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成语 > 成语查询>>

形容声音非常好听的成语

  • 作者:admin 更新时间:2024-11-24 10:45

1、博大精深 [bó dà jīng shēn]

释义:博:广,多。形容思想和学识广博高深。

出处:明·姜世昌《〈逸周书〉序》:“迄今读书,若揭日月而行千载,其博大精深之旨,非晚世学者所及。”

2、咳声叹气 [hāi shēng tàn qì]

释义:因忧伤、烦闷或痛苦而发出叹息的声音。

出处:《负曝闲谈》第六回:“江裴度无法,只得咳声叹气的出得行门,偏偏包车夫又不知去向,把他恨得跺脚。”

3、功成身退 [gōng chéng shēn tuì]

释义:身:自身,自己。指大功告成之后,自行隐退,不再复出。

出处:《老子》第九章:“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4、金石丝竹 [jīn shí sī zhú]

释义:金:指金属制的乐器;石:指石制的磬;丝:指弦类乐器;竹:指管类乐器。泛指各种乐器。也形容各种声音。

出处:《庄子·骈母》:“多于聪者,乱五声,淫六律,金石丝竹黄钟大吕之声,非乎,而师旷是已。”

5、今非昔比 [jīn fēi xī bǐ]

释义:现在不是过去能比得上的。多指形势、自然面貌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出处:元·关汉卿《谢天香》第四折:“小官今非昔比,官守所拘,功名在念岂敢饮酒?”

6、聚蚊成雷 [jù wén chéng léi]

释义:许多蚊子聚到一起,声音会象雷声那样大。比喻说坏话的人多了,会使人受到很大的损害。

出处:《汉书·中山靖王传》:“夫众煦漂山,聚蚊成雷。”

7、济济一堂 [jǐ jǐ yī táng]

释义:形容很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

出处:《书·大禹谟》:“济济有众。”

8、肥头胖耳 [féi tóu pàng ěr]

释义:形容体态肥胖,有时指小孩可爱。同“肥头大耳”。

出处:《何典》第八回:“识宝太师的女儿,叫做畔方小姐,生得肥头胖耳,粗手大脚。”

9、不堪入耳 [bù kān rù ěr]

释义:堪:可,能;入耳:听。指说的话使人听不进去(多指脏话)。

出处:明·李开先《市井艳词序》:“二词哗于市井,虽儿女子初学言者,亦知歌之,但淫艳亵狎,不堪入耳。”

10、撼天震地 [hàn tiān zhèn dì]

释义:撼:摇动;震:震动。震动了天地。形容声音或声势极大。

出处:《三国志·魏志·文帝纪》裴松之注:“惟黄初七年五月七日,大行皇帝崩,呜呼哀哉!于时天震地骇。”《水经注·河水》:“涛涌波襄,雷奔电泄,震天动地。”

11、咄咄怪事 [duō duō guài shì]

释义:表示吃惊的声音。形容不合常理,难以理解的怪事。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黜免》:“殷中军(殷浩)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12、咄嗟叱咤 [duō jiē chì zhà]

释义:咄嗟、叱咤:发怒时大声呵叱、吆喝。形容发怒时大声喊叫的声音。

出处:宋·苏辙《三国论》:“昔者项籍有百战百胜之威而执诸侯之柄,咄嗟叱咤奋其暴怒。”

13、咄咄逼人 [duō duō bī rén]

释义:咄咄:使人惊奇的声音。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也指形势发展迅速,给人压力。

出处:晋·卫铄《与释某书》:“卫有一弟子王逸少,甚能学卫真书,咄咄逼人。”

14、会家不忙 [huì jiā bù máng]

释义:行家对自己熟悉的事,应付裕如,不会慌乱。同“会者不忙”。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回:“强逼我们凿天,人言道:‘会家不忙’,我们别样事倒做过,凿天的斧头却不曾用惯。”

15、鼓衰力尽 [gǔ shuāi lì jìn]

释义:鼓:战鼓声。衰:微弱。战鼓声音微弱,力量已经用尽。形容战争接近失败时的惨状,也形容文章的末尾松懈无力。

出处:

16、凤鸣鹤唳 [fèng míng hè lì]

释义:形容优美的声音。

出处:

17、沸天震地 [fèi tiān zhèn dì]

释义:形容声音极其喧腾。

出处:叶圣陶《一个朋友》:“那一对小新人面对面站着,在一阵沸天震地的拍手声里,他们俩鞠上三个大躬。”

18、弊绝风清 [bì jué fēng qīng]

释义:弊:坏事;清:洁净。贪污、舞弊的事情没有了。形容坏事绝迹,社会风气良好。

出处:宋·周敦颐《拙赋》:“上安下顺,弊绝风清。”

19、耳听八方 [ěr tīng bā fāng]

释义:耳朵同时察听各方面来的声音。形容人很机警。

出处: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53回:“为将之道:身临战场,务要眼观四处,耳听八方。”

20、惊天动地 [jīng tiān dòng dì]

释义:形容某个事件的声势或意义极大。

出处:唐·白居易《李白墓》诗:“可怜荒冢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21、好自为之 [hǎo zì wéi zhī]

