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万籁无声 [wàn lài wú shēng]
释义: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一点儿声响都没有。
出处: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诗:“万赖此俱寂,唯闻钟磬音。”
2、更深夜静 [gēng shēn yè jìng]
释义:更:旧时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五更,每更约两个小时。夜已很深,没有一点声响。形容夜深处于一片寂静之中。
出处:汉·蔡琰《胡笳十八拍·第十四拍》:“山高地阔兮,见汝无期;更深夜阑兮,梦汝来斯。”
3、不能自已 [bù néng zì yǐ]
释义:已:停止。指无法控制自己,使激动的情绪平静下来。
出处:唐·卢照邻《寄裴舍人书》:“慨然而咏‘富贵他人合,贫贱亲戚离’,因泣下交颐,不能自已。”
4、行若无事 [xíng ruò wú shì]
释义:行:行动,办事;若:好象。指人在紧急关头,态度镇定,毫不慌乱。有时也指对坏人坏事听之任之,满不在乎。
出处:《孟子·离娄下》:“禹之行水也,行其所无事也。”
5、万籁俱寂 [wàn lài jù jì]
释义:籁:从孔穴中发出的声音;万籁:自然界中万物发出的各种声响;寂:静。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一点儿声响都没有。
出处: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诗:“万赖此俱寂,唯闻钟磬音。”
6、夜静更阑 [yè jìng gēng lán]
释义:阑:尽。无声无息的深夜。
出处:元·无名氏《连环计》第四折:“现如今是阿谁,忙出去问真实,则见他气丕丕的斜倚着门儿立。”
7、若无其事 [ruò wú qí shì]
释义:象没有那回事一样。形容遇事沉着镇定或不把事情放在心上。
出处:《晚清文学丛钞》:“雪岩若无其事,说不妨事,一面教人拿名片去县里把人放了,一面教把甥王爷请来商酌其事。”
8、惊涛骇浪 [jīng tāo hài làng]
释义:汹涌吓人的浪涛。比喻险恶的环境或尖锐激烈的斗争。
出处:唐·田颖《玉山堂文集·海云楼记》:“人当既静之时,每思及前经所履之惊涛骇浪,未尝不惕然。”
9、安闲自在 [ān xián zì zài]
释义:安静清闲,自由自在。形容清闲无事。
出处:明·李贽《焚书·预约·早晚礼仪》:“有问乃答,不问即默,安闲自在,从容应付,不敢慢之,不可敬之。”
10、噤若寒蝉 [jìn ruò hán chán]
释义:噤:闭口不作声。象深秋的蝉那样一声不吭。比喻因害怕有所顾虑而不敢说话。
出处:《后汉书·杜密传》:“刘胜位为大夫,见礼上宾,而知善不荐,闻恶无言,隐情惜己,自同寒蝉,此罪人也。”
11、更阑人静 [gēng lán rén jǐng]
释义:更:旧时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五更,每更约两小时;阑:将尽;人静:没有人的吵杂声,一片寂静。夜已很深,没有人声,一片寂静。
出处:宋·蔡绦《西清诗话》引杨鸾诗:“白日苍蝇满饭盘,夜间蚁子又成团;每到更深人静后,定来头人咬杨鸾。”
12、得心应手 [dé xīn yìng shǒu]
释义:得:得到,想到;应:反应,配合。心里怎么想,手就能怎么做。比喻技艺纯熟或做事情非常顺利。
出处:《庄子·天道》:“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
13、心如止水 [xīn rú zhǐ shuǐ]
释义:形容心境平静,毫无杂念。
出处:唐·白居易《祭李侍郎文》:“浩浩世途,是非同轨;齿牙相轧,波澜四起。公独何人,心如止水;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14、动如脱兔 [dòng rú tuō tù]
释义:比喻行动敏捷。
出处:《孙子·九地》:“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15、沉静寡言 [chén jìng guǎ yán]
释义:性格深沉文静,不爱多说话。
出处:《逸周书·官人解》:“沉静而寡言,多稽而险貌,曰质貌者也。”
16、娟好静秀 [juān hǎo jìng xiù]
释义:形容容貌秀美,性情柔和。
出处:唐·韩愈《殿中少监马君墓志》:“幼子娟好静秀,瑶环瑜珥,兰茁其芽,称其家儿也。”
17、仪静体闲 [yí jìng tǐ xián]
释义:形容女子态度文静,体貌素雅。
出处:三国魏·曹植《洛神赋》:“环姿艳溢,仪静体闲。”
18、平安无事 [píng ān wú shì]
释义:平平安安,没出什么事故。
出处:元·无名氏《昊天塔孟良盗骨》第二折:“哥哥将令,着兄弟巡界河去,平安无事,回哥哥的话来。”
19、清静无为 [qīng jìng wú wéi]
释义:道家语。春秋时期道家的一种哲学思想和治术。指一切听其自然,人力不必强为。
出处:唐·贾至《虙子贱碑颂》:“鸣琴汤汤,虙子之堂,清静无为,邑人以康。”
20、更深人静 [gēng shēn rén jìng]
释义:深夜没有人声,非常寂静。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一:“师曰:‘更深人静,共伊商量。’”
21、买静求安 [mǎi jìng qiú ān]
释义:指息事宁人,以图安逸。
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1卷:“今日天飞大王在此经过,这乡村敛钱备饭,买静求安。”
22、处之泰然 [chǔ zhī tài rán]
释义:处:处理,对待;泰然:安然,不以为意的样子。若无其事的样子。形容自理事情沉着镇定。也指对待问题毫不在意。
出处: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爰初发迹,遘此颠沛,神情玄定,处之弥泰。”
23、安闲自得 [ān xián zì dé]
释义:自得:自己感到舒适。安静清闲,感到非常舒适。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不如在家安闲自在,快活过了日子,却去讨这样烦恼吃!”
