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成语 > 成语查询>>

形容风土人情成语

  • 作者:admin 更新时间:2024-11-08 15:23

1、移风改俗 [yí fēng gǎi sú]

释义:改变旧的风俗习惯。同“移风易俗”。

出处:《宋书·乐志一》:“移风改俗,致和乐之极。”

2、以白为黑 [yǐ bái wéi hēi]

释义:指颠倒是非

出处:《吕氏春秋·应同》:“故君虽尊,以白为黑,臣不能听。”

3、披发文身 [pī fà wén shēn]

释义:古代吴越一带和某些南方民族的风俗。头发披散,身刺花纹。

出处:《礼记·王制》:“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

4、物殷俗阜 [wù yīn sú fù]

释义:物产丰盛,风俗淳厚。

出处:唐·郑启《开天传信记》:“天下大治河清海晏物殷俗阜。”

5、被发文身 [pī fà wén shēn]

释义:被发:散发;文身:身上刺花纹。原指古代吴越一代的风俗。后也用以泛指未开化地带的风俗。

出处:《礼记·王制》:“东方曰夷,被发文身。”

6、遗风余习 [yí fēng yú xí]

释义:前代遗留下来的风俗。同“遗风余俗”。

出处:《宣和书谱·卫恒》:“学家相传,四世不坠,盛哉,遂与王谢家遗风余习相季孟也。”

7、移风易尚 [yí fēng yì shàng]

释义:改变旧的风俗习惯。同“移风易俗”。

出处:明·刘基《〈苏平仲文集〉序》:“移风易尚之机,实肇于此。”

8、敦世厉俗 [dūn shì lì sú]

释义:使民俗敦厚,世风振兴。

出处:宋·苏轼《御试制科策》:“欲兴利除害,则无其人,欲敦世厉俗,则无其具。”

9、知遇之恩 [zhī yù zhī ēn]

释义:给予赏识和重用的恩情。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只因一时知遇之感,不觉为之一哭。”

10、树俗立化 [shù sú lì huà]

释义:树立风俗教化。

出处:《鹖冠子·王鈇》:“世莫不言树俗立化,彼独河道之行以至于此?”

11、改俗迁风 [gǎi sú qiān fēng]

释义:迁:改。改变风俗习气。

出处:《梁书·何胤传》:“兼以世道浇暮,争诈繁起,改俗迁风,良有未易。”

12、一民同俗 [yī mín tóng sú]

释义:指使人民的思想风俗齐同。

出处:语出《晏子春秋·问上十八》:“古者百里而异习,千里而殊俗。故明王修道,一民同俗。”

13、伤风败俗 [shāng fēng bài sú]

释义:伤、败:败坏。指败坏社会风俗。多用来遣责道德败坏的行为。

出处:唐·韩愈《论佛骨表》:“伤风败俗,传笑四方,非细事也。”

14、世外桃源 [shì wài táo yuán]

释义: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后也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出处:晋·陶潜《桃花园记》描述的一个与世隔绝,没有遭到祸乱的美好地方。

15、人情世故 [rén qíng shì gù]

释义:为人处世的道理。

出处: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三十回:“正是人情世故,转面炎凉。”

16、东西南北 [dōng xī nán běi]

释义:指四方、到处、各地、普天下或方向;亦指到处飘泊,行踪不定。

出处:《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东西南北,谁敢安处。” 《礼记·檀弓上》:“今丘(孔子)也,东西南北之人也。”

17、风俗人情 [fēng sú rén qíng]

释义:指一地相沿而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

出处:唐·杜牧《唐故范阳卢秀才墓志》:“因言燕赵间山川夷险,教令风俗人情之所短长。”

18、哀哀父母 [āi āi fù mǔ]

释义:可哀呀可哀,我的父母啊!原指古时在暴政下人民终年在外服劳役,对父母病痛、老死不能照料而悲哀。

出处:《诗经·小雅·蓼莪》:“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19、一轨同风 [yī guǐ tóng fēng]

释义:车轨相同,风俗一致。比喻国家统一。

出处:《晋书·苻坚载记上》:“一轨九州,同风天下。”

20、遗风旧俗 [yí fēng jiù sú]

释义:前代遗留下来的风俗习惯

出处:元·揭傒斯《彭州学记》:“土著之姓十亡七八,五方之俗更为宾主,治者狃闻习见,以遗风旧俗为可鄙,前言往行为可鄙。”

21、入境问俗 [rù jìng wèn sú]

释义:进入别的国家,先问明有哪些禁止的事及风俗习惯,以免违犯。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曲礼上》:“入竟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

22、穷山恶水 [qióng shān è shuǐ]

