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成语 > 成语查询>>

形容不够专业成语

  • 作者:admin 更新时间:2025-02-17 18:12

1、苟且偷安 [gǒu qiě tōu ān]

释义:苟且:得过且过;偷安:只图眼前的安逸。只顾眼前的安逸,不顾将来。

出处:清·张春帆《宦海》第二十回:“做大员的这样苟且偷安,做属吏的又是那般逢迎得意。”

2、爱莫能助 [ài mò néng zhù]

释义:爱:爱惜;莫:不。虽然心中关切同情,却没有力量帮助。

出处:《诗经·大雅·烝民》:“维仲山甫举之,爱莫助之。”

3、不胜其任 [bù shèng qí rèn]

释义:胜:能担当。没有能力担当那项重任。

出处:《周易·系辞下》:“《易》曰:‘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言不胜其任也。”

4、褚小杯大 [zhǔ xiǎo bēi dà]

释义:用小口袋装大东西。比喻能力不能胜任。

出处:《庄子·至乐》:“褚小者不可以怀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

5、无所作为 [wú suǒ zuò wéi]

释义:作为:作出成绩。没有做出任何成绩。指工作中安于现状,缺乏创造性。

出处:宋 朱熹《朱子语类》:“然黄帝亦曾用兵战斗,亦不是全然无所作为也。”

6、不学无术 [bù xué wú shù]

释义:学:学问;术:技能。原指没有学问因而没有办法。现指没有学问,没有本领。

出处:《汉书·霍光传赞》:“然光不学亡术,暗于大理。”

7、忘其所以 [wàng qí suǒ yǐ]

释义:指因过分兴奋或得意而忘了应有的举止。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勘皮靴单证二郎神》:“夫人倾身配奉,忘其所以。”

8、一贫如洗 [yī pín rú xǐ]

释义:穷得象用水洗过似的,什么都没有。形容十分贫穷。

出处:元·关汉卿《窦娥冤》楔子:“小生一贫如洗,流落在这楚州居住。”

9、知小谋大 [zhī xiǎo móu dà]

释义:指能力太差,不能胜任重大的任务。

出处:《易·系辞下》:“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也。”

10、力不从心 [lì bù cóng xīn]

释义:心里想做,可是力量够不上。

出处:《后汉书·西域传》:“今使者大兵未能得出,如诸国力不从心东西南北自在也。”

11、绠短汲深 [gěng duǎn jí shēn]

释义:绠:汲水用的绳子;汲:从井里打水。吊桶的绳子短,打不了深井里的水。比喻能力薄弱,难以担任艰巨的任务。

出处:《庄子·至乐》:“褚小者不可以怀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

12、心余力绌 [xīn yú lì chù]

释义:心里想做但力量不够。

出处:宋 朱熹《金紫光禄大夫黄公墓志铭》:“邻家有李永者,尚气节,雅敬慕公,察公养亲之意有余而力不足,请助公以经纪,公亦信之不疑,竭赀付之一不问。”

13、力小任重 [lì xiǎo rèn zhòng]

释义:能力小,负担重。犹言力不胜任

出处:《周易·系辞下》:“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

14、举鼎绝膑 [jǔ dǐng jué bìn]

释义:绝:折断;膑:胫骨。双手举鼎,折断胫骨。比喻能力小,不能负担重任。

出处:《史记·秦本纪》:“王与孟说举鼎,绝膑。”

15、分文不名 [fēn wén bù míng]

释义:名:占有。一分钱一个铜板也没有。比喻非常贫困。

出处:曹禺《我们尊敬的老舍先生》:“他自己穷得分文不名,还要支持那两三间破烂的会址,招待许多左派文人。”

16、坐以待毙 [zuò yǐ dài bì]

释义:坐着等死。形容在极端困难中,不积极想办法找出路。

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

17、床头金尽 [chuáng tóu jīn jìn]

释义:床头钱财耗尽。比喻钱财用完了,生活受困。

出处:唐·张籍《行路难》诗:“君不见床头黄金尽,壮士无颜色。”

18、畏葸不前 [wèi xǐ bù qián]

释义:畏惧退缩,不敢前进。

出处:宋·魏泰《东轩笔录》:“唐介始弹张尧佐,谏官皆上疏,及弹文彦博,则吴奎畏葸不前,当时谓拽动阵前。”

19、心有余而力不足 [xīn yǒu yú ér lì bù zú]

释义:心里非常想做,但是力量不够。

出处:《论语·里仁》:“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20、微乎其微 [wēi hū qí wēi]

释义:形容非常小或非常少。

出处:《尔雅·释训》:“式微式微者,微微微者也。”

21、少不更事 [shào bù gēng shì]

释义:少:年轻;更:经历。年纪轻,没有经历过什么事情。指经验不多。

出处:《隋书·李雄传》:“吾儿既少,更事未多。”

22、囊空如洗 [náng kōng rú xǐ]

释义:口袋里空得象洗过一样。形容口袋里一个钱也没有。

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十二:“我非无此心。但教坊落籍,其费甚多,非千金不可。我囊空如洗如之奈何?”

