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成语 > 成语查询>>

形容一个人灵敏的成语

  • 作者:admin 更新时间:2025-02-17 18:06

1、变化多端 [biàn huà duō duān]

释义:形容变化极多。也指变化很大。

出处:明·冯梦龙《古今小说·陈从善梅岭失浑家》:“这齐天大圣神通广大变化多端。”

2、巧捷万端 [qiǎo jié wàn duān]

释义:巧捷:机灵敏捷。万端:变化极多。机灵敏捷,变化多端。形容动作或思维机敏,变化极多。

出处:

3、斩钉截铁 [zhǎn dīng jié tiě]

释义:形容说话或行动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七:“师谓众曰:‘学佛法底人如斩钉截铁始得时。’”《朱子全书·孟子》:“君来惟是孟子说得斩钉截铁。”

4、五音六律 [wǔ yīn liù lǜ]

释义:五音:指宫、商、角、徵、羽五个音阶;六律:定乐器的标准。指古代音律。后也泛指音乐。

出处:《尚书·益稷》:“予欲闻六律,五声,八音,在治忽;以出纳五言,汝听。”《孟子·离娄上》:“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5、能工巧匠 [néng gōng qiǎo jiàng]

释义:指工艺技术高明的人。

出处:宋·李格非《洛阳名园记·李氏仁丰园》:“今洛阳良工巧匠批红判白,接以它木,与造化争妙。”

6、一马当先 [yī mǎ dāng xiān]

释义:原指作战时策马冲锋在前。形容领先。也比喻工作走在群众前面,积极带头。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九十六回:“即便勒兵列阵,一马当先,驰下山来,犹如天崩地塌之势。”

7、亮亮堂堂 [liàng liàng táng táng]

释义:指光线很明亮

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24章:“但少安妈收拾的汤清水利,亮亮堂堂的,这现在完全成了个黑山水洞!”

8、隐隐约约 [yǐn yǐn yuē yuē]

释义:指看起来或听起来模糊,不很清楚,感觉不很明显。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回:“只见山坡旁隐隐约约,倒象撺出一箭,直向大虫面上射去。”

9、心领神会 [xīn lǐng shén huì]

释义:领、会:领悟,理解。指对方没有明说,心里已经领会。

出处:明·吴海《送傅德谦还临川序》:“读书有得,冥然感于中,心领神会,端坐若失。”

10、寡见少闻 [guǎ jiàn shǎo wén]

释义:听的少,见的少。形容学识浅薄,见闻不广。

出处:汉·王褒《四子讲德论》:“俚人不知,寡见鲜闻。”

11、随机应变 [suí jī yìng biàn]

释义:机:时机,形势。随着情况的变化灵活机动地应付。

出处:《旧唐书·郭孝恪传》:“世充日踧月迫,力尽计穷,悬首面缚,翘足可待。建德远来助虐,粮运阻绝,此是天丧之时。请固武牢,屯军氾水,随机应变,则易为克殄。”

12、雷动风行 [léi dòng fēng xíng]

释义:①指万物运动变化迅速。②比喻推行政令的严厉迅猛。

出处:宋·陈亮《戊申再上孝宗皇帝书》:“雷动风行,天下方如草之偃。”

13、当机立断 [dāng jī lì duàn]

释义:当机:抓住时机。在紧要时刻立即做出决断。

出处:汉·陈琳《答东阿王笺》:“秉青萍干将之器,拂钟无声,应机立断。”

14、明目达聪 [míng mù dá cōng]

释义:眼睛明亮,耳朵灵敏。形容力图透彻了解。

出处:《书·舜典》: “明四目,达四聪”。

15、锢聪塞明 [gù cōng sè míng]

释义:锢:禁锢,堵塞;聪:听觉;明:视觉。指堵塞人的耳目,使之浅陋迟钝

出处:清·谭嗣同《黄颖初叙》:“强其繁而简之,是锢聪塞明,陋天下者也。”

16、铿锵有力 [kēng qiāng yǒu lì]

释义:形容声音响亮而有劲。铿镪:有节奏而响亮的声音。

出处:郭小川《痛悼敬爱的周总理》诗:“我们的总理,回答得最为铿锵有力;不用语言,而用电闪雷鸣般的一生的经历。”

17、浑浑噩噩 [hún hún è è]