释义:穷山:荒山;恶水:经常引起灾害的河流湖泊等。形容自然条件非常差。

出处:清 王濬卿《冷眼观》:“且山虽明而寸草不生,是为穷山;水虽秀而只鳞莫睹,是为恶水。”

23、遗风余俗 [yí fēng yú sú]

释义:前代遗留下来的风俗。

出处:汉·贾谊《治安策》:“曩之为秦者,今转而为汉矣,然其遗风余俗,犹尚未改。”

24、热肠古道 [rè cháng gǔ dào]

释义:热肠:热心肠;古道:上古时代的风俗习惯,形容厚道。指待人真诚、热情。

出处:清·吴趼人《糊涂世界》:“老哥热肠古道,我们是一向钦佩的。”

25、举止言谈 [jǔ zhǐ yán tán]

释义:行为举动和说话言论。指人的外在风度。

出处:唐·杜牧《罪言》:“山东之人,叛且三五世矣,今之后生所见,言语举止,无非叛也,以为事理正当如此,沈酣入骨髓,无以为非者。”

26、断发文身 [duàn fà wén shēn]

释义:剪短头发,身上刺着花纹。是古代某些民族的风俗。

出处:《左传·哀公七年》:“大伯端委以治周礼,仲雍嗣之,断发文身,祼以为饰,岂礼也哉。”《礼记·王制》:“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

27、遗风余象 [yí fēng yú xiàng]

释义:前代遗留下来的风俗和法式。

出处:宋·司马光《投壶新格》:“古者壶矢之制,揖让之容,今虽阙焉,然其遗风余象犹仿佛也。”

28、未能免俗 [wèi néng miǎn sú]

释义:没能够摆脱开自己不以为然风俗习惯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未能免俗聊复尔耳。” 《晋书·阮咸传》:“未能免俗聊复尔耳。”

29、相沿成俗 [xiāng yán chéng sú]

释义:因袭某种做法传下来,形成风俗习惯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93回:“又龙舟竞渡之戏,亦因拯救屈原而起,至今自楚至吴,相沿成俗。”

30、应有尽有 [yīng yǒu jìn yǒu]

释义:该有的全都有。形容很齐全。

出处:《宋书·江智渊传》:“人所应有尽有,人所应无尽无,其江智渊乎!”

31、积重难返 [jī zhòng nán fǎn]

释义:重:程度深;返:回转。经过长时间形成的思想作风或习惯,很难改变。

出处:《国语·晋语》:“重,无乃难迁乎?” 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一三·旧制一废难复》:“此又皆势处极重之难返者。”

32、风土人情 [fēng tú rén qíng]

释义:一个地方特有的自然环境和风俗、礼节、习惯的总称。

出处:清 钮琇《觚剩 七月天》:“若就服食居处而言,以及风土人情之变,真堪发人一嘘。”

33、极重不反 [jí zhòng bù fǎn]

释义:指长期形成的风俗、习惯、弊端或某种局面难以改变。用于消极方面。同“极重难返”。

出处:清·陈确《答张考夫书》:“今《大学》之为圣经,已成极重不反之势。”

34、比屋而封 [bǐ wū ér fēng]

释义:指上古之世教化遍及四海,家家都有德行,堪受旌表。后泛称风俗淳美。

出处:《尚书大传》卷五:“周人可比屋而封。”汉·陆贾《新语·无为》:“尧舜之民,可比屋而封;桀纣之民,可比屋而诛者,教化使然也。”

35、无中生有 [wú zhōng shēng yǒu]

释义:道家认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把没有的说成有。比喻毫无事实,凭空捏造

出处:《老子》:“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36、毁风败俗 [huǐ fēng bài sú]

释义:败坏良好的风俗。同“伤风败俗”。

出处:《晋书·刘毅传》:“毁风败俗,无益于化;古今之失,莫大于此。”

37、无兄盗嫂 [wú xiōng dào sǎo]

释义:指无中生有的毁谤。

出处:语本《汉书·直不疑传》:“人或毁不疑曰:‘不疑状貌甚美,然特毋柰其善盗嫂何!’不疑闻,曰:‘我乃无兄。’然终不自明。”

38、时殊风异 [shí shū fēng yì]

释义:时:时代。风:风俗。殊、异:不同。时代不同,风俗也不同。

出处:

39、有伤风化 [yǒu shāng fēng huà]

释义:指对社会风俗、教育有不好影响的言行(多指男女关系方面)。

出处:元 关汉卿《裴度还带》第四折:“你道做了有伤风化,谁就你那燕尔新婚。”

40、比户可封 [bǐ hù kě fēng]

释义:差不多每家每户都有可受封爵的德行。用以泛指风俗淳美。

出处:见“比屋可封”。

41、安居乐业 [ān jū lè yè]

释义:安:安定;乐:喜爱,愉快;业:职业。指安定愉快地生活和劳动。

出处:《老子》:“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汉书·货殖列传》“各安其居而乐其业,甘其食而美其服。”

