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成语 > 成语查询>>

形容失误了的成语

  • 作者:admin 更新时间:2024-11-24 23:52

1、犯颜直谏 [fàn yán zhí jiàn]

释义:敢于冒犯尊长或皇上的威严而极力相劝。

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下》:“犯颜极谏;臣不如东郭牙;请立以为谏臣。”

2、惩前毖后 [chéng qián bì hòu]

释义:惩:警戒;毖:谨慎。指批判以前所犯的错误,吸取教训,使以后谨慎些,不致再犯。

出处:《诗经·周颂·小毖》:“予其惩而毖后患。”

3、大梦初醒 [dà mèng chū xǐng]

释义:象做了一场大梦才醒。比喻被错误的东西蒙蔽了许久,开始醒悟过来。

出处:《庄子·齐物论》:“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

4、过而能改 [guò ér néng gǎi]

释义:有了错误就能改正。

出处:《左传·宣公二年》:“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首而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5、改过不吝 [gǎi guò bù lìn]

释义:吝:可惜。改正错误态度坚决,不犹豫。

出处:《尚书·仲虺之诰》:“改过不吝。” 唐·陆贽《奉天论延访朝臣表》:“述汤之所以王,则曰:‘用人惟己改过不吝。’言能纳谏也。”

6、讳疾忌医 [huì jí jì yī]

释义:讳:避忌;忌:怕,畏惧。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的缺点和错误。

出处:宋·周敦颐《周子通书·过》:“今人有过,不喜人规,如护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

7、不教而杀 [bù jiào ér shā]

释义:教:教育;杀:处罚,杀死。不警告就处死。指事先不教育人,一犯错误就加以惩罚。

出处:《论语·尧曰》:“不教而杀谓之虐。”

8、积非习贯 [jī fēi xí guàn]

释义:指错误长久沿袭,已成习惯。贯,通“惯”。

出处:汉·应劭《〈风俗通〉序》:“至于俗间行语,众所共传,积非习贯,莫能原察。”

9、鉴前毖后 [jiàn qián bì hòu]

释义:指把过去的错误引为借鉴,以后谨慎行事,避免重犯。

出处:清·严如熤《三省边防备览·艺文·老林说》:“鉴前毖后,通三省而筹之,为曲突徙薪之计,建久安长治之谋。”

10、讹以滋讹 [é yǐ zī é]

释义:把本来错误的东西加以传播,越传越错。

出处:清·侯方域《为司徒公与宁南侯书》:“而无如市井仓皇,讹以滋讹,几于三人成虎。”

11、粉身碎骨 [fěn shēn suì gǔ]

释义:身体粉碎而死。比喻为了某种目的或遭到什么危险而丧失生命。

出处:三国·魏·曹植《谢封甄城王表》:“臣愚驽垢秽,才质疵下,过受陛下日月之恩,不能摧身碎首,以答陛下厚德。”唐·蒋防《霍小玉传》:“平生志愿,今日获从,粉骨碎身,誓不相舍。”

12、革心易行 [gé xīn yì xíng]

释义:指改正错误思想,改变错误行为。

出处:汉·贾谊《新书·先醒》:“于是革心易行,衣苴布,食疄(田改丰)馂,昼学道而夕讲之。”

13、不追既往 [bù zhuī jì wǎng]

释义:追:追究。对以往的错误或罪责不再追究。

出处:清·林则徐《谕各国商人呈缴烟土稿》:“闻该夷平日重一信字,果如本大臣所谕,已来者尽数呈缴,未来者断绝不来,是能悔罪畏刑,尚可不追既往。”

14、改过迁善 [gǎi guò qiān shàn]

释义:改正错误,变成好的。指去恶就善。

出处:《周易·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15、今是昔非 [jīn shì xī fēi]

释义:现在是对的,过去是错的。指认识过去的错误。同“今是昨非”。

出处:明·王世贞《觚不觚录》:“若其今是昔非,不觚而觚者,百固不能二三也。”

16、防芽遏萌 [fáng yá è méng]

释义:错误或恶事在未显露时,即加以阻止、防范。

出处:《三国志·卷五十九·吴书·吴主五子传·孙奋传》:“大行皇帝览古戒今,防芽遏萌,虑于千载。”

17、不能自拔 [bù néng zì bá]

释义:拔:摆脱。不能主动地从痛苦、错误或罪恶中解脱出来。

出处:《宋书·刘义恭传》:“世祖前锋至新亭,劭挟义恭出战,恒录在左右,故不能自拔。”

18、戴罪立功 [dài zuì lì gōng]

释义:带着罪过或错误去创立功勋,以功赎罪

出处:明·王守仁《案行漳南道守巡官戴罪督兵剿贼》:“其覃恒等所统军,就仰高伟管领,戴罪杀贼立功自赎。”

19、旧病难医 [jiù bìng nán yī]

释义:老毛病难于医治。比喻过去的缺点错误难以改正。

出处:明·无名氏《三化邯郸》第三折:“则待作抱官囚,觅不着逃生计,急回头待悔来应迟,又不将心猿意马牢拴系,也不是你本性难移旧病难医。”

