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成语 > 成语查询>>

关于忍耐承受的成语

  • 作者:admin 更新时间:2024-11-24 07:55

1、按捺不住 [àn nà bù zhù]

释义:按捺:压抑,忍耐。心里急燥,克制不住。

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白娘子水镇雷峰塔》:“不想遇着许宣……按捺不住,一时冒范天条。”

2、含垢纳污 [hán gòu nà wū]

释义:垢:耻辱;污:污蔑。容忍耻辱和污蔑。指气度大,能包容一切。

出处:《左传·宣公十五年》:“谚曰:‘高下在心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天之道也。”

3、五斗折腰 [wǔ dǒu zhé yāo]

释义:五斗:五斗米,指微薄的官俸;折腰:弯腰行礼。为微薄的俸禄而对上级卑躬屈膝

出处:《晋书·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

4、降心相从 [jiàng xīn xiāng cóng]

释义:降低自己去遵从别人。

出处:《左传·隐公十一年》:“唯我郑国之有谒焉,如旧婚媾,其能降以相从也。”

5、小不忍则乱大谋 [xiǎo bù rěn zé luàn dà móu]

释义:小事不忍耐就会坏了大事。

出处:《论语·卫灵公》:“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6、韬晦待时 [tāo huì dài shí]

释义:指掩藏锋芒,隐匿踪迹,等待时机。

出处:茅盾《蚀·动摇》:“辛亥那年国光就加入革命,后来时事日非,只好韬晦待时。”

7、以慎为键 [yǐ shèn wéi jiàn]

释义:用谨慎作锁。表示处事十分小心,不以言惹祸。

出处:唐·刘禹锡《口兵戒》:“戒哉我口之启,尔心之门。无为我兵,当为我藩。以慎为键以忍为阍。可以多食,勿以多言。”

8、委曲求全 [wěi qǔ qiú quán]

释义:委曲:曲意迁就。勉强迁就,以求保全。也指为了顾全大局而让步。

出处:《汉书·严彭祖传》:“何可委曲从俗,苟求富贵乎!”

9、相忍为国 [xiāng rěn wèi guó]

释义:为了国家的利益而作一定的让步。

出处:《左传·昭公元年》:“鲁以相忍为国也,忍其外不忍其内,焉用之。”

10、顾全大局 [gù quán dà jú]

释义:指从整体的利益着想,使不遭受损害。

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4回:“总求大人格外赏他们个体面,堵堵他们的嘴。这是卑职顾全大局的意思。”

11、海纳百川 [hǎi nà bǎi chuān]

释义:纳:容纳,包容。大海可以容得下成百上千条江河之水。比喻包容的东西非常广泛,而且数量很大。

出处: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形器不存,方寸海纳。”李周翰注:“方寸之心,如海之纳百川也,言其包含广也。”

12、逆来顺受 [nì lái shùn shòu]

释义:指对恶劣的环境或无礼的待遇采取顺从和忍受的态度。

出处:明·周楫《西湖二集·侠女散财殉节》:“若是一个略略知趣的,见家主来光顾,也便逆来顺受。”

13、海阔天空 [hǎi kuò tiān kōng]

释义:象大海一样辽阔,象天空一样无边无际。形容大自然的广阔。比喻言谈议论等漫无边际,没有中心。

出处:唐·玄览诗:“大海从鱼跃,长空任鸟飞。”

14、大度包容 [dà dù bāo róng]

释义:形容气量大,能宽容人。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回:“这事情自以为不办为是。倘若嫂夫人是大度包容的呢,自然没得话说。”

15、能屈能伸 [néng qū néng shēn]

释义:能弯曲也能伸直。指人在失意时能忍耐,在得志时能大干一番。

出处:《易·系辞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

16、低声下气 [dī shēng xià qì]

释义:形容说话和态度卑下恭顺的样子。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更瘦小低声下气送暖偷寒,逢其所喜,避其所讳。”

17、木鸡养到 [mù jī yǎng dào]

释义:木鸡:善斗的鸡,看上去象木头一样呆板。形容功夫到家。

出处:《庄子·达生》:“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18、尺蠖之屈 [chǐ huò zhī qū]

释义:尺蠖:虫名,体长约二三寸,屈伸而行。尺蠖的弯曲。比喻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

出处:《周易·系辞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伸)也。”

19、忍辱负重 [rěn rǔ fù zhòng]

释义:为了完成艰巨的任务,忍受暂时的屈辱。

出处:《三国志·吴书·陆逊传》:“国家所以屈诸君使相承望者,以仆有尺寸可称,能忍辱负重故也。”

20、风平浪静 [fēng píng làng jìng]

释义:指没有风浪。比喻平静无事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七:“僧问:‘风恬浪静时如何?’师曰:‘吹倒南墙。’”

21、百忍成金 [bǎi rěn chéng jīn]

