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成语 > 成语查询>>

形容武松的成语有哪些

  • 作者:admin 更新时间:2025-02-17 17:11

1、孔武有力 [kǒng wǔ yǒu lì]

释义:形容人很有力气。

出处:《诗经·郑风·羔裘》:“羔裘豹饰,孔武有力。”

2、敢为敢做 [gǎn wéi gǎn zuò]

释义:做事勇敢,无所畏惧。同“敢作敢为”。

出处:元·关汉卿《鲁斋郎》第三折:“这的是败坏风俗,那一个敢为敢做!”

3、能征惯战 [néng zhēng guàn zhàn]

释义:形容作战经验丰富,很能打仗。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足智多谋之士,能征惯战之将,何止一二千人。”

4、捷报频传 [jié bào pín chuán]

释义:胜利的消息不断地传来。

出处:徐迟《地质之光》:“华北大平原上捷报频传。以后大港油田、胜利油田,其他油田相继建成。”

5、势如破竹 [shì rú pò zhú]

释义:势:气势,威力。形势就象劈竹子,头上几节破开以后,下面各节顺着刀势就分开了。比喻节节胜利,毫无阻碍。

出处:《晋书·杜预传》:“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

6、攻无不克 [gōng wú bù kè]

释义:克:攻下。没有攻占不下来的。形容力量无比强大。

出处:《战国策·秦策二》:“是知秦战未尝不胜,攻未尝不取,所当未尝不破也。”

7、挺身而出 [tǐng shēn ér chū]

释义:挺身:撑直身体。挺直身体站出来。形容面对着艰难或危险的事情,勇敢地站出来。

出处:《旧五代史·周·唐景思传》:“后数日城陷,景思挺身而出。”

8、咆哮如雷 [páo xiāo rú léi]

释义:形容人暴怒喊叫的神态。

出处:茅盾《子夜》:“曾沧海舞着那半段鸦片烟枪,咆哮如雷,一手抢起一只锡烛台,就又劈面掷过去。”

9、无所畏惧 [wú suǒ wèi jù]

释义:畏惧:害怕。什么也不怕。形容非常勇敢。

出处:此是绍之壮辞,云巴人劲勇,见敌无所畏惧,非实瞎也。 《魏书·董绍传》

10、赴汤蹈火 [fù tāng dǎo huǒ]

释义:赴:走往;汤:热水;蹈:踩。沸水敢蹚,烈火敢踏。比喻不避艰险奋勇向前

出处:《汉书·晁错传》:“故能使其众,蒙矢石,赴汤火。”晋·稽康《与山巨源绝交书》:“长而见羁,则狂顾顿缨,赴汤蹈火。”

11、一腔热血 [yī qiāng rè xuè]

释义:腔:身体中空的部分。全身的热血,指生命

出处:明·吾丘瑞《运甓记·问卜决疑》:“胡骑猖狂,中原无主,一腔热血,无以自效。”

12、排除万难 [pái chú wàn nán]

释义:扫除重重障碍,克服各种困难。

出处:毛泽东《愚公移山》:“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13、出生入死 [chū shēng rù sǐ]

释义:原意是从出生到死去。后形容冒着生命危险,不顾个人安危。

出处:《老子》第五十章:“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

14、艺高人胆大 [yì gāo rén dǎn dà]

释义:技艺高超的人胆量也大

出处: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66回:“这正是艺高人胆大。蒋爷竟不慌不忙的答道:‘实是半路出家,何必施主追问呢?’”

15、谨小慎微 [jǐn xiǎo shèn wēi]

释义:过分小心谨慎缩手缩脚,不敢放手去做。

出处:《淮南子·人间训》:“圣人敬小慎微动不失时。”

16、疾恶如仇 [jí è rú chóu]

释义:疾:憎恨;恶:指坏人坏事。憎恨坏人坏事就象憎恨仇人一样。

出处:汉·孔融《荐祢衡表》:“见善若惊疾恶如仇。”

17、铜头铁额 [tóng tóu tiě é]

释义:铜铸的头,铁打的额。形容人勇猛强悍。

出处:《太平御览》卷七十九引《龙鱼河图》:“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兽身人语,铜头铁额。”《云笈七签》卷一百:“兄弟八十人,铜头铁额。”

18、奋不顾身 [fèn bù gù shēn]

