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成语 > 成语查询>>

形容大海环境好的成语有哪些

  • 作者:admin 更新时间:2025-02-17 16:27

1、太平无事 [tài píng wú shì]

释义:指时世安宁和平,也指生活清静无忧。

出处:明·焦竑《玉堂丛语·方正》:“惟高堂厚禄身享太平无事之日者,见月则乐也。”

2、海不扬波 [hǎi bù yáng bō]

释义:比喻太平无事

出处: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一卷:“道不拾遗,由在上有善政;海不扬波,知中国有圣人。”

3、声势浩大 [shēng shì hào dà]

释义:声势:声威和气势;浩:广大。声威和气势非常壮大。

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六回:“其实他们空着没有一点事,也不见得怎么为患地方,不过声势浩大罢了。”

4、渔海樵山 [yú hǎi qiáo shān]

释义:入海打鱼,上山砍柴。借指隐居生活。

出处:清·方文《留别马倩若兼订毗陵之游》诗:“渔海樵山过此生,向平儿女未忘情。”又《送旻昭御史征兵广西》诗:“愿君早奏升平略,鱼海樵山任所之。”

5、汹涌澎湃 [xiōng yǒng péng pài]

释义:汹涌:洪水猛烈上涌的样子;澎湃:波浪互相撞击。形容声势浩大,不可阻挡。

出处:汉·司马相如《上林赋》:“沸乎暴怒,汹涌澎湃。”

6、水天一色 [shuǐ tiān yī sè]

释义:水光与天色相浑。形容水天相接的辽阔景象。

出处:唐·王勃《滕王阁诗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7、天下太平 [tiān xià tài píng]

释义:处处平安无事。指大治之世。

出处:《吕氏春秋·大乐》:“天下太平,万物安宁。”

8、沧海桑田 [cāng hǎi sāng tián]

释义:桑田:农田。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出处:晋·葛洪《神仙传·麻姑》:“麻姑自说云,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

9、众望所归 [zhòng wàng suǒ guī]

释义:众望:众人的希望;归:归向。大家一致期望的。指得到群众的信任。

出处:《晋书·列传三十传论》:“于是武皇之胤,惟有建兴,众望攸归曾无与二。”宋·陈亮《复陆伯寿》:“舍试揭榜,伏承遂释褐于崇化堂前,众望所归,此选增重,凡在友朋之列者,意气为之光鲜。”

10、神魂颠倒 [shén hún diān dǎo]

释义:神魂:精神,神志。精神恍惚颠三倒四,失去常态。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六:“小娘们多有爱他的,奉得神魂颠倒,连家里也不思想。”

11、一望无际 [yī wàng wú jì]

释义:际:边。一眼望不到边。形容非常辽阔。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四回:“一望无际,似有千里之遥。”

12、灭顶之灾 [miè dǐng zhī zāi]

释义:灭顶:水漫过头顶。指被水淹死。比喻毁灭性的灾难。

出处:《周易·大过》:“过渉灭顶,凶。”

13、大势所趋 [dà shì suǒ qū]

释义:大势:指整个局势。整个局势发展的趋向。

出处:宋·陈亮《上孝宗皇帝第三书》:“天下大势之所趋,非人力之所能移也。”

14、波光粼粼 [bō guāng lín lín]

释义:波光:阳光或月光照在水波上反射过来的光。粼粼:形容水石明净。波光明净。

出处:阿来《尘埃落定》第七章:“月亮升起来,照着波光粼粼的小河。”

15、石沉大海 [shí chén dà hǎi]

释义:石头沉到海底。比喻从此没有消息。

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他若是不来,似石沉大海。”

16、桑田沧海 [sāng tián cāng hǎi]

释义:桑田:农田。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出处:晋·葛洪《神仙传·麻姑》:“麻姑自说云,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

17、海枯石烂 [hǎi kū shí làn]

释义:海水干涸、石头腐烂。形容历时久远。比喻坚定的意志永远不变。

出处:宋·王奕《法曲献仙音·和朱静翁青溪词》:“老我重来,海干石烂,那复断碑残础。”