23、赶鸭子上架 [gǎn yā zī shàng jià]

释义:比喻强迫去做能力达不到的事情。

出处:茹志鹃《高高的白杨树》:“说着一把将我拖了起来,要我去看看。这是硬赶鸭子上架,我向她解释,去看也是没用。”

24、杯水车薪 [bēi shuǐ chē xīn]

释义: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

出处:《孟子·告子上》:“今之为人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25、百无一用 [bǎi wú yī yòng]

释义:百样之中无一有用的。形容毫无用处。

出处:清·黄景仁《杂感》:“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

26、不自量力 [bù zì liàng lì]

释义:自己不估量自己的能力。指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实力。

出处:《左传·隐公十一年》:“不度德,不量力。”《战国策·齐策三》:“荆甚固,而薛亦不量其力。”

27、望洋兴叹 [wàng yáng xīng tàn]

释义:望洋:仰视的样子。仰望海神而兴叹。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出处:《庄子·秋水》:“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28、鞭长莫及 [biān cháng mò jí]

释义:及:到。原意是鞭子虽长,也不能打马肚子。比喻相隔太远,力量达不到。

出处:《左传·宣公十五年》:“虽鞭之长,不及马腹。”

29、才短思涩 [cái duǎn sī sè]

释义:才:才识。短:短浅。涩:迟钝。见识短浅,思路迟钝。指写作能力差。

出处:宋·楼钥《攻媿集·雷雨应诏封事》:“适当书诏填委之时,才短思涩目不暇给。”

30、多一事不如省一事 [duō yī shì bù rú shěng yī shì]

释义:指不管闲事,事情越少越好。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出处:《红楼梦》第四五回:“你说的也是,多一事不如省一事。”

31、不经世故 [bù jīng shì gù]

释义:经:经历;世故:人情世事的变故。形容缺乏为人处世的经验。

出处:鲁迅《花边文学·序言》:“然而他们不经世故,偶尔‘忘其所以’也就大碰其钉子。”

32、聊以卒岁 [liáo yǐ zú suì]

释义:勉强地度过一年。

出处:《左传·襄公二十一年》:“优哉游哉聊以卒岁。”

33、不识之无 [bù shí zhī wú]

释义:连“之”字、“无”字都不认识。形容人不识字,文化水平很低。

出处:唐·白居易《与元九书》:“仆始生六七月时,乳母抱弄于书屏下,有指‘无’字、‘之’字示仆者,仆虽口未能言,心已默识。”

34、新学小生 [xīn xué xiǎo shēng]

释义:指治学时间不长,见闻浅陋、经验不足的后生晚辈。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张禹传》:“新学小生,乱道误人,宜无信用,以经术断之。”

35、不名一文 [bù míng yī wén]

释义:名:占有。一个钱也没有。形容极其贫穷。

出处: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六章:“老兄明白,弟半生书剑飘零,寄食江湖,囊中不名一文。”

36、力不胜任 [lì bù shèng rèn]

释义:能力担当不了。

出处:《易·系辞下》:“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

37、无所事事 [wú suǒ shì shì]

释义:事事:前一“事”为动词,做;后一“事”为名词,事情。闲着什么事都不干。

出处:明 归有光《送同年丁聘之之任平湖序》:“然每晨入部升堂,祗揖而退,卒无所事事。”

38、绠短绝泉 [gěng duǎn jué quán]

释义:犹绠短汲深。比喻能力薄弱,难以担任艰巨的任务。

出处:南朝·宋·谢灵运《陇西行》:“柱小倾大绠短绝泉。”

39、寥寥可数 [liáo liáo kě shǔ]

释义:形容很少,数得出来。

出处:清·方苞《请娇除积习兴起人才札子》:“臣窃见本朝敬礼大臣,优恤庶官,远过于前明,而公卿大臣,抗节效忠者,寥寥可数。”

40、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duō yī shì bù rú shǎo yī shì]

释义:指不管闲事,事情越少越好。

出处: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十二回:“现在国家正当多事之秋,那王公大臣只是恐怕耽处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弄得百事俱废,将来又是怎样个了局?”

