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乘风破浪 [chéng fēng pò làng]
释义:船只乘着风势破浪前进。比喻排除困难,奋勇前进。
出处:《宋书·宗悫传》:“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2、口若悬河 [kǒu ruò xuán hé]
释义:讲起话来滔滔不绝,象瀑布不停地奔流倾泻。形容能说会辨,说起来没个完。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郭子玄语议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唐·韩愈《石鼓歌》:“安能以此上论列,愿借辩口如悬河。”
3、大浪淘沙 [dà làng táo shā]
释义:淘:用水冲洗。去掉杂质。在大浪中洗净沙石。比喻在激烈的斗争中经受考验、筛选。
出处:粟裕《激流归大海》:“这支队伍经过严峻的锻炼和考验,质量更高了,是大浪淘沙保留下来的精华。”
4、大材小用 [dà cái xiǎo yòng]
释义:把大的材料当成小的材料用。比喻使用不当,浪费人才。
出处:《后汉书·边让传》:“此言大器之于小用,固有所不宜也。”
5、千变万化 [qiān biàn wàn huà]
释义:形容变化极多。
出处:《列子·周穆王》:“乘虚不坠,触实不硋,千变万化,不可穷极。”《史记·贾谊列传》:“千变万化兮,未始有极。”
6、山鸡舞镜 [shān jī wǔ jìng]
释义:山鸡对镜起舞。比喻自我欣赏。
出处: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卷三:“山鸡爱其毛羽,映水则舞。很武时,南方献之,帝欲其鸣舞无由。公子苍舒令置大镜其前,鸡鉴形而舞,不知止。”
7、望洋兴叹 [wàng yáng xīng tàn]
释义:望洋:仰视的样子。仰望海神而兴叹。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出处:《庄子·秋水》:“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8、不可救药 [bù kě jiù yào]
释义:药:治疗。病已重到无法用药医治的程度。比喻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出处:《诗经·大雅·板》:“匪我言耄,尔用忧谑。多将熇熇,不可救药。”
9、退避三舍 [tuì bì sān shě]
释义:舍: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出处:《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10、千虑一得 [qiān lǜ yī dé]
释义:即使愚笨的人,在很多次考虑中也总会有些可取的地方。多用来表示自谦。
出处:《晏子春秋·杂下十八》:“婴闻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 愚人千虑,必有一得。”
11、汹涌澎湃 [xiōng yǒng péng pài]
释义:汹涌:洪水猛烈上涌的样子;澎湃:波浪互相撞击。形容声势浩大,不可阻挡。
出处:汉·司马相如《上林赋》:“沸乎暴怒,汹涌澎湃。”
12、一寒如此 [yī hán rú cǐ]
释义:一:竟然;寒:贫寒。竟然穷困到这样的地步。形容贫困潦倒到极点。
出处:《史记·范睢蔡泽列传》:“须贾意哀之,留与坐饮食,曰:‘范叔一寒如此哉!’乃取一绨袍以赐之。”
13、小时了了 [xiǎo shí liǎo liǎo]
释义:指人不能因为少年时聪明而断定他日后定有作为。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14、随波逐流 [suí bō zhú liú]
释义:逐:追随。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比喻没有坚定的立场,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只能随着别人走。
出处:《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五灯会元》:“看风使舵,正是随波逐流。”
15、开卷有益 [kāi juàn yǒu yì]
释义:开卷:打开书本,指读书;部分国:好处。读书总有好处。
出处:晋·陶潜《与子俨等疏》: “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
16、上下其手 [shàng xià qí shǒu]
释义:比喻玩弄手法,串通做弊。
出处:《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载:伯州犁有意偏袒公子围,叫皇颉作证,并向皇颉暗示,举起手说:“夫子为王子围,寡君之贵介弟也。”把手放下说:“此子可为穿封戍,方城外之县尹也,谁获子?”