18、平静无事 [píng jìng wú shì]

释义:形容非常安全,没有事情发生

出处:毛泽东《批判大汉族主义》:“有些是很严重的问题,表面上看来平静无事……故须进行认真的教育,以期一步一步地解决这个问题。”

19、海市蜃楼 [hǎi shì shèn lóu]

释义:蜃:大蛤。原指海边或沙漠中,由于光线的反向和折射,空中或地面出现虚幻的楼台城郭。现多比喻虚无缥渺的事物。

出处:《史记·天官书》:“海旁蜃气象楼台,广野气成宫阙然。”《隋唐遗事》:“此海市蜃楼比耳,岂长久耶?”

20、惊涛骇浪 [jīng tāo hài làng]

释义:汹涌吓人的浪涛。比喻险恶的环境或尖锐激烈的斗争。

出处:唐·田颖《玉山堂文集·海云楼记》:“人当既静之时,每思及前经所履之惊涛骇浪,未尝不惕然。”

21、源源不断 [yuán yuán bù duàn]

释义:形容接连不断

出处:《孟子·万章上》:“欲常常而见之,故源源而来。”

22、波路壮阔 [bō lù zhuàng kuò]

释义:波路:波涛。比喻规模宏伟,声势浩大。同“波澜壮阔”。

出处:南朝·宋·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旅客贫辛,波路壮阔。”

23、接连不断 [jiē lián bù duàn]

释义:一个接着一个而不间断。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三回:“陈设兵卫,自王宫起,直至光家之门,街衢皆满,接连不断。”

24、恩深似海 [ēn shēn sì hǎi]

释义:恩德情义极为深重

出处: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2卷:“海誓山盟,各无他志。真个恩深似海无底,义重如山义更高。”

25、东洋大海 [dōng yáng dà hǎi]

释义:东洋:东边的大海。泛指无边无际的大海。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7卷:“弄得神魂颠倒,意乱心迷,将前妻昔日恩义,撇向东洋大海。”

26、汪洋大海 [wāng yáng dà hǎi]

释义:汪洋:形容大水宽广无边。水势极其浩大。也比喻声势极其浩大。

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回:“轰天炮响,汪洋大海起春雷。”

27、放之四海而皆准 [fàng zhī sì hǎi ér jiē zhǔn]

释义:四海:古人认为中国四境有海环绕,故称全国为“四海”;准:准确。比喻具有普遍性的真理到处都适用。

出处:《礼记·祭义》:“推而放诸东海而准,推而放诸西海而准,推而放诸南海而准,推而放诸北海而准。”

28、玉石同碎 [yù shí tóng suì]

释义:犹玉石俱焚

出处: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沧海横流玉石同碎。”

29、百川归海 [bǎi chuān guī hǎi]

释义:川:江河。许多江河流入大海。比喻大势所趋众望所归。也比喻许多分散的事物汇集到一个地方。

出处:《淮南子·氾论训》:“百川异源,而皆归于海。”

30、海立云垂 [hǎi lì yún chuí]

释义:形容文辞气魄极大。

出处:唐·杜甫《朝献太清宫赋》:“九天之云下垂,四海之水皆立。”

31、沧海横流 [cāng hǎi héng liú]

释义:沧海:指大海;横流:水往四处奔流。海水四处奔流。比喻政治混乱,社会动荡。

出处: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沧海横流玉石同碎。”《晋书·王尼传》:“沧海横流,处处不安也。”

32、堆山积海 [duī shān jī hǎi]

释义:堆积的如山似海。原形容占有的财富非常多。也比喻东西极多。

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6回:“别讲银子成了粪土,凭是世上有的,没有不是堆山积海的。”

33、大海捞针 [dà hǎi lāo zhēn]

释义:在大海里捞一根针。比喻极难找到。

出处:元·柯丹丘《荆钗记·误讣》:“儿,此生休想同衾枕,要相逢除非东海捞针。”

34、杳无音信 [yǎo wú yīn xìn]

