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眉开眼笑 [méi kāi yǎn xiào]
释义:眉头舒展,眼含笑意。形容高兴愉快的样子。
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二折:“彼见昨日惊魂魂魄,今日眉花眼笑。”
2、抚掌大笑 [fǔ zhǎng dà xiào]
释义:抚:拍。拍手大笑。形容非常高兴。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纰漏》:“帝抚掌大笑。”
3、哑然而笑 [yǎ rán ér xiào]
释义:哑然:笑声。发出哑然的大笑声
出处:汉·赵晔《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禹乃哑然而笑。”
4、憨态可掬 [hān tài kě jū]
释义:憨态:质朴,形容天真而显傻气。可掬:可以用手捧取。形容天真而显单纯,毫无心机的样子充溢在外,很招人喜爱。多形容动物或人形态天真可爱、单纯的样子。也作“憨状可掬”。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种梨》:“乡人馈馈,憨状可掬,其见笑于市人,有以哉。”
5、捧腹大笑 [pěng fù dà xiào]
释义:用手捂住肚子大笑。形容遇到极可笑之事,笑得不能抑制。
出处:司马季主捧腹大笑曰:‘观大夫类有道术者,今何言之陋也,何辞之野也!’ 西汉·司马迁《史记·日者列传》
6、前仰后合 [qián yǎng hòu hé]
释义:身体前后晃动。形容大笑或困倦得直不起腰的样子。
出处:元 高文秀《遇上皇》第一折:“东倒西歪,后合前仰,离席上,这酒兴颠狂。”
7、烘堂大笑 [hōng táng dà xiào]
释义:形容满屋的人同时大笑。
出处:唐代御史有台院、殿院、察院之分,由台院一名年资最高者主杂事,谓之“杂端”;凡公堂会食,都不谈笑,如杂端先笑,则三院之人随之大笑,谓之“烘堂”。见唐赵璘《因话录·征》。
8、轰堂大笑 [hōng táng dà xiào]
释义:形容满屋子的人同时放声大笑。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三回:“安公子小夫妻以至那些媳妇丫头们听了,只管不敢笑,也由不得轰堂大笑起来。”
9、忍俊不禁 [rěn jùn bù jìn]
释义:忍俊:含笑;不禁:无法控制自己。指忍不住要发笑。
出处:唐·赵璘《因话录》卷五:“柜初成,周戎时为吏部郎中,大书其上,戏作考词状:‘当有千有万,忍俊不禁,考上下。’”
10、骑驴倒堕 [qí lǘ dǎo duò]
释义:形容太平之世。
出处:典出宋·邵伯温《闻见前录》卷七:“华山隐士陈抟……常乘白骡,从恶少年数百,欲入汴州。中途闻艺祖登极,大笑坠骡曰:‘天下于是定矣。’遂入华山为道士。”
11、哄堂大笑 [hōng táng dà xiào]
释义:形容全屋子的人同时大笑。
出处:唐·赵璘《因话录》卷五:“唐御史有台院、殿院、罕院,以一御史知杂事,谓之杂端。公堂会食,皆绝笑言。惟杂端笑而三院皆笑,谓之哄笑,则不罚。”
12、哑然失笑 [yǎ rán shī xiào]
释义:失笑:忍不住地笑起来。禁不住笑出声来。
出处:汉·赵晔《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禹乃哑然而笑。”
本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收集与整理,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