41、一筹莫展 [yī chóu mò zhǎn]

释义:筹:筹划、计谋;展:施展。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一点办法也想不出来。

出处:《宋史·蔡幼学传》:“其极至于九重深拱而群臣尽废,多士盈庭而一筹不吐。”

42、一无是处 [yī wú shì chù]

释义:是:对,正确。没有一点儿对的或好的地方。

出处:明·张岱《与胡季望》:“是犹三家村子,使之治山珍海错,烹饪燔炙,一无是处。明眼观之,只发一粲。”

43、聊胜于无 [liáo shèng yú wú]

释义:聊:略微。比没有要好一点。

出处:晋·陶潜《和刘柴桑》诗:“弱女虽非男,慰情聊胜无。”

44、力有未逮 [lì yǒu wèi dǎi]

释义:指能力做不到。

出处:

45、身无分文 [shēn wú fēn wén]

释义:形容非常贫穷。

出处:司马文森《风雨桐江》第一章:“他现在是身无分文,靠那好心肠的女店主借钱度日。”

46、束手就擒 [shù shǒu jiù qín]

释义:束手:自缚其手,比喻不想方设法;就:受;擒:活捉。捆起手来让人捉住。指毫不抵抗,乖乖地让人捉住。

出处:《宋史·苻彦卿传》:“与其束手就擒,曷若死战,然未必死。”

47、少不经事 [shào bù jīng shì]

释义:少:年轻;更:经历。年纪轻,没有经历过什么事情。指经验不多。

出处:《隋书·李雄传》:“吾儿既少,更事未多。”

48、天命有归 [tiān mìng yǒu guī]

释义:天命:上天的意志;归:归宿。上天所安排的归宿。

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三十三回:“三分天下,周土已得二分,可见天命有归,岂是人为。”

49、乐天任命 [lè tiān rèn mìng]

释义:犹言听天由命。听任事态自然发展变化,不做主观努力。也比喻碰机会,该怎么样就怎么样。

出处:郑振铎《止水的下层》:“像这样乐天任命的民族,我们将如之何呢?”

50、马马虎虎 [mǎ mǎ hǔ hǔ]

释义:指还过得去。亦形容做事不认真,不仔细。

出处:茅盾《子夜》十二:“单办那八个厂,四十多万也就马马虎虎混得过。”

51、知难而退 [zhī nán ér tuì]

释义:原指作战要见机而行,不要做实际上无法办到的事。后泛指知道事情困难就后退。

出处:《左传·宣公十二年》:“见可而行,知难而退,军之善政也。”

52、束手就缚 [shù shǒu jiù fù]

释义:比喻不加抵抗,甘愿被人擒捉。同“束身就缚”。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四回:“吾计成矣:使刘备束手就缚,荆州反掌可得!”

53、得过且过 [dé guò qiě guò]

释义:且:暂且。只要能够过得去,就这样过下去。形容胸无大志

出处:元·无名氏《小孙屠》第四出:“孩儿,我听得道你要出外打旋,怕家中得过且过,出去做甚的?”

54、一无所有 [yī wú suǒ yǒu]

释义:什么也没有。指钱财,也指成绩、知识。

出处:《敦煌变文集·庐山远公话》:“如水中之月,空里之风,万法皆无,一无所有。”

55、乐天知命 [lè tiān zhī mìng]

释义:安于自己的处境,由命运安排。这是相信宿命论的人生观

出处:《易·系辞上》:“乐天知命,故不忧。”

56、自生自灭 [zì shēng zì miè]

释义:自然地发生,生长,又自然地消灭。形容自然发展,无人过问。

出处:唐·白居易《岭上云》诗:“自生自灭成何事,能逐东风作雨无。”

57、敬谢不敏 [jìng xiè bù mǐn]

释义:谢:推辞;不敏:不聪明,没有才能。恭敬地表示能力不够或不能接受。多作推辞做某事的婉辞。

出处:唐·韩愈《寄卢仝》诗:“买羊沽酒谢不敏,偶逢明月曜桃李。”

58、蚍蜉戴盆 [pí fú dài pén]

释义:比喻能力低而承担的任务极重。也比喻不自量力

出处:汉·焦延寿《易林》卷十三:“蚍蜉戴盆,不能上山。”

59、束手无策 [shù shǒu wú cè]

释义:策:办法。遇到问题,就象手被捆住一样,一点办法也没有。

出处:元·无名氏《宋季三朝政要》:“(秦)桧死而逆亮(金主完颜亮)南牧,孰不束手无策。”

60、无能为力 [wú néng wéi lì]

释义:不能施展力量。指使不上劲或没有能力去做好某件事情、解决某个问题。

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四:“此罪至重,微我难解脱,即释迦牟尼亦无能为力也。”


本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收集与整理,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阅读更多的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最新文章
  • 随机文章
  • 当前分类随机文章
  • 随机标签
  • 随机文章
公司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