释义:浑浑:深厚的样子;噩噩:严肃的样子。原意是浑厚而严正。现形容糊里糊涂愚昧无知

出处:汉·扬雄《法言·问神》:“虞夏之书浑浑尔,商书灏灏尔,周书噩噩尔。”

18、风风韵韵 [fēng fēng yùn yùn]

释义:①形容韵致、意态美好。②声音悠长婉转的样子。

出处: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三:“好风风韵韵,捻捻腻腻,济济楚楚。”

19、不假思索 [bù jiǎ sī suǒ]

释义:假:假借,依靠。形容做事答话敏捷、熟练,用不着考虑。

出处:宋·黄榦《黄勉斋文集》卷四:“戒惧谨独,不待勉强,不假思索,只是一念之间,此意便在。”

20、目达耳通 [mù dá ěr tōng]

释义:形容感觉灵敏,非常聪明。

出处:汉·袁康《越绝书·外传记策考》:“噽为人览闻辩见目达耳通,诸事无所不知。”

21、洋洋盈耳 [yáng yáng yíng ěr]

释义:洋洋:众多;盈:充满。指宏亮而优美的声音充满双耳。形容讲话、读书的声音悦耳动听。

出处:《论语·泰伯》:“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

22、绕梁三日 [rǎo liáng sān rì]

释义:形容音乐高昂激荡,虽过了很长时间,好像仍在回响。

出处:《列子·汤问》:“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

23、思如涌泉 [sī rú yǒng quán]

释义:才思犹如喷出的泉水。形容人的才思敏捷,才力充沛。

出处:《旧唐书·苏颋传》:“舍人思如涌泉,峤所不及也。”

24、五彩缤纷 [wǔ cǎi bīn fēn]

释义:五彩:各种颜色;缤纷:繁多交错的样子。指颜色繁多,非常好看。

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铺设得五彩缤纷,当中摆了姊姊画的那一堂寿屏,两旁点着五六对青烛。”

25、心心相印 [xīn xīn xiāng yìn]

释义:心:心意,思想感情;印:符合。彼此的心意不用说出,就可以互相了解。形容彼此思想感情完全一致。

出处:《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吾传佛心印,安敢违于佛经。”《黄蘖传心法要》:“迦叶以来,以心印心,心心不异。”

26、五步成诗 [wǔ bù chéng shī]

释义:唐史青能五步成诗。后用以比喻才思敏捷。

出处:清·沈炳震《唐诗金粉·敏悟》:“青上书自荐能诗,云:‘子建七步,臣五步之内可塞明诏。’明皇试以除夕、上元、竹火笼等诗,应口而出。上称赏,授以官。”今存《应诏赋得除夜》一首,见《全唐诗》卷一一五。

27、朦朦胧胧 [méng méng lóng lóng]

释义:指人意识不十分清晰或事物界限不清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31回:“走了一五更,天色朦朦胧胧,尚未明亮。”

28、袅袅余音 [niǎo niǎo yú yīn]

释义:袅袅:宛转悠扬。余音:不绝之音。形容音乐结束后悠扬悦耳的声音仍然绵延不绝,回响在耳边。同“余音袅袅”。

出处:清·魏秀仁《花月痕》第五十一回:“诸君听小子讲书,不必就散,尚有一回袅袅余音哩。”

29、眼疾手快 [yǎn jí shǒu kuài]

释义:形容做事机警敏捷。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十三回:“倘或被眼疾手快的拿了送官,如之奈何?”

30、手急眼快 [shǒu jí yǎn kuài]

释义:急:迅速。动作迅速,眼光敏捷。形容机灵敏捷。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回:“原来悟空手疾眼快,正在那混乱之时,……赶在哪吒脑后,着左膊上一棒打来。”

31、一点灵犀 [yī diǎn líng xī]

释义:①指犀角上有纹,两头感应通灵,故比喻心心相印。②指聪敏。

出处:唐·李商隐《无题》诗:“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32、运用自如 [yùn yòng zì rú]

释义:运用得非常熟练自然。

出处:清 梁启超《开明专政论》第五章:“列国并立时代,幅员稍狭,故得厉行专政,而运用自如。”

33、莺声燕语 [yīng shēng yàn yǔ]

释义:莺:黄鹂。燕子的话语,黄鹂的歌声。原形容大好春光。后多形容年轻女子说笑的声音。

出处:元·关汉卿《金线池》楔子:“袅娜复轻盈,都是宜描上翠屏,语若流莺声似燕,丹青,燕语莺声怎画成?”

