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上不下 [bù shàng bù xià]
释义:上不去,下不来。形容进退两难。
出处:《庄子·达生》:“上而不下,则使人善怒;下而不上,则使人善忘;不上不下,中身当心,则为病。”
2、手忙脚乱 [shǒu máng jiǎo luàn]
释义:形容遇事慌张,不知如何是好。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问:‘如何是大悲境?’师曰:‘千眼都来一只收。’曰:‘如何是境中人?’师曰:‘手忙脚乱。’”
3、进退维谷 [jìn tuì wéi gǔ]
释义:无论是进还是退,都是处在困境之中。形容进退两难。
出处:《诗经·大雅·桑柔》:“人亦有言,进退维谷。”
4、哭笑不得 [kū xiào bù dé]
释义:哭也不好,笑也不好。形容很尴尬。
出处:元·高安得《皮匠说谎》:“好一场恶一场,哭不得笑不得。”
5、欲罢不能 [yù bà bù néng]
释义:欲:想;罢:停,歇。要停止也不能停止。
出处:《论语·子罕》:“夫子循循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6、无可奈何 [wú kě nài hé]
释义:奈何:如何,怎么办。指感到没有办法,只有这样了。
出处:《战国策·燕策三》:“太子闻之,弛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史记·周本纪》:“祸成矣,载可奈何。”
7、胆小怕事 [dǎn xiǎo pà shì]
释义:胆子非常小,怕事情落在自己头上,怕惹麻烦。
出处:曾朴《孽海花》第29回:“谁知四下里物色遍了,遇着的,倒大多数是醉生梦死、花天酒地的浪子,不然便是胆小怕事、买进卖出的商人。”
8、半间不界 [bàn gān bù gà]
释义:间、界:今作:“尴尬”。比喻肤浅、不深刻,或做事不彻底。
出处:《朱子语类·论语二九》:“便是世间有这一般半间不界底人,无见识,不顾理之是非一味漫人。”
9、进退两难 [jǐn tuì liǎng nán]
释义:前进和后退都难。比喻事情无法决定,因而难以行动。
出处:宋·李靖《卫公兵法》:“凡攻城之兵……进退又难,前既不得上城,退则其师逼追。”
10、不三不四 [bù sān bù sì]
释义:指不正派,也指不象样子。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七回:“这伙人不三不四,又不肯近前来,莫不要攧洒家。”
11、不知所措 [bù zhī suǒ cuò]
释义:措:安置,处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
出处:《论语·子路》:“则民无所措手足。”《三国志·吴书·诸葛恪传》:“哀喜交并,不知所措。”
12、惊慌失措 [jīng huāng shī cuò]
释义:由于惊慌,一下子不知怎么办才好。
出处:《北齐书·元晖业传》:“(元)孝友临刑,惊慌失措,晖业神色自若。”
13、啼笑皆非 [tí xiào jiē fēi]
释义:啼:哭;皆非:都不是。哭也不是,笑也不是,不知如何才好。形容处境尴尬或既令人难受又令人发笑的行为。
出处:殷鲜一相杂,啼笑两难分。 唐·李商隐《槿花二首》
14、万般无奈 [wàn bān wú nài]
释义:万般:极其,非常。实在无可奈何
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22回:“耘轩万般无奈,只得写‘杯水候叙’贴儿,把娄程二位请到家中。”
15、骑虎难下 [qí hǔ nán xià]
释义:骑在老虎背上不能下来。比喻做一件事情进行下去有困难,但情况又不允许中途停止,陷于进退两难的境地。
出处:《晋书·温峤传》:“今之事势,义无旋踵,骑猛兽安可中下哉。”唐·李白《留别广陵诸公》诗:“骑虎不敢下,攀龙忽堕天。”
16、不成体统 [bù chéng tǐ tǒng]
释义:体统:格局,规矩。指言行没有规矩,不成样子。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三回:“刻印不及,以锥画之,全不成体统。”
17、不尴不尬 [bù gān bù gà]
释义:比喻左右为难,不好处理。也形容样子别扭。
出处:《朱子语类》卷三四:“圣人全体极至,没那不间不界底事。”
18、手足无措 [shǒu zú wú cuò]
释义:措:安放。手脚不知放到哪儿好。形容举动慌张,或无法应付。
出处:《论语·子路》:“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19、左右为难 [zuǒ yòu wéi nán]
释义:左也不好,右也不是。形容无论怎样做都有难处。
出处:元·杨显之《潇湘雨》第一折:“我欲待亲自去寻来,限次又紧,着老夫左右为难,如何是好!”
本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收集与整理,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