释义:音信:消息,回信。没有一点消息。

出处:宋·黄孝迈《咏水仙》词:“惊鸿去后,轻抛素袜,杳无音信。”

35、海纳百川 [hǎi nà bǎi chuān]

释义:纳:容纳,包容。大海可以容得下成百上千条江河之水。比喻包容的东西非常广泛,而且数量很大。

出处: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形器不存,方寸海纳。”李周翰注:“方寸之心,如海之纳百川也,言其包含广也。”

36、风平浪静 [fēng píng làng jìng]

释义:指没有风浪。比喻平静无事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七:“僧问:‘风恬浪静时如何?’师曰:‘吹倒南墙。’”

37、海晏河清 [hǎi yàn hé qīng]

释义:黄河水清了,大海没有浪了。比喻天下太平

出处:唐·郑锡《日中有王子赋》:“河清海晏时和岁丰。”

38、石投大海 [shí tóu dà hǎi]

释义:石投海中迅速没入,比喻毫无反响或杳无音信

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80回:“吕岳闻杨瑨之言,如石投大海,半晌无言。”

39、群鸿戏海 [qún hóng xì hǎi]

释义:鸿:鸿雁;海:指大湖。象许多飞鸿在大湖里游戏一样。形容书法遒劲灵活。

出处:唐·张彦远《法书要录》:“王羲之书如群鸿戏海。”

40、漫无边际 [màn wú biān jì]

释义:形容非常广阔,一眼望不到边。也指谈话或写文章没有中心,离题很远。

出处: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24章:“只向黎说了一些海阔天空漫无边际的话。”

41、无边无际 [wú biān wú jì]

释义:际:边缘处。形容范围极为广阔。

出处:清·钱采《说岳全传》第66回:“白茫茫一片无边无际,原来是太湖边上。”

42、强弓硬弩 [qiáng gōng yìng nǔ]

释义:强:强劲的,有力的;弩:古代发箭的机械。强有力的弓,坚硬的弩。形容武器精良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5回:“瑜欲亲往探看曹军水寨,乃命收拾楼船一只,带着古乐,随行健将数员,各带强弓硬弩,一齐上船迤逦前进。”

43、海阔天空 [hǎi kuò tiān kōng]

释义:象大海一样辽阔,象天空一样无边无际。形容大自然的广阔。比喻言谈议论等漫无边际,没有中心。

出处:唐·玄览诗:“大海从鱼跃,长空任鸟飞。”

44、虚无缥渺 [xū wú piāo miǎo]

释义:虚无:虚幻不实。若有若无的样子。形容空虚渺茫,不可捉摸

出处: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明知总在前途的,却常觉得有些虚无缥渺似的。”

45、波澜壮阔 [bō lán zhuàng kuò]

释义:比喻声势雄壮或规模巨大。

出处:南朝宋·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旅客贫辛,波路壮阔。”

46、源源而来 [yuán yuán ér lái]

释义:原指诸侯相继朝觐一辈子。后形容接连不断地到来。

出处:《孟子·万章上》:“欲常常而见之,故源源而来。”

47、黄河水清 [huáng hé shuǐ qīng]

释义:黄河之水常年混浊,如果变得清澈则被视为祥瑞的征兆。也比喻罕见的、难得的事情。

出处:三国·魏·李康《运命论》:“夫黄河清而圣人生。”

48、会心一笑 [huì xīn yī xiào]

释义:会心:领悟,领会。领会对方的意思而微笑

出处:鲁迅《通讯》:“使同类者知道也还有谁在袭击古老坚固的堡垒,较之看见浩大而灰色的军容,或者反可以会心一笑。”

49、沧海一粟 [cāng hǎi yī sù]

释义:粟:谷子,即小米。大海里的一粒谷子。比喻非常渺小。

出处:宋·苏轼《前赤壁赋》:“寄蜉蝣天天地,渺苍海之一粟。”


本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收集与整理,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阅读更多的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最新文章
  • 随机文章
  • 当前分类随机文章
  • 随机标签
  • 随机文章
公司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