17、尸位素餐 [shī wèi sù cān]
释义:尸位:空占职位,不尽职守;素餐:白吃饭。空占着职位而不做事,白吃饭。
出处:《汉书·朱云传》:“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
18、洛阳纸贵 [luò yáng zhǐ guì]
释义:比喻著作有价值,流传广。
出处:《晋书·左思传》:“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19、后来居上 [hòu lái jū shàng]
释义:后来的超过先前的。有以称赞后起之秀超过前辈。
出处:《史记·汲郑列传》汲黯对汉武帝说:“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
20、一败涂地 [yī bài tú dì]
释义:形容失败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出处:《史记·高祖本纪》:“天下方扰,诸侯并起,今置将不善,壹败涂地。”
21、奇货可居 [qí huò kě jū]
释义:指把少有的货物囤积起来,等待高价出售。也比喻拿某种专长或独占的东西作为资本,等待时机,以捞取名利地位。
出处:《史记·吕不韦列传》:“吕不韦贾邯郸,见(子楚)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
22、五十步笑百步 [wǔ shí bù xiào bǎi bù]
释义:作战时后退了五十步的人讥笑后退了百步的人。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却毫无自知之明地去讥笑别人。
出处:《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23、大义灭亲 [dà yì miè qīn]
释义:大义:正义,正道;亲:亲属。为了维护正义,对犯罪的亲属不循私情,使受到应得的惩罚。
出处:《左传·隐公四年》:“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
24、班门弄斧 [bān mén nòng fǔ]
释义: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
出处:唐·柳宗元《王氏伯仲唱和诗序》:“操斧于班、郢之门,斯强颜耳。”宋·欧阳修《与梅圣俞书》:“昨在真定,有诗七八首,今录去,班门弄斧,可笑可笑。”
25、喷雨嘘云 [pēn yǔ xū yún]
释义:形容浪花水气的飞溅散逸。
出处:明·刘基《送陈庭学之成都卫照磨任》诗:“君不见岷山导戒南纪,喷雨嘘云九千里,瞿唐剑阁键重关,锦城花绕成都市。”
26、火树银花 [huǒ shù yín huā]
释义:火树:火红的树,指树上挂满灯彩;银花:银白色的花,指灯光雪亮。形容张灯结彩或大放焰火的灿烂夜景。
出处:唐·苏味道《正月十五夜》诗:“火树银花合,尽桥铁锁开。”
27、飞鸟惊蛇 [fēi niǎo jīng shé]
释义:像飞鸟入林,受惊的蛇窜入草丛一样。形容草书自然流畅。
出处:《法书苑》:“唐时一僧释亚楼善草书,曾自题一联:‘飞鸟入林,惊蛇入草。’”
28、三人成虎 [sān rén chéng hǔ]
释义:三个人谎报城市里有老虎,听的人就信以为真。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
出处:《战国策·魏策二》:“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29、鸡犬升天 [jī quǎn shēng tiān]
释义:传说汉朝淮南王刘安修炼成仙后,把剩下的药撒在院子里,鸡和狗吃了,也都升天了。后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的人也跟着得势。
出处:汉·王充《论衡·道虚》:“淮南王刘安坐反而死,天下并闻,当时并见,儒书尚有言其得道仙去,鸡犬升天者。”
30、大公无私 [dà gōng wú sī]
释义:指办事公正,没有私心。现多指从集体利益出发,毫无个人打算。
31、伯乐相马 [bó lè xiàng mǎ]
释义:伯乐:相传为秦穆公时的人,姓孙名阳,善相马。指个人或集体发现、推荐、培养和使用人才的人。
出处: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七:“使骥不得伯乐,安得千里之足。”唐·韩愈《杂说》四:“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32、口蜜腹剑 [kǒu mì fù jiàn]
释义:形容两面派的狡猾阴险。
出处:《资治通鉴·唐纪·玄宗天宝元年》:“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33、竭尽全力 [jié jìn quán lì]
释义:用尽全部力量。
出处:《三国志·魏志·贾逵传》裴松之注引《魏略》:“竭尽心力,奉宣科法。”
34、风平浪静 [fēng píng làng jìng]
释义:指没有风浪。比喻平静无事。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七:“僧问:‘风恬浪静时如何?’师曰:‘吹倒南墙。’”
35、巧取豪夺 [qiǎo qǔ háo duó]
释义:巧取:软骗;豪夺:强抢。旧时形容达官富豪谋取他人财物的手段。现指用各种方法谋取财物。
出处:宋·苏轼《次韵米黻二王书跋尾》:“巧偷豪夺古来有,一笑谁似痴虎头。”
36、三顾茅庐 [sān gù máo lú]
释义:顾:拜访;茅庐:草屋。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37、始作俑者 [shǐ zuò yǒng zhě]
释义: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开始制作俑的人。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
出处:《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38、波光粼粼 [bō guāng lín lín]
