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粥少僧多 [zhōu shǎo sēng duō]
释义:比喻东西少而人多,不够分配。
出处:邹韬奋《学校与商场》:“小学教员比较是刻苦耐劳一点,可是各地因为粥少僧多,常常为争夺饭碗而闹得乌烟瘴气。”
2、乌烟瘴气 [wū yān zhàng qì]
释义:乌烟:黑烟;瘴气:热带山林中的一种湿热空气,旧时认为是瘴疠的病原。比喻环境嘈杂、秩序混乱或社会黑暗。
出处:毛泽东《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反对反共顽固派》:“这样,汪精卫派和国民党的反共顽固派两家里应外合,把时局闹得乌烟瘴气了。”
3、斩草除根 [zhǎn cǎo chú gēn]
释义:除草时要连根除掉,使草不能再长。比喻除去祸根,以免后患。
出处:《左传·隐公六年》:“为国家者,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芟夷蕰崇之,绝其本根,勿使能殖,则善者信矣。”北齐·魏收《为侯景叛移梁朝文》:“若抽薪止沸,剪草除根。”
4、僧多粥少 [sēng duō zhōu shǎo]
释义:和尚多,而供和尚喝的粥少。比喻物少人多,不够分配。
出处:王朔《浮出海面》:“国家有困难,僧多粥少,为国分忧嘛。”
5、扫地以尽 [sǎo dì yǐ jìn]
释义:比喻破坏得彻底。也比喻面子、威风丢失干净。
出处:《汉书·魏豹田儋韩信传赞》:“秦灭六国,而上古遗烈扫地尽矣。”
6、一扫而光 [yī sǎo ér guāng]
释义:一下子就扫除干净。
出处:宋·苏轼《题王逸少帖》诗:“出林飞鸟一扫空。”
7、一扫而空 [yī sǎo ér kōng]
释义:一下子便扫除干净。比喻彻底清除。
出处:宋 苏轼《题王逸少帖》诗:“出林飞鸟一扫空。”
8、争先恐后 [zhēng xiān kǒng hòu]
释义:抢着向前,唯恐落后。
出处:清·张春帆《宦海》第十四回:“一个个争先恐后的直抢上来。”
9、供不应求 [gōng bù yìng qiú]
释义:供:供给,供应;求:需求,需要。供应不能满足需求。
出处:《茅盾选集 长春南关行》:“现在接受了南方六个单位的订货单,每天生产一至二吨,供不应求。”
10、炙手可热 [zhì shǒu kě rè]
释义:手摸上去感到热得烫人。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
出处:唐·杜甫《丽人行》:“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11、一网打尽 [yī wǎng dǎ jìn]
释义:比喻一个不漏地全部抓住或彻底肃清。
出处:宋·魏泰《东轩笔录》卷四:“聊为相公一网打尽。”
本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收集与整理,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