释义:形容忍耐的可贵。

出处:《旧唐书·孝友传·张公艺》:“郓州寿张人张公艺,九代同居……麟德中,高宗有事泰山,路过郓州,亲幸其宅,问其义由。其人请纸笔,但书百余‘忍’字。”

22、坏人坏事 [huài rén huài shì]

释义:有害于社会的人或事

出处:毛泽东《反对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和违法乱纪》:“不了解县区乡三级干部中存在着许多命令主义和违法乱纪坏人坏事。”

23、折腰升斗 [zhé yāo shēng dòu]

释义:折腰:弯腰。比喻忍受屈辱

出处:宋·杨泽民《六么令·壬寅四月扶病外邑催租寄内》词:“折腰升斗,辜负当年旧松菊。”

24、得饶人处且饶人 [dé ráo rén chù qiě ráo rén]

释义:指做事不要做绝,须留有余地

出处:《唾玉集·常谈出处》:“蔡州褒信县有道人式棋,常饶人先,其诗曰:‘自出洞来无敌手,得饶人处且饶人。’”

25、以忍为阍 [yǐ rěn wéi hūn]

释义:用忍耐作门。表示不轻易动怒而出言伤人,以免招来祸患。

出处:唐·刘禹锡《口兵戒》:“戒哉我口之启,尔心之门。无为我兵,当为我藩。以慎为键以忍为阍。可以多食,勿以多言。”

26、忍气吞声 [rěn qì tūn shēng]

释义:忍气:受了气不发作;吞声:不敢出声。指受了气勉强忍耐,有话不敢说出来。

出处:元·杨显之《潇湘雨》第四折:“从今后忍气吞声,再不敢嚎咷痛哭。”

27、折腰五斗 [shé yāo wǔ dòu]

释义:折腰:弯腰。五斗:五斗米。为五斗米而弯腰。比喻忍受屈辱。亦作“折腰升斗”。

出处:《晋书·陶潜传》:“素简贵,不私事上官。郡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28、奇耻大辱 [qí chǐ dà rǔ]

释义:奇:异常。极大的耻辱。

出处:清 程道一《鸦片之战演义》:“回忆当年的议和,不止丧权失利,实为独立国的奇耻大辱。”

29、委曲周全 [wěi qǔ zhōu quán]

释义:委曲:同“委屈”,曲意求全。曲意迁就,以求得事情的完成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七卷:“我只要委曲周全称家主一桩大事,并无欺心。若有苟且,天地不容。”

30、吞声饮气 [tūn shēng yǐn qì]

释义:犹吞声忍气。形容受了气而勉强忍耐,不敢出声。

出处:《北史·儒林传下》:“吞声饮气,恶呻吟之响,忍酸辛之酷哉!”

31、含垢忍耻 [hán gòu rěn chǐ]

释义:指忍受耻辱。

出处:宋·胡铨《上高宗封事》:“陛下尚不觉悟,竭民膏血而不恤,忘国大雠而不报,含垢忍耻,举天下而臣之,甘心焉。”

32、忍尤含垢 [rěn yóu hán gòu]

释义:遭受怨谤耻辱而忍耐着。

出处:《后汉书·曹世叔妻传》:“有善莫名,有恶莫辞,忍辱含垢,常若畏惧,是谓卑弱下人也。”

33、忍辱含垢 [rěn rǔ hán gòu]

释义:忍、含:忍受。忍受耻辱。

出处:《后汉书·曹世叔妻传》:“有善莫名,有恶莫辞,忍辱含垢,常若畏惧,是谓卑弱下人也。”

34、惩忿窒欲 [chéng fèn zhì yù]

释义:惩:惩戒;忿:愤怒;窒:抑止;欲:嗜欲。克制愤怒,抑制嗜欲。

出处:《周易·损》:“损,君子以惩忿窒欲。”

35、吞声忍气 [tūn shēng rěn qì]

释义:吞声:不敢出声;忍:忍耐。形容受了气而勉强忍耐,不敢出声。

出处:元·高文秀《黑旋风》第一折:“我只是吞声忍气匿迹潜形。”

36、忍辱偷生 [rěn rǔ tōu shēng]

释义:偷:苟且。忍受屈辱,苟且活命。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回:“止因未与将军一诀,故且忍辱偷生。”

37、按捺不下 [àn nà bù xià]

释义:按捺:抑制,忍耐。无法抑制

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3卷:“舜美身心按捺不下,急忙关闭房门,径往夜来相遇之处。”

38、伏低做小 [fú dī zuò xiǎo]

释义:形容低声下气,巴结奉承。

出处:元 尚仲贤《三夺槊》第二折:“他立下功劳,怎肯伏低做小。”

39、隐忍不发 [yǐn rěn bù fā]