释义:

hào zì wéi zhī
解释:为:干,做。喜欢自己亲手去做。
出处:《淮南子·本经训》:“君人者不任能,而好自为之,则智日困而自负其责也。”

hǎo zì wéi zhī
解释:劝别人或自勉要好好地活下去或干下去。
出处:清·王韬《淞隐漫录·五·四奇人合传》:“此时正大丈夫建功立业之秋,原勿以儿女子为念。行矣李君,好自为之。”

出处:田海燕《吴玉章同志在辛亥革命前后的革命活动》:“至于四川的革命事情,还望四川同志好自为之。”

22、风风韵韵 [fēng fēng yùn yùn]

释义:①形容韵致、意态美好。②声音悠长婉转的样子。

出处: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三:“好风风韵韵,捻捻腻腻,济济楚楚。”

23、钝学累功 [dùn xué lěi gōng]

释义:钝:迟钝,笨拙;累:积聚。愚笨的人只要刻苦学习,也能取得成就。

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钝学累功,不妨精熟。”

24、屏声息气 [bǐng shēng xī qì]

释义:抑制着呼吸使不出声音。形容恭敬畏惧的神态。

出处:《论语·乡党》:“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

25、俯仰唯唯 [fǔ yǎng wéi wéi]

释义:唯唯:答应的声音。点头答应。比喻谦卑地应付。

出处:唐·李朝威《柳毅传》:“毅撝退辞谢,俯仰唯唯。”

26、出人意外 [chū rén yì wài]

释义:出于人们的意料之外,都没想到的。

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却又有转眼贫富出人意外,眼前事分毫算不得准的哩!”

27、扼腕叹息 [è wǎn tàn xī]

释义:扼:握住,抓住。握着手腕发出叹息的声音。形容十分激动地发出长叹的情态。

出处:晋·王隐《晋书·刘锟传》:“臣所以泣血宵呤扼腕长叹者也。”

28、轰雷贯耳 [hōng léi guàn ěr]

释义:打雷的声音贯满耳边。形容人的声名很大。

出处:元·郑光祖《王粲登楼》第一折:“久闻贤士大名,如轰雷贯耳。”

29、百啭千声 [bǎi zhuàn qiān shēng]

释义:形容鸟鸣声婉转多样。

出处:宋·欧阳修《画眉鸟》诗:“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30、机不可失 [jī bù kě shī]

释义:机:机会;时:时机。好的时机不可放过,失掉了不会再来。

出处:五代·安重荣《上石敬瑭表》:“须知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31、迩安远至 [ěr ān yuǎn zhì]

释义:谓近居之民以政治清明而欢乐,远地之民则闻风而附。指政治清明。

出处:《论语子路》:“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远者来。’”

32、咄嗟之间 [duō jiē zhī jiān]

释义:一呼一诺之间,表示时间极短。

出处:梁启超《管子传》第六章:“夫以区区五千万人之日本,而咄嗟之间,可以出能战之兵数十万。”

33、耳鬓厮磨 [ěr bìn sī mó]

释义:鬓:鬓发;厮:互相;磨:擦。耳与鬓发互相摩擦。形容相处亲密。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2回 :“咱们从小耳鬓厮磨,你不曾拿我当外人待,我也不敢怠慢了你。”

34、改弦更张 [gǎi xián gēng zhāng]

释义:更:改换;张:给乐器上弦。改换、调整乐器上的弦,使声音和谐。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计划、方法。

出处:《汉书·董仲舒传》:“窃譬之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乃可鼓也。”

35、欢声雷动 [huān shēng léi dòng]

释义:欢笑的声音象雷一样响着。形容热烈欢乎的动人场面。

出处:唐·令狐楚《贺敕表》:“欢声雷动,喜气云腾。”

36、唉声叹气 [āi shēng tàn qì]

释义:因伤感郁闷或悲痛而发出叹息的声音。

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八:“终日价没心没想哀声叹气。”

37、回味无穷 [huí wèi wú qióng]

释义:回味:指吃过东西以后的余味。比喻回想某一事物,越想越觉得有意思。

出处:宋·王禹偁《橄榄》诗:“良久有回味,始觉甘如饴。”

38、花衢柳陌 [huā qú liǔ mò]

释义:指妓院聚集的街市。

出处:元·李邦祐《转调淘金令·思情》曲:“花街柳陌,恨他去胡沾惹;秦楼谢馆,怪他去闲游冶。”

39、沸反盈天 [fèi fǎn yíng tiān]

释义:沸:滚翻;盈:充满。声音象水开锅一样沸腾翻滚,充满了空间。形容人声喧闹,乱成一片

出处: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只见外面的人雪片打进来,沸反盈天,喊声不绝。”

40、比类从事 [bǐ lèi cóng shì]

释义:比:比照。其它类似的情况按照这种精神办理。

出处:《汉书·文帝纪》:“它不在令者中,皆以此令比类从事。”

41、回肠荡气 [huí cháng dàng qì]

