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耻下问 [bù chǐ xià wèn]
释义: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2、博学多才 [bó xué duō cái]
释义:学识广博,有多方面的才能。
出处:《晋书·郤诜传》:“诜博学多才,环伟倜傥,不拘细行,州郡礼命并不应。”
3、困而学之 [kùn ér xué zhī]
释义:困:困惑。遇到困惑的时候就学习。
出处:《论语·季氏》:“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4、虫鱼之学 [chóng yù zhī xué]
释义:指繁琐的考据订正。
出处:唐·韩愈《读皇甫湜公安园池诗书其后》诗:“《尔雅》注虫鱼,定非磊落人。”
5、宏儒硕学 [hóng rú shuò xué]
释义:指学问渊博的人。
出处:
6、持之以恒 [chí zhī yǐ héng]
释义:持:坚持;恒:恒心。长久坚持下去。
出处:宋 楼钥《攻愧集 雷两应诏封事》:“凡应天下之事,一切行之以诚,持之以久。”
7、临池学书 [lín chí xué shū]
释义:临:靠近,挨着。指刻苦练习书法。
出处:《晋书·卫恒传》:“弘农张伯英者,因而转精甚巧。凡家之衣帛,必书而后练之。临池学书,池水尽墨。下笔必为楷则,号葱葱不暇草书。”
8、诠才末学 [quán cái mò xué]
释义:低下的才能与肤浅的学识。多用作自谦之词。
出处:清·纳兰性德《上座主徐健庵先生书》:“某以诠才末学,年未弱冠,出应科举之试。”
9、力学笃行 [lì xué dǔ xíng]
释义:力学:努力学习。笃行:切实地实行。勤勉学习且确切实践所学。
出处:宋·陆游《陆伯政山堂稿序》:“伯政家世为儒,力学笃行,至老不少衰。”
10、博学洽闻 [bó xué qià wén]
释义:博学:广博。学问广博,见识丰富。
出处:《晋书·荀顗传》:“性至孝,总角知名,博学洽闻,理思周密。”?
11、笃志好学 [dǔ zhì hǎo xué]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侯霸传》:“霸矜严有威容,家累千金,不事产业。笃志好学,师事九江太守房元。”
12、锲而不舍 [qiè ér bù shě]
释义:锲:镂刻;舍:停止。不断地镂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出处:先秦·荀况《荀子·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3、记问之学 [jì wèn zhī xué]
释义:只是记诵书本,以资谈助或应答问难的学问。指对学问未融会贯通,不成体系。
出处:《礼记·学记》:“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
14、心直口快 [xīn zhí kǒu kuài]
释义:性情直爽,有话就说。
出处:元·张国宾《罗李郎》第四折:“哥哥是心直口快射粮军,哥哥是好人。”
15、专心致志 [zhuān xīn zhì zhì]
释义:致:尽,极;志:意志。把心思全放在上面。形容一心一意,聚精会神。
出处:《孟子·告子上》:“夫今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16、笃信好学 [dǔ xìn hào xué]
释义:笃信:忠实地信仰。指对道德和事业抱有坚定的信心,勤学好问。
17、笃学不倦 [dǔ xué bù juàn]
释义:笃学:专心好学;倦:疲倦。专心好学,不知疲倦。
出处:明·方孝儒《与郑叔度书》:“中下淳明慈良,有君子之器,又笃学不倦,其至于古人也奚御,愿益加之意,以果所望。”
18、末学肤受 [mò xué fū shòu]
释义:指学问没有从根本上下功夫,只学到一点皮毛。
出处:汉·张衡《东都赋》:“若客所谓末学肤受,贵耳而践目者也。”
19、全神贯注 [quán shén guàn zhù]
释义:贯注:集中。全部精神集中在一点上。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出处:钱钟书《围城》:“人事太忙,不许我们全神贯注,无间断地专怀念一个人。”
20、不愧下学 [bù kuì xià xué]
释义:不耻下问,虚心向地位低的人学习。
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四》:“是以君王无羞亟问,不愧下学。”
21、道山学海 [dào shān xué hǎi]
释义:道、学:学问。学识比天高比海深。形容学识渊博。
出处:明·无名氏《鸣凤记·邹林游学》:“道山学海功非浅,孔思周情文可传。”
22、脱口而出 [tuō kǒu ér chū]
释义:不经考虑,随口说出。
出处: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八回:“虽然不至于通部滚瓜烂熟,大约一部之中,至少亦有一半看熟在肚里,不然怎么能够脱口而出呢?”