释义:奋勇向前,不考虑个人安危。

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

19、无所回避 [wú suǒ huí bì]

释义:回避:避忌。没有什么避忌或讳言的。

出处:《后汉书·蔡茂传》:“茂辄纠案,无所回避。”

20、凌云之志 [líng yún zhī zhì]

释义:凌云:高入云霄的志气。形容远大的志向。

出处:《汉书·扬雄传》:“往时武帝好神仙,相如上《大人赋》欲以风帝,反缥缥有陵(凌)云之志。”

21、如此这般 [rú cǐ zhè bān]

释义:虚指没有详细说明或不要求详细说明的某种事物

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48回:“今朝县中李大人到学生那里,如此这般,说大巡新近有参本上东京。”

22、爱憎分明 [ài zēng fēn míng]

释义:憎:恨。爱和恨的立场和态度十分鲜明。

出处:续范亭《延安五老》诗:“爱憎分明是本色,疾恶如仇不宽恕。”

23、万夫不当 [wàn fū bù dāng]

释义:夫:人。当:抵挡。上万个人也抵挡不住。形容人非常勇猛。亦作“万夫莫当”。

出处:元·无名氏《连环计》第二折:“吕布有万夫不当之勇。”

24、大义凛然 [dà yì lǐn rán]

释义:大义:正义;凛然:严肃、或敬畏的样子。由于胸怀正义而神态庄严,令人敬畏。

出处:清·顾炎武《日知录》卷二十:“至于起王氏已废之魂,上配天皇;条高后擅政之年,下系中宗,大义凛然。”

25、凯旋而归 [kǎi xuán ér guī]

释义:打仗得胜后返回。

出处:李晓明《平原枪声》:“等把鬼子打走了,你们凯旋归来,我带领乡亲们到十里开外去迎接。”

26、胆小怕事 [dǎn xiǎo pà shì]

释义:胆子非常小,怕事情落在自己头上,怕惹麻烦。

出处:曾朴《孽海花》第29回:“谁知四下里物色遍了,遇着的,倒大多数是醉生梦死花天酒地的浪子,不然便是胆小怕事、买进卖出的商人。”

27、所向无前 [suǒ xiàng wú qián]

释义:所向:指军队所指向的地方。军队所指向的地方,没有阻挡。

出处:《三国志·魏志·鲜卑传》裴松之注引《魏书》:“年十四五,异部大人卜贲邑钞取其外家牛羊,檀石槐策骑追击,所向无前,悉还得所亡。”

28、万死不辞 [wàn sǐ bù cí]

释义:万死:死一万次,形容冒生命危险。万一万次也不推辞。表示愿意拼死效劳。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回:“貂蝉曰:‘适间贱妾曾言,但有使令,万死不辞。’”

29、闻风丧胆 [wén fēng sàng dǎn]

释义:丧胆:吓破了胆。听到风声,就吓得丧失的勇气。形容对某种力量非常恐惧。

出处:唐 李德裕《授张仲武东面招抚回鹘使制》:“故能望影揣情,已探致虏之术;岂止闻风破胆,益坚慕义之心。”

30、临危不惧 [lín wēi bù jù]

释义:遇到危难的时候,一点也不怕。

出处:《邓析子·无厚》:“死生自命,贫富贱者,不知时也,故临难不惧。”

31、面不改色 [miàn bù gǎi sè]

释义:脸色不变。形容从容镇静的样子。

出处:元·秦简夫《赵礼让肥》第二折:“我这虎头寨上,但凡拿住的人呵,见了俺,丧胆亡魂,今朝拿住这厮,面不改色。”

32、战无不胜 [zhàn wú bù shèng]

释义:形容强大无比,可以战胜一切。也比喻办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出处:《战国策·齐策二》:“战无不胜而不知止者,身且死,爵且后归,犹为蛇足也。”

33、相貌堂堂 [xiàng mào táng táng]

释义:形容人的仪表端正魁梧。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十四回:“御弟相貌堂堂,丰姿英俊,诚是天朝上国之男儿,南赡中华之人物。”

34、杀敌致果 [shā dí zhì guǒ]

释义:致:使得到;果:果敢除敌。勇敢杀敌,建立战功。

出处:《左传·宣公二年》:“杀敌为果,致果为毅。”

35、宁死不屈 [nìng sǐ bù qū]