20、补偏救弊 [bǔ piān jiù bì]

释义:偏:偏差;弊:赞美。补救偏差漏洞,纠正缺点错误。

出处:《汉书·董仲舒传》:“先王之道必有偏而不起之处,故政有眊而不行,举其偏者以补其弊而已也。”

21、不教而诛 [bù jiào ér zhū]

释义:教:教育;诛:处罚,杀死。不警告就处死。指事先不教育人,一犯错误就加以惩罚。

出处:《荀子·富国》:“故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

22、不咎既往 [bù jiù jì wǎng]

释义:咎:责怪。对以往的错误或罪责不再追究。

出处:《论语·八佾》:“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23、抵瑕陷厄 [dǐ xiá xiàn è]

释义:抵:触;瑕:瑕疵,缺点;陷:攻破;厄:迫害。指攻击别人的弱点或错误。

出处:唐·柳宗元《答问》:“蹇浅窄僻,跳浮嚄唶,抵瑕陷厄。”

24、讹以传讹 [é yǐ chuán é]

释义:把本来就是错误的东西妄加传播,越传越错。

出处:明·郎瑛《七修类稿·辩证上·爱妾换马》:“不然,长髯紫衣,怪诞幽显之说,何其骇异哉?后人又不考而吟咏焉,讹以传讹也。”

25、鼻垩挥斤 [bí è huī jīn]

释义:挥舞斧头削除鼻端之垩。比喻指正错误。

出处:典出《庄子·徐无鬼》:“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

26、蹈其覆辙 [dǎo qì fù zhé]

释义:蹈:踩;覆:颠倒;辙:车迹,指道路。重走别人翻车的路。比喻不接受教训,重犯别人犯过的错误。

出处:鲁迅《致郑振铎》:“实因鉴于自己看了翻板之《芥子园》而恨及创始之王氏兄弟,不欲自蹈其覆辙也。”

27、不知所云 [bù zhī suǒ yún]

释义:云:说。不知道说得是些么。形容说话内容混乱,无法理解。

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28、矫枉过正 [jiǎo wǎng guò zhèng]

释义:把弯的东西扳正,又歪到了另一边。比喻纠正错误超过了应有的限度。

出处:《后汉书·仲长统传》:“逮至清世,则复入矫枉过正之检。”

29、改过自新 [gǎi guò zì xīn]

释义:自新:自觉改正,重新做人。改正错误,重新做起。

出处:《史记·孝文本纪》:“妾伤夫死者不可复生,刑者不可复属,虽复欲改过自新其道无由也。”

30、不刊之论 [bù kān zhī lùn]

释义:刊:削除,古代把字写在竹简上,有错误就削去。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

出处:汉·扬雄《答刘歆书》:“是悬诸日月不刊之书也。”

31、非昔是今 [fēi xī shì jīn]

释义:昔:过去。今:现在。认为过去是错误的,现在是正确的。

出处:《宣和书谱·隶书叙论》:“秦并六国一统天下,欲愚黔首,自我作古,往往非昔是今。”

32、救焚投薪 [jiù fén tóu xīn]

释义:焚:火灾;薪:柴草。投进木柴去救火。比喻采取错误的方法使问题更加严重。

出处:《邓析子·无厚》:“不治其本而务其末,譬如拯溺锤之以石,救火投之以薪。”

33、将错就错 [jiāng cuò jiù cuò]

释义:指事情已经做错了,索性顺着错误继续做下去。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将错就错,西方极乐。”

34、胡说乱道 [hú shuō luàn dào]

释义:乱编瞎说,胡说八道

出处:元·郑光祖《刍梅香》第四折:“我待不言语来,忍不得你这般胡说乱道。”

35、防微虑远 [fáng wēi lǜ yuǎn]

释义:虑:考虑,思虑。指在错误或坏事刚露头的时候,就加以防止,并考虑长远的计策。

出处:唐·郑亚《唐丞相太尉卫国公李德裕会昌一品制集序》:“由是洞启宸衷,大破群议,运筹制胜举无遗策防微虑远。”

36、胡说八道 [hú shuō bā dào]

释义:没有根据或没有道理地瞎说。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八回:“你那曾见《素问》、《难经》、《本草》、《脉诀》,是甚般章句,怎生注解,就这等胡说乱道,会甚么悬丝诊脉!”

37、东差西误 [dōng chà xī wù]

释义:指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差池、错误。形容办事不得力。

出处:《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五:“原约一到任所差人进京图干此事,谁知所去的,多不得力。我这里好不盼望,不甫能勾回个信来,定是东差西误的。”

38、今是昨非 [jīn shì zuó fēi]

释义:现在是对的,过去是错的。指认识过去的错误。

出处:晋·陶潜《归去来辞》:“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39、救焚益薪 [jiù fén yì xīn]

释义:焚:火灾;薪:柴草。添加木柴去救火。比喻采取错误的方法使问题更加严重。

出处:清·刘坤一《复李少荃制军》:“所派之营务处何道台,则人更阴狡,以之自辅,是犹救焚而益薪。”

40、毫厘千里 [háo lí qiān lǐ]