释义:隐忍:勉强忍耐,把事情藏在心里。把事情藏在心里不说。

出处:宋·秦观《淮海集·石庆论》:“特以太后之故,隐忍而不发。”

40、胯下之辱 [kuà xià zhī rǔ]

释义:胯下:两条腿之间。从胯下爬过的耻辱。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淮阴屠中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41、饮气吞声 [yǐn qì tūn shēng]

释义:指不喘气,不做声。形容忧惧惶恐。

出处:南朝·梁·任孝恭《为汝南王檄魏文》:“关东英俊,河北雄才,痛桑梓沦芜,室家颠殒,饮气吞声,志申雠怨。”

42、狼吃幞头 [láng chī fú tóu]

释义:狼衔去人的幞头,吞不下又吐不出。比喻有苦难言,强自忍耐。

出处:元·无名氏《杀狗劝夫》第一折:“你便骂我一千场,便拷我三十顿,我则索狼吃幞头,心儿自忍。”

43、隐忍不言 [yǐn rěn bù yán]

释义:把事情蒇在心里不说。

出处:清 归庄《与季沧苇侍御书》:“即受侮嫚,亦为亲屈,欲终隐忍不言。”

44、看人眉睫 [kàn rén méi jié]

释义:睫:眼睑边缘上生的细毛。比喻看人脸色。

出处:《北史·崔亮传》:“弟妹饥寒,岂容独饱?自可观书于市,安能看人眉睫乎?”

45、唾面自干 [tuò miàn zì gān]

释义:别人往自己脸上吐唾沫,不擦掉而让它自干。形容受了污辱,极度容忍,不加反抗。

出处:《新唐书·娄师德传》:“其弟守代州,辞之官,教之耐事。弟曰:‘有人唾面,洁之乃已。’师德曰:‘未也,洁之,是违其怒,正使自干耳。’”

46、强颜欢笑 [qiǎng yán huān xiào]

释义:心里不畅快,但脸上勉强装出喜笑的样子。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邵女》:“‘汝狡兔三窟,何归为?’柴俯不对。女肘之,柴始强颜为笑。”

47、仰人鼻息 [yǎng rén bí xī]

释义:仰:依赖;息:呼吸时进出的气。依赖别人的呼吸来生活。比喻依赖别人,不能自主。

出处:《后汉书·袁绍传》:“袁绍孤客穷军,仰我鼻息,譬如婴儿在股掌之上,绝其哺乳,立可饿杀。”

48、包羞忍耻 [bāo xiū rěn chǐ]

释义:包:包容,藏;忍:容忍,忍耐。容忍羞愧与耻辱。

出处:唐·杜牧《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49、退避三舍 [tuì bì sān shě]

释义:舍: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出处:《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50、含垢忍辱 [hán gòu rěn rǔ]

释义:忍、含:忍受。形容忍受耻辱。

出处:《后汉书·曹世叔妻传》:“有善莫名,有恶莫辞,忍辱含垢,常若畏惧,是谓卑弱下人也。”

51、屏气吞声 [píng qì tūn shēng]

释义:犹言忍气吞声。指受了气勉强忍耐,有话不敢说出来。

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39卷:“贫儿屏气吞声,蹲踞墙外,又被群狗嚎吠。”

52、委曲成全 [wěi qǔ chéng quán]

释义:指使自己受委屈,来成全别人。亦作“委曲周全”。

出处:明·李贽《续焚书·答骆副使》:“夫自用则不能容物,无用又不能理物,其得尔三载于滇中者,皆我公委曲成全之泽也。”

53、能伸能屈 [néng shēn néng qū]

释义:能弯曲也能伸直。指人在失意时能忍耐,在得志时能大干一番。比喻好坏环境都能适应。

出处:《荀子·不苟》:“与时屈伸,柔从若蒲苇,非慑怯也;刚强猛毅,靡所不信,非骄暴也。以义变应,知当曲直故也。”

54、含垢藏疾 [hán gǒu cáng jí]

释义:本谓应有包容的气量,后转用以指包容坏人坏事

出处:《左传·宣公十五年》:“谚曰:‘高下在心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天之道也。”

55、气忍声吞 [qì rěn shēng tūn]

释义:受了气而勉强忍耐,不说什么话。形容窝囊。

出处: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一折:“他一世儿为人,半世儿孤贫,气忍声吞,何日酬恩。”

56、匿迹潜形 [nì jì qián xíng]

释义:匿:隐藏起来,不让人知道;潜:隐藏。躲藏起来,不露形迹。

出处:元·高文秀《黑旋风》第一折:“我只是吞声忍气匿迹潜形。”

57、嗟来之食 [jiē lái zhī shí]

释义: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出处:《礼记·檀弓下》:“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本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收集与整理,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阅读更多的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最新文章
  • 随机文章
  • 当前分类随机文章
  • 随机标签
  • 随机文章
公司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