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成语 > 成语查询>>

形容声音巨大的四字成语

  • 作者:admin 更新时间:2024-11-24 06:58

1、昭聋发聩 [zhāo lóng fā kuì]

释义:使耳聋的人也能够听到。比喻用语言文字等给人以极大的启发,即使糊涂麻木的人也会清醒过来。

出处:《天讨·望帝》:“巴县邹烈士容首起大呼,昭聋发聩,正义浃乎寰宇,回响振乎栈峡。”

2、醒聩震聋 [xǐng kuì zhèn lóng]

释义:犹言振聋发聩。使昏昧糊涂、不明事理的人为之震惊,受到启发。

出处:陶曾佑《论小说之势力及其影响》:“一跃而登此庄严美丽之舞台中,一奋萃此醒聩震聋之盘涡里。”

3、响遏行云 [xiǎng è xíng yún]

释义:遏:阻止;行云:飘动的云彩。形容歌声嘹亮,高入云霄,连浮动着的云彩也被止住了。

出处:《列子·汤问》:“抚节悲歌,声振林术,响遏行云。”

4、天震地骇 [tiān zhèn dì hài]

释义:震:震动。震动了天地。形容声音或声势极大。有时形容事件、场面令人惊骇。

出处:《三国志·魏志·文帝纪》裴松之注:“惟黄初七年五月七日,大行皇帝崩,呜呼哀哉!于时天震地骇。”

5、掷地有声 [zhì dì yǒu shēng]

释义:金石:钟磬之类的乐器,声音清脆优美。比喻文章文辞优美,语言铿锵有力

出处:《晋书·孙绰传》:“卿试掷地,当作金石声也。”

6、装聋作哑 [zhuāng lóng zuò yǎ]

释义:假装聋哑。指故意不理睬,只当不知道。

出处:元·马致远《青衫泪》第四折:“可怎生装聋作哑?”

7、振聋发聩 [zhèn lóng fā kuì]

释义:聩:天生耳聋,引伸为不明事理。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人也听得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

出处: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一:“此数言,振聋发聩,想当时必有迂儒曲士以经学谈诗者。”

8、朗朗上口 [lǎng lǎng shàng kǒu]

释义:指诵读诗文时的声音响亮而顺口。

出处:老舍《诗与快板》:“散文就不受这么多的限制,虽然散文也讲究声调铿锵,能朗朗上口。”

9、夜深人静 [yè shēn rén jìng]

释义:深夜没有人声,非常寂静。

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深夜人静,为何叩门?”

10、响彻云霄 [xiǎng chè yún xiāo]

释义:彻:贯通;云霄:高空。形容声音响亮,好象可以穿过云层,直达高空。

出处:清 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6回:“这一笛儿,真吹得响彻云霄,鸾翔凤舞,楼下千千万万的人,都定睛侧耳,寂然无声。”

11、震天撼地 [zhèn tiān hàn dì]

释义:震动了天地。形容声音或声势极大

出处:刘流《烈火金刚》第24回:“这时人群中爆发出震天撼地的声浪:‘毛主席万岁!共产党万岁!……”

12、震天动地 [zhèn tiān dòng dì]

释义:震:震动;撼:摇动。震动了天地。形容声音或声势极大。

出处:《三国志·魏志·文帝纪》:裴松之注:“惟黄初七年五月七日,大行皇帝崩,呜呼哀哉!于时天震地骇。”《水经注·河水》:“涛涌波襄,雷奔电泄,震天动地。”

13、山崩地裂 [shān bēng dì liè]

释义:山岳倒塌,大地裂开。形容响声巨大或变化剧烈。

出处:《汉书·元帝纪》:“山崩地裂,水泉涌出。”

14、龙吟虎啸 [lóng yīn hǔ xiào]

释义:象龙在鸣,虎在啸。比喻相关的事物互相感应。也形容人发迹。

出处:汉·张衡《归田赋》:“尔乃龙吟方泽,虎啸山丘。”

15、如雷贯耳 [rú léi guàn ěr]

释义:贯:贯穿,进入。响亮得象雷声传进耳朵里。形容人的名声大。

出处:元·无名氏《冻苏秦》第一折:“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

16、锣鼓喧天 [luó gǔ xuān tiān]

释义:喧:声音大。锣鼓震天响。原指作战时敲锣击鼓指挥进退。后多形容喜庆、欢乐的景象。

出处:元·尚仲贤《单鞭夺槊》第四折:“早来到北邙前面,猛听的锣鼓喧天,那军不到三千,拥出个将一员,雄纠纠威风武艺显。”

17、震撼寰宇 [zhèn hàn huán yǔ]

释义:震动了天地。形容声音或声势极大

出处:

18、地动山摇 [dì dòng shēn yáo]

释义:地震发生时大地颤动,山河摇摆。亦形容声势浩大或斗争激烈。

出处:宋·欧阳修《欧阳文忠公集·奏议集·一二·论修河第一状》:“臣恐地动山摇,从此灾祸自此而始。”

19、震耳欲聋 [zhèn ěr yù lóng]

释义: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

出处:沙汀《呼嚎》:“每座茶馆里都人声鼎沸,而超越这个,则是茶堂倌震耳欲聋的吆喝声。”