释义:回:回转;荡:动摇。使肝肠回旋,使心气激荡。形容文章、乐曲十分婉转动人。

出处:战国·楚·宋玉《高唐赋》:“感心动耳,回肠伤气。”三国·魏·曹丕《大墙上蒿行》:“女娥长歌,声协宫商,感心动耳,荡气回肠。”

42、耳食之言 [ěr shí zhī yán]

释义:耳食:耳朵吃饭。指没有确凿的根据,未经思考分析的传闻。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六国年表序》:“不察其始终因举而笑之,不敢道,此与以耳食无异。”

43、过时黄花 [guò shí huáng huā]

释义:黄花:菊花。重阳节后的菊花。比喻过了时的或失去意义的事物。

出处: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01回:“今该转机已成过时黄花。”

44、哀声叹气 [āi shēng tàn qì]

释义:因伤感郁闷或悲痛而发出叹息的声音。

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八:“终日价没心没想哀声叹气。”

45、不知不觉 [bù zhī bù jué]

释义:知:知道;觉:觉察。没有意识到,没有觉察到。现多指未加注意。

出处:明·赵弼《两教辨》:“遂使昏愚之徒,听其妖诞,舍正从邪醉生梦死不知不觉。尧舜三代以前,未闻有此教。”

46、敬老慈幼 [jìng lǎo cí yòu]

释义:敬:尊敬;慈:怜爱。尊敬老人,爱护儿童。

出处:《孟子·告子下》:“敬老慈幼,无忘宾旅。”

47、二童一马 [èr tóng yī mǎ]

释义:用以指少年时代的好友。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殷侯既废,桓公语诸人曰:‘少时与渊源共骑竹马,我弃去,己辄取之,故当出我下。’”

48、蜂目豺声 [fēng mù chái shēng]

释义:眼睛象蜂,声音象豺。形容坏人的面貌声音。

出处:《左传·文公元年》:“蜂目而豺声,忍人也。”

49、剑头一吷 [jiàn tóu yī xuè]

释义:剑头:指剑环头小孔;吷:象声词,形容声音微小。比喻言论无足轻重

出处:《庄子·则阳》:“夫吹筦也,犹有嗃也;吹剑首者,吷而已矣。尧舜,人之所誉也;道尧舜于戴晋人之前,譬犹一吷也。”

50、寒蝉凄切 [hán chán qī qiè]

释义:寒蝉:冷天里的知了。天冷时,知了发出凄惨而低沉的声音。文艺作品中多用以烘托悲凉的气氛和情调。

出处:晋·陆云《陆清河集·寒蝉赋》:“于是贫居之士,喟尔相与而俱叹曰:‘寒蝉哀鸣,其声也悲;四时去暮,临河徘徊。’”

51、不绝如缕 [bù jué rú lǚ]

释义:绝:断;缕:细线。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

出处:《公羊传·僖公四年》:“夷狄也,因亟痛中国,南夷与此狄交,中国不绝若线。”

52、绘声绘色 [huì shēng huì sè]

释义:把人物的声音、神色都描绘出来了。形容叙述或描写生动逼真。

出处: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17回:“绘声绘影,能令阅者拍案叫绝。”

53、戛然而止 [jiá rán ér zhǐ]

释义:形容声音突然终止。

出处:清·章学诚《文史统义·古文十弊》:“夫文章变化,侔于鬼神,斗然而来,戛然而止,何尝无此景象?”

54、不声不响 [bù shēng bù xiǎng]

释义:指不说话;不出声。

出处:茅盾《子夜》十一:“偶或有独自低着头不声不响的,那一定是失败者。”

55、鼻息如雷 [bí xī rú léi]

释义:鼻息:鼾声。打呼噜的声音就象打雷一样响。形容熟睡时鼾声大作。

出处:宋·沈括《梦溪笔谈·人事》:“上使人微觇准所为,而准方酣寝于中书,鼻息如雷。”

56、发聋振聩 [fā lóng zhèn kuì]

释义:聩:耳聋。声音很大,连耳聋的人也听得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麻木的人。

出处: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此数言,振聋发聩,想当时必有曲士以经学谈诗者。”

57、鹤鸣九皋 [hè míng jiǔ gāo]

释义:九皋:深泽。鹤鸣于湖泽的深处,它的声音很远都能听见。比喻贤士身隐名著。

出处:《诗经·小雅·鹤鸣》:“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

58、嗳声叹气 [ài shēng tàn qì]

释义:因伤感、烦闷或痛苦而发出叹息的声音。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0回:“薛蟠急得说又不好,劝又不好,打又不好,央告又不好,只是出入嗳声叹气。”

59、逢山开路 [féng shān kāi lù]

释义:形容不畏艰险,在前开道。

出处:元·纪君祥《赵氏孤儿》楔子:“旁边转过一个壮士,一臂扶轮,一手策马,逢山开路,救出赵盾去了。”

60、非昔是今 [fēi xī shì jīn]

释义:昔:过去。今:现在。认为过去是错误的,现在是正确的。

出处:《宣和书谱·隶书叙论》:“秦并六国一统天下,欲愚黔首,自我作古,往往非昔是今。”


本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收集与整理,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阅读更多的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最新文章
  • 随机文章
  • 当前分类随机文章
  • 随机标签
  • 随机文章
公司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