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精神百倍 [jīng shén bǎi bèi]
释义:形容特别有精神。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回:“想罢,取下玉牌,把朱草从根折断,齐放掌中,连揉带搓,果然玉已成泥,其色甚红。随即放人口内,只觉芳馨透脑。方才吃完,陡然精神百倍。”
2、鼓舞欢欣 [gǔ wǔ huān xīn]
释义:形容高兴而振奋。同“欢欣鼓舞”。
出处:《儿女英雄传》第二一回:“一个个鼓舞欢欣,出门上马而去。”
3、奋发蹈厉 [fèn fā dǎo lì]
释义:奋:振作;发:激励;蹈:踩,引伸为做,实行;厉:猛烈,迅疾。精神振奋,行动迅猛。
出处:邹韬奋《抗战以来·自动奋发的千万青年》:“且有整千整百的女青年奋发蹈厉地走出家庭,奔赴前线,不让男同胞专美。”
4、有所作为 [yǒu suǒ zuò wéi]
释义:可以做事情,并能取得较大的成绩。
出处:先秦·孟轲《孟子·离娄下》:“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5、踔厉奋发 [chuō lì fèn fā]
释义:形容精神振奋,斗志昂扬。
出处:孙中山《中国革命史·革命之运动》:“其慷慨助饷,多为华侨;热心宣传,多为学界;冲锋破敌,则在军队与会党,踔厉奋发,各尽所能,有此成功。”
6、百废待兴 [bǎi fèi dài xīng]
释义:废:被废置的事情;待:等待;兴:兴办。许多被搁置的事情等着要兴办。
出处:王颖《海外赤子》:“百废待兴,一下子怎么能抓得过来。”
7、励精求治 [lì jīng qiú zhì]
释义:振奋精神,尽力设法治好国家。
出处:宋·邵伯温《闻见前录》第十卷:“擢御史中丞,帝方励精求治。”
8、欢忭鼓舞 [huān biàn gǔ wǔ]
释义:形容欢乐振奋,感情激动。同“欢忻鼓舞”。
出处:
9、厉精更始 [lì jīng gēng shǐ]
释义:厉:振作,奋勉;更始:除旧布新。振奋精神,进行革新。
出处:《汉书·宣帝纪》:“其赦天下,与士大夫厉精更始。”
10、奋武扬威 [fèn wǔ yáng wēi]
释义:振奋勇气,施展威风。
出处:《三国演义》第一一○回:“[姜维]奋武扬威,杀入魏军之中,左冲右突,魏兵大乱。”
11、神采奕奕 [shén cǎi yì yì]
出处:明 沈德符《野获编 玩具》:“细视良久,则笔意透出绢外,神采奕奕。”
12、振奋人心 [zhèn fèn rén xīn]
释义:振奋:振作奋发。使人们振作奋发。
出处:峻青《火把赞》:“啊,火把,这饱经革命风暴的胶东老根据地的乡亲们手中高举的火把,是那么炽热,那么明亮,那么振奋人心。”
13、龙腾虎跃 [lóng téng hǔ yuè]
释义:象龙在飞腾,虎在跳跃。形容跑跳时动作矫健有力。也比喻奋起行动,有所作为。
出处:唐·严从《拟三国名臣赞序》:“圣人受命,贤人受任,龙腾虎跃,风流云蒸,求之精微,其道莫不咸系乎天者也。”
14、一鼓作气 [yī gǔ zuò qì]
释义: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勇气。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出处:《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5、欢忻鼓舞 [huān xīn gǔ wǔ]
释义:形容欢乐振奋,感情激动。
出处:清·王夫之《读通鉴论·三国》:“故因名以劝实,因文以全质,而天下欢忻鼓舞于敦实崇质之中。”
16、意气风发 [yì qì fēng fā]
释义:意气:意志和气概;风发:象风吹一样迅猛。形容精神振奋,气概豪迈。
出处:三国 魏 曹植《魏德论》:“武皇之兴也,以道凌残,义气风发。”
17、精神抖擞 [jīng shén dǒu sǒu]
释义:抖擞:振动,引伸为振作。形容精神振奋。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杭州光庆寺遇安禅师》:“(僧)问:‘光吞万象从师道,心月孤圆意若何?’师曰:‘抖擞精神着。’”
18、心醉神迷 [xīn zuì shén mí]
释义:形容佩服爱幕到极点。同“心醉魂迷”。
出处:刘心武《钟鼓楼》第一章:“这眼光对她来说真是勾魂摄魄,令她心醉神迷。”
19、除旧布新 [chú jiù bù xīn]
释义:布:安排,开展。清除旧的,建立新的。以新的代替旧的。
出处:《左传·昭公十七年》:“彗,所以除旧布新也。”
20、心满意足 [xīn mǎn yì zú]
释义:形容心中非常满意。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十一回:“两个小的,亦被武松搠死……武松道:‘我方才心满意足,走了罢休!’”