20、鼓乐喧天 [gǔ yuè xuān tiān]

释义:鼓:弹奏。喧天:声音大而嘈杂。弹奏着各种乐器,声响大得直冲云天。形容十分欢乐热闹。

出处:《五代史平话·汉史》:“笙歌聒地,鼓乐喧天。”

21、大吹大打 [dà chuī dà dǎ]

释义:指鼓乐齐作。

出处:《西游记》第六四回:“文武多官,满城百姓,伏龙寺僧人,大吹大打,送四众出城。”

22、醍醐灌顶 [tí hú guàn dǐng]

释义:醍醐:酥酪上凝聚的油。用纯酥油浇到头上。佛教指灌输智慧,使人彻底觉悟。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也形容清凉舒适

出处:唐·顾况《行路难》诗:“岂知灌顶有醍醐,能使清凉头不热。”

23、穿云裂石 [chuān yún liè shí]

释义:穿破云天,震裂石头。形容声音高亢嘹亮。

出处:宋·苏轼《东坡乐府·〈水龙吟〉序》:“善吹铁笛,嘹然有穿云裂石之声。”

24、如堕烟海 [rú duò yān hǎi]

释义:堕:落。好象掉在茫茫无边的烟雾里。比喻迷失方向,找不到头绪,抓不住要领。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王仲祖、刘真长造殷中军谈,谈竟俱载去。刘谓王曰:‘渊源真可!’王曰:‘卿故堕其云雾中。’”

25、如雷灌耳 [rú léi guàn ěr]

释义:①形容声音大(多指语音)。②形容人的名声很大。

出处:《三国志平话》卷中:“‘吾乃燕人张翼德,谁敢共吾决死?’叫声如雷灌耳,桥梁皆断。”

26、人声鼎沸 [rén shēng dǐng fèi]

释义:鼎:古代煮食器;沸:沸腾。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象煮开了锅一样。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一日午后,刘方在店中收拾,只听得人声鼎沸。”

27、万籁俱寂 [wàn lài jù jì]

释义:籁:从孔穴中发出的声音;万籁:自然界中万物发出的各种声响;寂:静。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一点儿声响都没有。

出处: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诗:“万赖此俱寂,唯闻钟磬音。”

28、撼天震地 [hàn tiān zhèn dì]

释义:撼:摇动;震:震动。震动了天地。形容声音或声势极大。

出处:《三国志·魏志·文帝纪》裴松之注:“惟黄初七年五月七日,大行皇帝崩,呜呼哀哉!于时天震地骇。”《水经注·河水》:“涛涌波襄,雷奔电泄,震天动地。”

29、惊天动地 [jīng tiān dòng dì]

释义:形容某个事件的声势或意义极大。

出处:唐·白居易《李白墓》诗:“可怜荒冢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30、鼓乐齐鸣 [gǔ yuè qí míng]

释义:击鼓和奏乐声一齐响。形容热闹景象。

出处:郭沫若《虎符》第二幕:“群众起来,鼓乐齐鸣。”

31、吹吹打打 [chuī chuī dǎ dǎ]

释义:指各种乐器的合奏。也用以形容故意渲染某种言行或事物,吸引别人注意。

出处:明·天然智叟《石头点·郭挺之榜前认子》:“忙忙与女儿说知,叫老妈央人相帮打点。早鼓乐吹吹打打,迎人村来了。”

32、声如洪钟 [shēng rú hóng zhōng]

释义:洪:大。形容说话或歌唱的声音洪亮,如同敲击大钟似的。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二回:“忆胥目如闪电,声如洪钟。”

33、无声无臭 [wú shēng wú xiù]

释义:臭:气味。没有声音,没有气味。比喻没有名声,不被人知道。

出处:《诗经·大雅·文王》:“上天之载,无声无臭。”

34、呜呼哀哉 [wū hū āi zāi]

释义:呜呼:叹词;哉:语气助词。原为表示哀痛的感叹语,旧时祭文中常用。现用以指死亡或完蛋。

出处:《诗经·大雅·召旻》:“於乎哀哉,维今之人,不尚有旧。”《左传·哀十六年》“呜呼哀哉,尼父!无自律!”

35、发人深省 [fā rén shēn xǐng]

释义:发:启发;省:醒悟。启发人深刻思考,有所醒悟。

出处:唐·杜甫《游龙门奉先寺》诗:“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

36、雷霆万钧 [léi tíng wàn jūn]

释义:霆:急雷;钧:古代重量单位,三十斤为一钧。形容威力极大,无法阻挡。

出处:汉·贾山《至言》:“雷霆之所击,无不摧折者;万钧之所压,无不糜灭者。”

37、敲锣打鼓 [qiāo luó dǎ gǔ]

释义:①指欢庆祝贺。②形容大造声势,大肆进行舆论宣扬。

出处:毛泽东《做革命的促进派》:“我们取得那么大的胜利,人家服服贴贴敲锣打鼓。”


本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收集与整理,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阅读更多的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最新文章
  • 随机文章
  • 当前分类随机文章
  • 随机标签
  • 随机文章
公司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