释义:宁愿死也不屈服。

出处:明·赵弼《宋进士袁镛忠义传》:“以大义拒敌,宁死不屈,竟燎身于烈焰中。”

36、群威群胆 [qún wēi qún dǎn]

释义:威:力量;胆:胆识。集中群众的力量和胆识。形容大家团结一致英勇战斗时表现出来的力量和勇敢精神。

出处:毛泽东《评西北大捷兼论解放军的新式整军运动》:“大家出力量,不怕牺牲,克服物质条件的困难,群威群胆,英勇杀敌。”

37、前仆后继 [qián pū hòu jì]

释义:仆:倒下;继:接着,跟上。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紧跟上去。形容斗争的英勇壮烈。

出处:唐·孙樵《祭梓潼神君文》:“跛马愠仆,前仆后踣。”

38、闲言碎语 [xián yán suì yǔ]

释义:闲:与正事无关;碎:指说话唠叨。唠叨些与正事无关的话。

出处:明·冯惟敏《正宫端正好·徐我亭归田》:“一个道紧急军情奉火牌,闲言碎语须耽待。”

39、养精蓄锐 [yǎng jīng xù ruì]

释义:养:保养;精:精神;蓄:积蓄;锐:锐气。保养精神,蓄集力量。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4回:“且待半年,养精蓄锐,刘表,孙权可一鼓而下也。”

40、一往无前 [yī wǎng wú qián]

释义:一直往前,无所阻挡。形容勇猛无畏地前进。

出处:明 孙传庭《官兵苦战斩获疏》:“曹变蛟遵臣指画,与北兵转战冲突,臣之步兵莫不一往无前。”

41、舍死忘生 [shě sǐ wàng shēng]

释义:舍死:舍得牺牲;忘生:忘掉性命。不把个人的生死放在心上。

出处:元·无名氏《锁魔镜》第二折:“你须索舍死忘生,建立功勋。”

42、降龙伏虎 [xiáng lóng fú hǔ]

释义:原是佛教故事,指用法力制服龙虎。后比喻有极大的能力,能够战胜很强的对手或克服很大的困难。

出处:南朝梁·慧皎《梁高僧传》卷十:“能以秘咒咒下神龙。”唐·道宣《续高僧传·习禅一·僧稠》:“闻两虎交斗,咆响振岩,乃以锡杖中解,各散而去。”

43、浑身是胆 [hún shēn shì dǎn]

释义:形容胆量大,无所畏惧

出处:《三国志·蜀志·赵云传》裴松之注引《云别传》:“先主明旦自来,至云营围,视昨战处,曰:‘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44、一鼓而下 [yī gǔ ér xià]

释义:一次击鼓发动进攻就把敌人打跨了。指趁有利形势一举打垮敌人

出处:明·沈采《千金记·定谋》:“昨日令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迳截赵魏,掩其不备一鼓而下。”

45、气贯长虹 [qì guàn cháng hóng]

释义:贯:贯穿。正义的精神直上高空,穿过彩虹。形容精神极其崇高,气概极其豪壮。

出处:《礼记·聘义》:“气如白虹,天也。”

46、敢做敢当 [gǎn zuò gǎn dāng]

释义:敢于放手做事,也敢于承担责任

出处:清·无名氏《刘公案》第35回:“可喜他心直口快最相热,敢做敢当报不平。”

47、视死如归 [shì sǐ rú guī]

释义:把死看得象回家一样平常。形容不怕牺牲生命。

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三军既成阵,使士视死如归,臣不如公子成父。”《吕氏春秋·勿躬》:“三军之士,视死如归。”

48、敢作敢为 [gǎn zuò gǎn wéi]

释义:形容做事无所畏惧

出处:《隋唐演义》六十九回:“敢作敢为,并不知宫中忌惮。”

49、南征北战 [nán zhēng běi zhàn]

释义:形容转战南北,经历了许多战斗。

出处:唐·柳宗元《封建论》:“历于宣王,挟中兴复古之德,雄南征北伐之威,卒不能定鲁侯之嗣。”

50、履险如夷 [lǚ xiǎn rú yí]

释义:走在危险的地方就象走在平地一样。比喻平安地渡过困境。

出处:清 郑观应《盛世危言 狱囚》:“而从此周道坦坦,履险如夷矣。”


本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收集与整理,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阅读更多的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最新文章
  • 随机文章
  • 当前分类随机文章
  • 随机标签
  • 随机文章
公司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