42、古道热肠 [gǔ dào rè cháng]

释义:指待人真诚、热情。

出处:清 邹弢《三借庐笔谈 余成之》:“同邑余成之,杨蓉裳先生宅相也,古道热肠,颇有任侠气。”

43、极重难返 [jí zhòng nán fǎn]

释义:犹积重难返。指长期形成的风俗、习惯、弊端或某种局面难以改变。用于消极方面。

出处:清·顾炎武《日知录·苏松二府田赋之重》:“此固其极重难返之势,始于景定,讫于洪武,而征科之额,十倍于绍煕以前者也。”

44、肥冬瘦年 [féi dōng shòu nián]

释义:南宋吴地风俗多重冬至而略岁节,冬至时家家互送节物,有“肥冬瘦年”之谚。见宋无名氏《豹隐纪谈》、宋范成大《吴郡志·风俗》。

出处:

45、谇帚德锄 [suì zhǒu dé chú]

释义:形容风俗败坏,不仁爱。

出处:汉·贾谊《治安策》:“商君遗礼义,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借父耰锄,虑有德色;母取箕帚,立而谇语。”

46、断发纹身 [duàn fā wén shēn]

释义:剪短头发,身上刺着花纹。是古代某些民族的风俗。同“断发文身”。

出处:冯至《伍子胥》九:“在吴越的边境上还有许多野人,他们是断发纹身的。”

47、入乡随俗 [rù xiāng suí sú]

释义:到一个地方,就顺从当地的习俗。

出处:《庄子·山木》:“入其俗,从其令。”

48、伤化败俗 [shāng huà bài sú]

释义:指败坏教化和风俗。

出处:《汉书·货殖传》:“又况掘冢搏掩,犯奸成富,曲叔、稽发、雍乐成之徒,犹夏齿列,伤化败俗,大乱之道也。”

49、移风易俗 [yí fēng yì sú]

释义:移:改变;易:变换。改变旧的风俗习惯

出处:《荀子·乐论》:“乐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

50、采风问俗 [cǎi fēng wèn sú]

释义:采集歌谣,访问风俗。

出处:清·俞蛟《梦厂杂著·潮嘉风月》:“采风问俗,纪载宜详;品翠题红,篇章争丽。”

51、不以为然 [bù yǐ wéi rán]

释义:然:是,对。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

出处:宋·苏轼《再乞罢详定役法状》:“右臣先曾奏论前衙一役,只当招募,不当定差,执政不以为然。”

52、化民成俗 [huà mín chéng sú]

释义:教化百姓,使形成良好的风尚。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学记》:“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53、易俗移风 [yì sú yí fēng]

释义:改变习俗,转移风气。

出处:晋·常璩《华阳国志·梓童士女》:“其高者,则严君味道,易俗移风。”

54、化民易俗 [huà mín yì sú]

释义:教化百姓,改变风俗。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学记》:“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而远者怀之。”

55、随乡入乡 [suí xiāng rù xiāng]

释义:到一个地方就按照这一个地方的风俗习惯生活。也比喻到什么地方都能适应。

出处:《庄子·山木》:“入其俗,从其令。”宋·范成大《秋雨快晴静胜堂席上》诗:“天涯节物遮愁眼,旦复随乡便入乡。”

56、绝国殊俗 [jué guó shū sú]

释义:绝国:异国。殊俗:不同的风俗。指身在异国不同风俗的地方。

出处:《文子·精诚》:“天下莫不仰上之德,象主之旨,绝国殊俗,莫不重译而至,非家至而人见之也。”

57、祝发文身 [zhù fā wén shēn]

释义:削短头发,刻画其身。指中原以外地区异族的风俗服制。

出处:《毂梁传·哀公十三年》:“吴,夷狄之国也,祝发文身。”晋·孙绰《喻道论》:“周之泰伯远弃骨肉,托迹异域,祝发文身,存之不反,而论称至德,书著大贤。”

58、移风革俗 [yí fēng gé sú]

释义:改变旧的风俗习惯。同“移风易俗”。

出处:《魏书·高闾传》:“移风革俗,天保载定。”

59、染风习俗 [rǎn fēng xí sú]

释义:指受风俗影响而有所习染。

出处:《云笈七签》卷五六:“五气者,随命成性,逐物意移,染风习俗,所以变化无穷,不惟万数。”

60、一举一动 [yī jǔ yī dòng]

释义:指人的每一个动作。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十四回:“可见古人一举一动,莫不令人归于正道,就是游戏之中,也都寓著劝世之意。”


本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收集与整理,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阅读更多的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最新文章
  • 随机文章
  • 当前分类随机文章
  • 随机标签
  • 随机文章
公司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