23、口耳之学 [kǒu ěr zhī xué]
释义:指只知道耳朵进口里出的一些皮毛之见,而没有真正的学识。
出处:《荀子·劝学》:“小人之学耳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24、大刀阔斧 [dà dāo kuò fǔ]
释义:原指使用阔大的刀斧砍杀敌人。后比喻办事果断而有魄力。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一百十八回:“当下催军劫寨,大刀阔斧,杀将进去。”
25、好学不倦 [hào xué bù juàn]
释义:喜欢学习,不知疲倦。
出处:《史记·楚世家》:“昔我文公,狐季姬之了也,有宠于献公,好学不倦 。”
26、不学无识 [bù xué wú shí]
释义:指没有学问,缺乏见识。
出处:宋·叶適《故枢密参政汪公墓志铭》:“大理少卿朱斐对上,指大理寺为诏狱。公论‘斐不自知职业何事,不学无识’,竟罢斐。”
27、力学不倦 [lì xué bù juàn]
释义:力学:努力学习。倦:疲倦。勤勉学习而不知疲倦。
出处:《旧唐书·子繁传》:“以其警悟异常,泌之故人为宰相,左右援拯,后得累居郡守,而力学不倦。”
28、高才大学 [gāo cái dà xué]
释义:高才:才能杰出。大学:学识渊博。才能高超,学识渊博。亦作“高才博学”、“高才硕学”。
出处:晋·葛洪《抱朴子·辨问》:“且夫周孔,盖是高才大学之深远者耳。”
29、钝学累功 [dùn xué lěi gōng]
释义:钝:迟钝,笨拙;累:积聚。愚笨的人只要刻苦学习,也能取得成就。
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钝学累功,不妨精熟。”
30、孤学坠绪 [gū xué zhuì xù]
释义:将要失传的学问典籍。
出处:清·龚自珍《语录·书戴氏定本〈水经〉》:“是本孔氏继涵刻入《微波榭丛书》中,不为矣孤学坠绪。”
31、高斋学士 [gāo zhāi xué shì]
释义:南朝梁庾肩吾等十人的别号。
出处:
32、才疏学浅 [cái shū xué qiǎn]
释义:疏:浅薄。才学不高,学识不深(多用作自谦的话)。
出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神思》:“若学浅而空迟,才疏而徒速,以斯成器,未之前闻。”明·高明《琵琶记·南浦嘱别》:“你读书思量做状元,我只怕你学疏才浅。”
33、鸿儒硕学 [hóng rú shuò xué]
释义:鸿儒:大儒;硕学:有很多学问的人。泛指学识渊博、造诣很深的学者。
出处:《晋书·儒林传序》:“鸿儒硕学,无乏于时。”
34、一暴十寒 [yī pù shí hán]
释义:虽然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一天,冻十天,也不可能生长。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一时又懒散,没有恒心。
出处:先秦·孟轲《孟子·告子上》:“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35、精益求精 [jīng yì qiú jīng]
释义:精:完美,好;益:更加。好了还求更好。
出处:《论语·学而》:“《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宋·朱熹注:“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复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
36、高才绝学 [gāo cái jué xué]
释义:①犹言才学高超。②指才学高超的人。
出处:宋·苏轼《续欧阳子〈朋党论〉》:“唐柳宗元、刘禹锡使不陷叔文之党,其高才绝学,亦足以为唐名臣矣。”
37、博学多闻 [bó xué duō wén]
释义:博学:广博。学识广博,见闻丰富。
出处:《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荀子·修身》:“多闻曰博。”
38、困而不学 [kùn ér bù xué]
释义:困:困惑,不明白。困惑不明白却不肯学习。
出处:《论语·季氏》:“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39、家学渊源 [jiā xué yuān yuán]
释义:家世学问的传授有根源。
出处:《北史·江式传》:“式少专家学。”《三国志·魏志·管宁传》:“测其渊源,览其清浊,未有厉俗独行若宁者也。”
40、长材茂学 [cháng cái mào xué]
释义:指才能高学问大的人。
出处:明·归有光《嘉靖庚子科乡试对策》之一:“开局秉笔,固皆一代之长材茂学,必有所见广圣意者。”
41、才学兼优 [cái xué jiān yōu]
释义:才能和学问都优秀。
出处:《隋唐演义》第三六回:“恐翰林院草来不称朕意,思卿才学兼优,必有妙论,故召卿来,为朕草一诏。”
42、斗酒学士 [dǒu jiǔ xué shì]
释义:指酒量大的文士或名臣。