21、慷慨激烈 [kāng kǎi jī liè]
释义:精神振奋,情绪激昂,充满正气。同“慷慨激昂”。
出处:《元史·小云石海涯传》:“燧见其古文绡厉有法及歌行古乐府慷慨激烈,大奇之。”
22、喜不自胜 [xǐ bù zì shèng]
释义:胜:能承受。喜欢得控制不了自己。形容非常高兴。
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小生去时,承夫人亲自饯行,喜不自胜。”
23、神采奕然 [shén cǎi yì rán]
出处: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玩具·晋唐小楷真迹》:“韩宗伯所藏曹娥碑,为右军真迹。绢素稍暗,字亦惨淡。细视良久,则笔意透出绢外,神采奕然。”
24、揆文奋武 [kuí wén fèn wǔ]
释义:施行文教,振奋武事。
出处:语出《书·禹贡》:“五百里绥服;三百里揆文教;二百里奋武卫。”孔传:“揆,度也。度王者文教而行之。”
25、激昂慷慨 [jī áng kāng kǎi]
释义:精神振奋,情绪激昂,充满正气。
出处:汉·李陵《录别诗》:“悲意何慷慨,清歌正激扬。”唐·柳宗元《上权德舆补阙温卷决进退启》:“今将慷慨激昂,奋攘布衣,纵谈作者之筵,曳裾名卿之门。”
26、历精图治 [lì jīng tú zhì]
释义:振奋精神,力图治理好国家。
出处:《宋史·神宗纪赞》:“历精图治,将大有为。”
27、喜出望外 [xǐ chū wàng wài]
释义:望:希望,意料。由于没有想到的好事而非常高兴。
出处:宋·苏轼《与李之仪书》:“契阔八年,岂谓复有见日?渐近中原,辱书尤数,喜出望外。”
28、经史百子 [jīng shǐ bǎi zǐ]
释义:经:经学,经书,儒家经典著作。史:史学,史书。百子:诸子百家之学。旧指各个方面的很需要学问。
出处: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议论证据古今,出入经史百子。”
29、经天纬地 [jīng tiān wěi dì]
释义:规划天地。形容人的才能极大,能做非常伟大的事业。
出处:《左传·昭公二十八年》:“经纬天地曰文。”《国语·周语》:“天六地五,数之常也。经之以天,纬之以地。”
30、心旷神怡 [xīn kuàng shén yí]
释义:旷:开阔;怡:愉快。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出处: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也。”
31、跃跃欲试 [yuè yuè yù shì]
释义:跃跃:急于要行动的样子;欲:要。形容急切地想试试。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五回:“一席话说得唐二乱子心痒难抓,跃跃欲试。”
32、鼓舞欢忻 [gǔ wǔ huān xīn]
释义:形容高兴而振奋。同“欢欣鼓舞”。
出处:
33、斗志昂扬 [dòu zhì áng yáng]
释义:昂扬:情绪高涨。斗争的意志旺盛。
出处:毛泽东《介绍一个合作社》:“从来也没有看见人民群众像现在这样精神振奋,斗志昂扬,意气风发。”
34、喜眉笑眼 [xǐ méi xiào yǎn]
释义:形容面带笑容、十分高兴的样子。
出处:柳青《铜墙铁壁》第十章:“好像迎接贵客一样,喜眉笑眼朝着沟里张望。”
35、砥节励行 [dǐ jié lì xíng]
释义:指磨砺操守和品行。砥,磨练。励,振奋;振作。
出处:《孔丛子·公仪》:“鲁人有公仪休者,砥节励行,乐道好古,恬于荣利,不事诸侯。”
36、扼腕抵掌 [è wàn dǐ zhǎng]
释义:用手握腕,击着手掌。表示很激动、振奋的神态。
出处:
37、欢欣鼓舞 [huān xīn gǔ wǔ]
释义:欢欣:欣喜;鼓舞:振奋。形容高兴而振奋。
出处:宋·苏轼《上知府王龙图书》:“自公始至,释其重荷……是故莫不欢欣鼓舞之至。”
38、差强人意 [chā qiáng rén yì]
释义:差:尚,略;强:振奋。勉强使人满意。
出处:《后汉书·吴汉传》:“帝时遣人观大司马何为,还言方修战攻之具,乃叹曰:‘吴公差强人意,隐若一敌国矣。’”
39、廉顽立懦 [lián wán lì nuò]
释义:指高尚的节操可以激励人振奋向上。
出处:语出《孟子·万章下》:“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
40、容光焕发 [róng guāng huàn fā]
释义:容光:脸上的光彩;焕发:光彩四射的样子。形容身体好,精神饱满。
出处: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阿绣》:“母亦喜,为女盥濯,竟妆,容光焕发。”
41、心潮澎湃 [xīn cháo péng pài]
释义:澎湃:波涛冲击的声音。心里象浪潮翻腾。形容心情十分激动,不能平静。
出处:臧克家《得识郭老五十年》:“字里行间,有一种高亢的声音在呼喊,有一种强大的力量在撼人,有一种呼风唤雨的革命精神和雄壮气魄使得你心潮澎湃,激动不已。”
42、生气勃勃 [shēng qì bó bó]
释义:勃勃:旺盛的样子。形容人或社会富有朝气,充满活力。