释义:毫、厘:两种极小的长度单位。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出处:《礼记·经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厘,缪以千里。’”

41、出入人罪 [chū rù rén zuì]

释义:指法庭裁判错误,把有罪的人认为无罪,把无罪的人认为有罪。

出处:《唐律·断狱》:“即断罪,失于入者,各减三等;失于出者,各减五等。”

42、负薪救火 [fù xīn jiù huǒ]

释义:背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

出处:《韩非子·有度》:“其国乱弱矣,又皆释国法而私其外,则是负薪而救火也,乱弱甚矣。”《史记·魏世家》:“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43、积非成是 [jī fēi chéng shì]

释义:积:长期所形成的。长期所形成的谬误,反被认为是正确的。

出处:清 戴震《孟子字义疏证 原善序》:“治经之士,莫能综贯,习所见闻,积非成是,余言恐未足以振兹坠绪也。”

44、金无足赤 [jīn wú zú chì]

释义:足赤:成色十足的金子。比喻人也不能十全十美

出处:宋·戴复古《寄兴》:“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求人不求备,妾愿老君家。”

45、颠倒是非 [diān dǎo shì fēi]

释义:是:对;非:错。把错的说成对的,对的说成错的。把是非弄颠倒了。

出处:唐·韩愈《施先生墓铭》:“古圣人言,其旨密微,笺注纷罗,颠倒是非。”

46、进退失图 [jìn tuì shī tú]

释义:前进或后退都有错误。谓指挥失策。

出处:《魏书·傅永传》:“叔业进退失图,于是奔走。”

47、犯颜极谏 [fàn yán jí jiàn]

释义:犯颜:冒犯君主或尊长的颜面、威严;极谏:以直言规劝(常用下对上)。敢于冒犯君主或尊长的威严而极力规劝其改正错误。

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下》:“犯颜极谏,臣不如东郭牙,请立以为谏臣。”

48、大错特错 [dà cuò tè cuò]

释义:完全错了。

出处:清 曾朴《孽海花》第25回:“如今想来,真是大错特错!”

49、杜渐防微 [dù jiàn fáng wēi]

释义:杜:堵住;渐:指事物的开端;微:微小。错误或坏事刚冒头就及时制止,不让它发展。

出处:《后汉书·丁鸿传》:“若敕政责躬,杜渐防萌,则凶妖销灭,害除福凑矣。”

50、得不偿失 [dé bù cháng shī]

释义:偿:抵得上。所得的利益抵偿不了所受的损失。

出处:宋·苏轼《和子由除日见寄》诗:“感时嗟事变,所得不偿失。”

51、救火投薪 [jiù huò tóu xīn]

释义:为了扑灭火焰而将木柴扔进火中。比喻采取错误的办法,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使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出处:《邓析子·无厚篇》:“不治其本而务其末,譬如拯溺而硾之以石,救火而投之以薪。”

52、对症之药 [duì zhèng zhī yào]

释义:针对病根下的药。比喻纠正缺点错误所用的相应办法。

出处:《三国志·魏志·华陀传》:“府吏倪寻、李延共止,俱头痛身热,所苦正同。佗曰:‘寻当下之,延当发汗。’或难其异,佗曰:‘寻外实,延内实,故治之宜殊。’即各与药,明旦并起。”

53、扶正祛邪 [fú zhèng qū xié]

释义:祛:去除。扶持正气,去除邪气。现用来指扶持好的事物,纠正错误倾向。

出处:傅维康《医药史话·张仲景》:“所以在治疗上就要运用扶正祛邪。”

54、混淆是非 [hùn xiáo shì fēi]

释义:故意把正确的说成错误的,把错误的说成正确的。

出处:清·陶曾佑《论文学之势力及其关系》:“锢蔽见闻,淆混是非。”

55、矫邪归正 [jiǎo xié guī zhèng]

释义:矫邪:纠正邪恶、邪念。归正:归于正路。改正错误,走上正道。

出处:《晋书·吕光等载记论》:“向使矫邪归正,革伪为忠,……则燕秦之地可定,桓文之功可立。”

56、舛讹百出 [chuǎn é bǎi chū]

释义:舛:错乱。讹:错误。错乱的地方很多。一般指书籍的写作或印制不精。

出处:

57、改往修来 [gǎi wǎng xiū lái]

释义:指改变以往的错误,修治来日的善行。

出处:《后汉书·方术传下·公沙穆》:“愿改往修来自求多福。”

58、井井有条 [jǐng jǐng yǒu tiáo]

释义:形容说话办事有条有理

出处:《荀子·儒效》:“井井兮其有理也。”

59、对症发药 [duì zhèng fā yào]

释义:针对病根下药。比喻针对缺点错误采取相应办法。

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25回:“女人家肚痛得那么利害,怕不是生产,这正是对症发药呢!”

60、邯郸学步 [hán dān xué bù]

释义:邯郸:战国时赵国的都城;学步:学习走路。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

出处:《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本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收集与整理,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阅读更多的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最新文章
  • 随机文章
  • 当前分类随机文章
  • 随机标签
  • 随机文章
公司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