34、妙笔生花 [miào bǐ shēng huā]

释义:生花:长出花朵。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

出处:唐 冯贽《云仙杂记》卷十:“李太白少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35、绵言细语 [mián yán xì yǔ]

释义:绵:柔软。绵言:柔和的语言。细语:低细的语句。指说话时声音柔和细微,使人容易接受。

出处:

36、闻风而至 [wén fēng ér zhì]

释义:一听到消息就来。形容行动迅速。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21回:“舅兄只顾要将细鸟带回船去,刚才被他这阵乱叫,以致众兽闻风而至,几乎性命不保。”

37、闻风而动 [wén fēng ér dòng]

释义:风:风声,消息。一听到风声,就立刻起来响应。

出处:宋·陈亮《祭赵尉母夫人文》:“登堂莫及,闻风而起。”

38、手疾眼快 [shǒu jí yǎn kuài]

释义:形容机灵敏捷。

出处:明 吴承恩《西游记》:“原来悟空手疾眼快,正在那混乱之时……哪吒脑后,着左膊上一棒打来。”

39、绘声绘色 [huì shēng huì sè]

释义:把人物的声音、神色都描绘出来了。形容叙述或描写生动逼真。

出处: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17回:“绘声绘影,能令阅者拍案叫绝。”

40、一触即发 [yī chù jí fā]

释义:触:碰;即:就。原指把箭扣在弦上,拉开弓等着射出去。比喻事态发展到了十分紧张的阶段,稍一触动就立即会爆发。

出处:宋 张咏《乖崖集》:“鯸鯣愤悱,迎流独逝,偶物一触,厥怒四起。”

41、对答如流 [duì dá rú liú]

释义:对答:回答。回答问话象流水一样快。形容口才好,反应快。

出处:《北史·李孝伯传》:“风容闲雅,应答如流。”

42、掷地有声 [zhì dì yǒu shēng]

释义:金石:钟磬之类的乐器,声音清脆优美。比喻文章文辞优美,语言铿锵有力

出处:《晋书·孙绰传》:“卿试掷地,当作金石声也。”

43、余音袅袅 [yú yīn niǎo niǎo]

释义:形容音乐悦耳动听,令人沉醉。

出处:宋·苏轼《前赤壁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44、脱口成章 [tuō kǒu chéng zhāng]

释义:出口便成文章。比喻才思敏捷。

出处:宋·苏轼《黄州再祭文与可文》:“艺学之多,蔚如秋蒉。脱口成章,粲莫可耘。”

45、精明能干 [jīng míng néng gàn]

释义:机灵聪明,办事能力强。

出处:《新唐书·苏弁传》:“弁通学术,吏事精明,承延龄后,平赋缓役,略烦苛,人赖其宽。”

46、心闲手敏 [xīn xián shǒu mǐn]

释义:闲:熟悉;敏:灵敏。形容技艺熟练了,心里闲静,手法灵敏。

出处:三国魏·嵇康《琴赋》:“于是器冷弦调,心闲手敏。”

47、五光十色 [wǔ guāng shí sè]

释义:形容色彩鲜艳,花样繁多。

出处:南朝梁·江淹《丽色赋》:“五光徘徊,十色陆离。”

48、震耳欲聋 [zhèn ěr yù lóng]

释义: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

出处:沙汀《呼嚎》:“每座茶馆里都人声鼎沸,而超越这个,则是茶堂倌震耳欲聋的吆喝声。”

49、猿臂之势 [yuán bì zhī shì]

释义:猿猴之臂长而且敏捷,能运气自如。比喻能攻能守,可进可退的作战形势

出处:《新唐书·李光弼传》:“不如移军河阳,北阻泽、潞,胜则出,败则守,表里相应,贼不得西,此猿臂势也。”

50、文思敏捷 [wén sī mǐn jié]

释义:以前一般指人能出口成章,主要用在文学方面的。现基本上形容人的反应快,思维灵活。

出处:

51、心灵手巧 [xīn líng shǒu qiǎo]

释义:心思灵敏,手艺巧妙(多用在女子)。

出处:清·孔尚任《桃花扇·栖真》:“香姐心灵手巧,一捻针线,就是不同的。”


本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收集与整理,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阅读更多的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最新文章
  • 随机文章
  • 当前分类随机文章
  • 随机标签
  • 随机文章
公司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