24、沉声静气 [chén shēng jìng qì]
释义:指声调低沉,态度平和。
出处:冰心《到青龙桥去》:“他沉声静气的问:‘你是那里的,要往那里去?’”
25、神闲气静 [shén xián qì jìng]
释义:指神气悠闲安静。同“神闲气定”。
出处:《负曝闲谈》第27回:“也有在车厢里抽出书来看的,也有扯过马褥子来盖着睡觉的,无不神闲气静。”
26、温柔敦厚 [wēn róu dūn hòu]
释义:温柔:温和柔顺;敦厚:厚道。原指态度温和,朴实厚道。后也泛指待人温和宽厚。
出处:《礼记·经解》:“温柔敦厚,《诗》教也。”
27、夜静更深 [yè jìng gēng shēn]
释义:无声无息的深夜。
出处:元·无名氏《连环计》第四折:“现如今是阿谁,忙出去问真实,则见他气丕丕的斜倚着门儿立。”
28、沉心静气 [chén xīn jìng qì]
释义:犹言心平气和。
出处:瞿秋白《文艺杂著·荒漠里》:“我走着不敢说疲乏,我忍着不敢说饥渴;且沉心静气的听,听荒漠里的天籁。”
29、平心静气 [píng xīn jìng qì]
释义:心情平和,态度冷静。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四回:“且平心静气,暗暗访察,才能得这个实在;纵然访不着,外人也不能知道。”
30、静观默察 [jìng guān mò chá]
释义:不动声色,仔细观察。
出处: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出关”的“关”》:“例如画家的画人物,也是静观默察,烂熟于心,然后凝神结想,一挥而就。”
31、逍遥自在 [xiāo yáo zì zài]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九:“丈夫运用堂堂,逍遥自在无妨。”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二十四腊,逍遥自在,逢人则喜,见佛不拜。”
32、老僧入定 [lǎo sēng rù dìng]
释义:和尚静坐,使心定于一处,不起杂念,叫入定。形容人静静地端坐着。
出处:曾朴《孽海花》第20回:“却是个黑瘦老者,危然端坐,仿佛老僧入定一样。”
33、从容自若 [cóng róng zì ruò]
释义:从容:不慌不忙,很镇静;自若:自在,如常,保持原样。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出处:《旧唐书·刘世龙传》“而思礼以为得计,从容自若,尝与相忤者,必引令枉诛。”
34、树欲静而风不宁 [shù yù jìng ér fēng bù níng]
释义:原比喻事情不能如人的心愿。现也比喻阶级斗争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同“树欲静而风不止”。
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21卷:“王爵笑道:‘只怕树欲静而风不宁,便动动也不妨。’尼姑道:‘相公休得取笑!’”
35、不动声色 [bù dòng shēng sè]
释义:声:言谈;色:脸色。在紧急情况下,说话、神态仍跟平时一样没有变化。形容非常镇静。
出处:宋·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垂绅正笏,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
36、静影沉璧 [jìng yǐng chén bì]
释义:平静的月影映在水底,好似沉下的一块玉。
出处:
37、树欲静而风不止 [shù yù jìng ér fēng bù zhǐ]
释义:树想要静下来,风却不停地刮着。原比喻事情不能如人的心愿。现也比喻阶级斗争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
出处: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
38、舒眉展眼 [shū méi zhǎn yǎn]
释义:神态舒适,无忧无虑的样子。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39回:“须臾之间,只见戴宗舒眉展眼,便爬起来。”
39、偷闲躲静 [tōu xián duǒ jìng]
释义:指偷懒。
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9回:“第一个凤姐事多任重,别人或可偷闲躲静,独他是不能脱得的。”
40、风平浪静 [fēng píng làng jìng]
释义:指没有风浪。比喻平静无事。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七:“僧问:‘风恬浪静时如何?’师曰:‘吹倒南墙。’”
41、温文尔雅 [wēn wén ěr yǎ]
释义:温文:态度温和,有礼貌;尔雅:文雅。形容人态度温和,举动斯文。现有时也指缺乏斗争性,做事不大胆泼辣,没有闯劲。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陈锡九》:“此名士之子,温文尔雅,乌能作贼?”