出处:《新唐书·王绩传》:“以前官待诏门下省,故事,官给酒三升。或问:‘待诏何乐邪?’答曰:‘良酝可恋耳。’侍中陈叔达闻之,日给一斗,时称‘斗酒学士’。”
43、独学寡闻 [dú xué guǎ wén]
释义:独学:指自学而无以指导切磋。独自学习,无人切磋,则孤陋寡闻。形容孤偏鄙陋,见闻不多。
出处:《礼记·学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44、敏而好学 [mǐn ér hào xué]
释义:敏:聪明;好:喜好。天资聪明而又好学。
出处:《论语·公冶长》:“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45、贫不学俭 [pín bù xué jiǎn]
释义:指穷人不必学俭而不得不俭。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任城陈萧王彰传论》:“其此之谓欤”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曰:“谚言‘贫不学俭,卑不学恭’,非人性分也,势使然耳。”
46、款学寡闻 [kuǎn xué guǎ wén]
释义:形容学问浅、见识少。
出处:《庄子·达生》:“今休,款启寡闻之民也。”
47、聚精会神 [jù jīng huì shén]
释义:会:集中。原指君臣协力,集思广益。后形容精神高度集中。
出处:汉·王褒《圣主得贤臣颂》:“聚精会神,相得益(章)彰。”
48、饱学之士 [bǎo xué zhī shì]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六回:“公等皆饱学之士,登此高台,可不进佳章以纪一时胜事乎?”
49、心无旁骛 [xīn wú páng wù]
释义:旁;另外的;骛:追求。心思没有另外的追求,形容心思集中,专心致志。
出处:冰心《谈信纸信封》:“有不少人像我一样,在写信的时候,喜欢在一张白纸,或者只带着道道的纸上,不受拘束地,心无旁骛地抒写下去的。”
50、不学无术 [bù xué wú shù]
释义:学:学问;术:技能。原指没有学问因而没有办法。现指没有学问,没有本领。
出处:《汉书·霍光传赞》:“然光不学亡术,暗于大理。”
51、笃学好古 [dǔ xué hào gǔ]
释义:笃学:专心好学。指专心致至地学习古代曲籍。
出处:《三国志·吴志·孙瑜传》:“济阴人马普笃学好古,瑜厚礼之。”
52、笃实好学 [dǔ shí hào xué]
释义:笃实:踏实,实在。认真踏实,爱好学问。
出处:《北史·张衮传》:“衮笃实好学,有文才。”
53、道学先生 [dào xué xiān shēng]
释义:指思想、作风特别迂腐的读书人。
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仲友喜的是俊爽名流,恼的是道学先生。”
54、不求甚解 [bù qiú shèn jiě]
释义: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
出处:晋·陶潜《五柳先生传》:“不慕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
55、邯郸学步 [hán dān xué bù]
释义:邯郸:战国时赵国的都城;学步:学习走路。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
出处:《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56、村学究语 [cūn xué jiū yǔ]
释义:指迂腐浅陋的言辞。
出处:
57、断织劝学 [duàn zhī quàn xué]
释义:原指东汉时乐羊子妻借切断织机上的线,来讽喻丈夫不可中途废学。后比喻劝勉学习。
出处:《后汉书:乐羊子妻传》载:“远寻师,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今若断斯织也,则损失成功,……,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
58、品学兼优 [pǐn xué jiān yōu]
释义:兼:都。思想品德和学业都很优秀。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九回:“一定是一位品学兼优,阅历通达的老长辈。”
59、快刀斩乱麻 [kuài dāo jiǎn luàn má]
释义:比喻做事果断,能采取坚决有效的措施,很快解决复杂的问题。
出处:《北齐书·文宣帝纪》:“高祖尝试观诸子意识,各使治乱丝,帝独抽刀斩之,曰:‘乱者须斩!’”
60、不假思索 [bù jiǎ sī suǒ]
释义:假:假借,依靠。形容做事答话敏捷、熟练,用不着考虑。
出处:宋·黄榦《黄勉斋文集》卷四:“戒惧谨独,不待勉强,不假思索,只是一念之间,此意便在。”
本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收集与整理,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