释义:波光:阳光或月光照在水波上反射过来的光。粼粼:形容水石明净。波光明净。
出处:阿来《尘埃落定》第七章:“月亮升起来,照着波光粼粼的小河。”
39、天涯海角 [tiān yá hǎi jiǎo]
释义:形容极远的地方,或相隔极远。
出处:南朝陈·徐陵《武皇帝作相时与岭南酋豪书》:“天涯藐藐,地角悠悠了,阴谋诡计 面无由,但以情企。”宋·张世南《游宦记闻》卷六:“今之远宦及远服贾者,皆曰天涯海角。”
40、不可多得 [bù kě duō dé]
释义:形容非常稀少,很难得到(多指人才或稀有物品)。
出处:汉·王充《论衡·超奇篇》:“譬珠玉不可多得,以其珍也。”
41、投鼠忌器 [tóu shǔ jì qì]
释义:投:用东西去掷;忌:怕,有所顾虑。想用东西打老鼠,又怕打坏了近旁的器物。比喻做事有顾忌,不敢放手干。
出处:《汉书·贾谊传》:“里谚曰:‘欲投鼠而忌器’,此善谕也。”
42、司空见惯 [sī kōng jiàn guàn]
释义:司空:古代官名。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
出处:唐·孟棨《本事诗·情感》载刘禹锡诗:“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
43、四面楚歌 [sì miàn chǔ gē]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44、一饭千金 [yī fàn qiān jīn]
释义: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45、邯郸学步 [hán dān xué bù]
释义:邯郸:战国时赵国的都城;学步:学习走路。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
出处:《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46、杞人忧天 [qǐ rén yōu tiān]
释义:杞: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杞县一带。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出处:《列子·天瑞》:“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47、南辕北辙 [nán yuán běi zhé]
释义: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出处:《战国策·魏策四》:“犹至楚而北行也。”
48、一挥而就 [yī huī ér jiù]
释义:挥:挥笔;就:成功。一动笔就写成了。形容写字、写文章、画画快。
出处:宋·孙觌《鸿庆居士文集·翰林莫公内外制序》第三十卷:“一昔召公独草六制,宰相吴敏因是以危公,公解衣据案,一挥而就。”
49、千里送鹅毛 [qiān lǐ sòng é máo]
释义:比喻礼物虽然微薄,却含有深厚的情谊。
出处:宋·欧阳修《梅圣俞寄银杏》诗:“鹅毛赠千里,所重以其人。”
50、东施效颦 [dōng shī xiào pín]
释义:效:仿效;颦:皱眉头。比喻胡乱模仿,效果极坏。
出处:《庄子·天运》:“故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絜妻子而去之走。”
51、好好先生 [hǎo hǎo xiān shēng]
释义:与人无争,只求相安无事的人。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南郡庞士元闻司马德操在颍川”刘孝标注引《司马徽别传》
52、南柯一梦 [nán kē yī mèng]
释义:形容一场大梦,或比喻一场空欢喜。
出处: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
53、金石为开 [jīn shí wèi kāi]
释义:金石:金属和石头,比喻最坚硬的东西。连金石都被打开了。形容一个人心诚志坚,力量无穷。
出处:汉·刘向《新序·杂事四》:“熊渠子见其诚心,而金石为之开,况人心乎?”
54、才高八斗 [cái gāo bā dǒu]
释义:比喻人极有才华。
出处:《南史·谢灵运传》:“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
55、鹏程万里 [péng chéng wàn lǐ]
释义:相传鹏鸟能飞万里路程。比喻前程远大。
出处:《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56、亡羊补牢 [wáng yáng bǔ láo]
释义:亡:逃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出处:《战国策·楚策》:“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57、力挽狂澜 [lì wǎn kuáng lán]
释义:比喻尽力挽回危险的局势。
出处:唐·韩愈《进学解》:“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
58、弄巧成拙 [nòng qiǎo chéng zhuō]
释义:本想耍弄聪明,结果做了蠢事。
59、呕心沥血 [ǒu xīn lì xuè]
释义:呕:吐;沥:一滴一滴。比喻用尽心思。多形容为事业、工作、文艺创作等用心的艰苦。
出处:唐·李商隐《李长吉小传》:“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唐·韩愈《归彭城》诗:“刳肝以为纸,沥血以书辞。”
60、波涛汹涌 [bō tāo xiōng yǒng]
释义:汹涌:水势腾涌的样子。形容波浪又大又急。
出处:《三国志·吴书·孙策传》:“是岁地连震”注引《吴录》:“是冬魏文帝至广陵,临江观兵……帝见波涛汹涌,叹曰:‘嗟乎!固天所以隔南北也。’”
本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收集与整理,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