出处:清 袁枚《随园诗话》第15卷:“余选钱文敏公诗甚少,家人误抄十余章,余读之,生气勃勃,悔知公未尽。”
43、兴高采烈 [xìng gāo cǎi liè]
释义:兴:原指志趣,后指兴致;采:原指神采,后指精神;烈:旺盛。原指文章志趣高尚,言词犀利。后多形容兴致高,精神饱满。
出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体性》:“步夜俊侠,故兴高而采烈。”
44、满腔热忱 [mǎn qiāng rè chén]
释义:形容心里充满着热烈诚挚的感情。
出处:毛泽东《纪念白求恩》:“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45、踔厉风发 [chuō lì fēng fā]
释义:踔厉:精神振奋,言论纵横;风发:象刮风一样迅猛。形容精神振作,意气奋发。
出处: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中踔厉风发,常率屈其座人。”
46、历精更始 [lì jīng gèng shǐ]
释义:振奋精神,从事革新。
出处:
47、蹈厉奋发 [dǎo lì fèn fā]
释义:蹈:踩,引伸为做,实行;厉:猛烈,迅疾;奋:振作;发:激励。精神振奋,行动迅猛。
出处: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59回:“吾父老子弟,尤当蹈厉奋发,为民前躯。”
48、鼓舞人心 [gǔ wǔ rén xīn]
释义:鼓舞:振作,奋发。振奋人们的信心。增强人们的勇气。
出处:汉·扬雄《法言·先知》:“鼓舞万物者,雷风乎?鼓舞万从者,号令乎?”
49、慷慨激昂 [kāng kǎi jī áng]
释义:精神振奋,情绪激昂,充满正气。
出处:汉·李陵《录别诗》:“悲意何慷慨,清歌正激扬。”唐·柳宗元《上权舆补阙温卷决进退启》:“今将慷慨激昂,奋攘布衣,纵谈作者之筵,曳裾名卿之门。”
50、喜形于色 [xǐ xíng yú sè]
释义:形:表现;色:脸色。内心的喜悦表现在脸上。形容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
出处:唐·吴兢《贞观政要·纳谏》:“太宗闻其言,喜形于色,谓群臣曰:‘……及见魏征所论,始觉大非道理。’”
51、慷慨激扬 [kāng kǎi jī yáng]
释义:激扬:振奋昂扬。精神振奋,意气昂扬。形容情绪、语调激动昂扬而充满正气。
出处:《周书·韦孝宽传》:“孝宽慷慨激扬,略无顾意,士卒莫不激励,人有死难之心。”
52、雄才大略 [xióng cái dà lüè]
释义:非常杰出的才智和谋略。
出处:《汉书·武帝纪赞》:“如武帝之雄才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
53、蠢蠢欲动 [chǔn chǔn yù dòng]
释义:蠢蠢:爬虫蠕动的样子。比喻敌人准备进攻或坏人阴谋捣乱。
出处: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句容水脉》:“掘得一黑物,无有首尾,形如数百斛舡,长数十丈,蠢蠢而动。”
54、笑逐颜开 [xiào zhú yán kāi]
释义:逐:追随;颜:脸面,面容;开:舒展开来。笑得使面容舒展开来。形容满脸笑容,十分高兴的样子。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四十二回:“宋江见了,喜从天降,笑逐颜开。”
55、心花怒放 [xīn huā nù fàng]
释义:怒放:盛开。心里高兴得象花儿盛开一样。形容极其高兴。
出处: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六十回:“平中丞此时喜得心花怒放,连说:‘难为他了,难为他了。’”
56、神飞气扬 [shén fēi qì yáng]
释义:精神振奋,意气昂扬。
出处:清·李渔《蜃中楼·义举》:“大丈夫见义即为,还拣甚么日子,叫左右带马过来,我神飞气扬,这叫做当仁见义无谦让。”
57、历精为治 [lì jīng wéi zhì]
释义:振奋精神,治理好国家。
出处:
58、励精图治 [lì jīng tú zhì]
释义:振奋精神,想办法治理好国家。
出处:《汉书·魏相传》:“宣帝始亲万机,励精为治。”《宋史·神宗纪赞》:“厉精图治,将大有为。”
59、厉精图治 [lì jīng tú zhì]
释义:图:谋求,设法。厉:奋勉。治:治理。振奋精神,设法把国家治理好。亦作“励精图治”、“厉精求治”、“厉精为治”。
出处:宋·邵博《闻见后录》第23卷:“熙宁中,王介甫初参大政,神考方厉精图治。”
60、精神焕发 [jīng shén huàn fā]
释义:形容精神振作,情绪饱满。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莲香》:“生觉丹田火热,精神焕发。”
本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收集与整理,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