42、动静有常 [dòng jìng yǒu cháng]
释义:常:常规,法则。行动和静止都有一定常规。指行动合乎规范。
出处:《周易·系辞上》:“动静有常,刚柔断矣。”
43、平心定气 [píng xīn dìng qì]
释义:指心情平和,态度冷静。
出处:宋·陆九渊《与刘深父书》:“开卷读书时,整冠肃容,平心定气。”
44、从容自如 [cóng róng zì rú]
出处:吴伯箫《记一辆纺车》:“熟练的纺手趁着一线灯光或者朦胧的月色也能摇车,抽线,上线,一切做得从容自如。”
45、平风静浪 [píng fēng jìng làng]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8回:“时建安十三年冬十一月十五日,天气晴明,平风静浪。”
46、心安理得 [xīn ān lǐ dé]
释义:得:适合。自以为做的事情合乎道理,心里很坦然。
出处:清 吴趼人《瞎骗奇闻》:“你别瞧我摆了店面,天天卖钱,那是自己本事换来的,我用着心安理得。”
47、冷眼静看 [lěng yǎn jìng kàn]
释义:形容从旁冷静而仔细地观察。
出处:唐·徐夤《上卢三拾遗以言见黜》:“疾危必厌神明药,心惑多嫌正直言,冷眼静看真可笑,倾怀与说却为冤。”
48、无拘无束 [wú jū wú shù]
释义:拘、束:限制、约束。形容自由自在,没有牵挂。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回:“逐日家无拘无束,自在逍遥此一长生之美。”
49、风雨如晦 [fēng yǔ rú huì]
释义:指白天刮风下雨,天色暗得象黑夜一样。形容政治黑暗,社会不安。
出处:《诗经·郑风·风雨》:“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50、一动不如一静 [yī dòng bù rú yī jìng]
释义:没有把握或无益的事,还是不做为好。比喻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出处:宋·张端义《贵耳集》卷上:“孝守幸天竺及灵隐,有僧辉相随。见飞来峰,问辉曰:‘既是飞来,如何不飞去?’对曰:‘一动不如一静。’”
51、屏声静气 [píng shēng jìng qì]
释义:形容静悄悄不出声息。同“屏声敛息”。
出处:冰心《我们太太的客厅》:“门外两个白长衫黑缎子坎肩的仆人,屏声静气的在伺候传递着汤水。”
52、鸦雀无声 [yā què wú shēng]
释义: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形容非常静。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四:“公曰:‘鸦去无声,又何言闻?’”宋·苏轼《绝句三首》:“天风吹雨入阑干,乌鹊无声夜向阑。”
53、树欲静而风不停 [shù yù jìng ér fēng bù tíng]
释义:原比喻事情不能如人的心愿。现也比喻阶级斗争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同“树欲静而风不止”。
出处:《孔子家语·致思》:“树欲静而风不停,子欲养而亲不待。往而不来者,年也;不可再见者,亲也。”
54、随遇而安 [suí yù ér ān]
释义:随:顺从;遇:遭遇。指能顺应环境,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满足。
出处:清·刘献廷《广阳杂记》一:“随寓而安,斯真隐矣。”
55、风吹雨打 [fēng chuī yǔ dǎ]
释义:原指花木遭受风雨摧残。比喻恶势力对弱小者的迫害。也比喻严峻的考验。
出处:唐·杜甫《三绝句》:“不如醉里风吹尽,可忍醒时雨打稀。”
56、应付自如 [yìng fù zì rú]
释义:应付:对付,处置。自如:按自己的心愿做事。处理事情从容不迫,很有办法。
出处:邹韬奋《经历 英文的学习》:“你在上课前仅仅查了生字,读了一两遍是不够的,必须完全了解全课的情节,才能胸有成竹,应付自如。”
57、静极思动 [jìng jí sī dòng]
释义:指生活平静到了极点,就希望有所改变。亦指事物的静止状态达到极点,便会向动的方向转化。
出处:曾朴《孽海花》第七回:“正是静极思动,阴尽生阳。”
58、风和日暖 [fēng hé rì nuǎn]
释义:风很平静,阳光暖人。
出处:宋·刘斧《青琐高义·别集》卷二:“不久,海上风和日暖。”
59、清心寡欲 [qīng xīn guǎ yù]
释义:清:清净;寡:少:欲:欲望,需求。保持心地清净,减少欲念。
出处:《后汉书·任隗传》:“隗字仲和,少好黄老,清静寡欲。”
60、问心无愧 [wèn xīn wú kuì]
释义:问心:问问自己。扪心自问,毫无愧色。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二回:“就是将来外面有点风声,好在这钱不是老爷自己得的,自可以问心无愧。”
本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收集与整理,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