑金璞玉 [hún jīn pú yù]
释义:比喻天然美质,未加修饰。多用来形容人的品质淳朴善良。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王戎目山巨源如璞玉浑金,人皆钦其宝,莫知名其器。”
42、乐善好施 [lè shàn hào shī]
释义:喜欢做善事,乐于拿财物接济有困难的人。
出处:《史记·乐书二》:“闻徵音,使人乐善而好施;闻羽音,使人整齐而而好礼。”
43、济弱扶倾 [jì ruò fú qīng]
释义:弱:弱小;倾:倒塌,比喻境遇困难。扶助弱小和处境困难的人。
出处:南朝梁·周兴嗣《千字文》:“桓公匡合,济弱扶倾。”元·王子一《误入桃源》第四折:“你若肯扶倾济弱,我可便回嗔作笑。”
44、忍气吞声 [rěn qì tūn shēng]
释义:忍气:受了气不发作;吞声:不敢出声。指受了气勉强忍耐,有话不敢说出来。
出处:元·杨显之《潇湘雨》第四折:“从今后忍气吞声,再不敢嚎咷痛哭。”
45、乐天知命 [lè tiān zhī mìng]
释义:安于自己的处境,由命运安排。这是相信宿命论的人生观。
出处:《易·系辞上》:“乐天知命,故不忧。”
46、慈眉善目 [cí méi shàn mù]
释义:形容人的容貌一副善良的样子。
出处:老舍《老张的哲学》:“圆圆的脸,长满银灰的胡子,慈眉善目的。”
47、除暴安良 [chú bào ān liáng]
释义:铲除强暴,安抚善良的人民。
出处:宋·李昉《太平广记》:“舍之职责,在乎除暴安良。”
48、璞玉浑金 [pú yù hún jīn]
释义:比喻天然美质,未加修饰。多用来形容人的品质淳朴善良。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王戎目山巨源如璞玉浑金,人皆钦其宝,莫知名其器。”
49、待人接物 [dài rén jiē wù]
释义:物:人物,人们。指跟别人往来接触。
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士为务。”明·陶宗仪《辍耕录》卷五:“右二事可见前辈诸老谦恭退抑,汲引后进,待人接物者如此。”
50、善气迎人 [shàn qì yíng rén]
出处:《管子·心术下》:“善气迎人,亲如兄弟;恶气迎人,害于戈兵。”
51、设身处地 [shè shēn chǔ dì]
释义:设:设想。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那种境地。指替别人的处境着想。
出处:《礼记·中庸》:“体群臣也。”朱熹注:“体,谓设以身处其地而察其心也。”
52、假仁假义 [jiǎ rén jiǎ yì]
释义:伪装仁慈善良。
出处:《朱子全书·历代一·唐》:“汉高祖私意分数少,唐太宗一切假仁假义以行其私。”
53、人弃我取 [rén qì wǒ qǔ]
释义:别人抛弃的东西我拾起来。原指商人廉价收买滞销物品,待涨价卖出以获取厚利,后用来表示不跟别人争,仍然有好处。
出处:《史记·货殖列传》:“当魏文侯时,李克务尽地力,而白圭乐观时变,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与。”
54、淑人君子 [shū rén jūn zǐ]
释义:淑:温和善良。君子:古代指地位高,品格高尚的人。指贤惠善良,正直公正、品格高尚的人。
出处:《诗经·曹风·鸤鸠》:“淑人君子,其仪一兮。”
55、假人假义 [jiǎ rén jiǎ yì]
释义:伪装仁慈善良。
出处:
56、博施济众 [bó shī jì zhòng]
释义:博:广泛;济:救济。给予群众以恩惠和接济。
出处:《论语·雍也》:“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
57、忍辱负重 [rěn rǔ fù zhòng]
释义:为了完成艰巨的任务,忍受暂时的屈辱。
出处:《三国志·吴书·陆逊传》:“国家所以屈诸君使相承望者,以仆有尺寸可称,能忍辱负重故也。”
58、解囊相助 [jiě náng xiāng zhù]
释义:拿出财物帮助别人。
出处:明·张岱《娘嬛文集·募修岳鄂王祠募疏》:“若有贤士大夫解囊乐助,自为王所式凭。”
59、安良除暴 [ān liáng chú bào]
释义:安抚善良的人,铲除强暴的人。
出处:宋·李昉《太平广记》:“舍之职责,在乎除暴安良。”
60、鞠躬尽瘁 [jū gōng jìn cuì]
释义: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
出处:明·宋濂《先府君蓉峰处士阡表》:“祖妣夫人与显考鞠躬尽瘁,誓勿蹶其门。”
本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收集与整理,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