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成语 > 成语查询>(精选60个) >

形容人的品质的的成语有

  • 作者:admin 更新时间:2024-11-24 05:43

1、博大精深 [bó dà jīng shēn]

释义:博:广,多。形容思想和学识广博高深。。

出处:明·姜世昌《〈逸周书〉序》:“迄今读书,若揭日月而行千载,其博大精深之旨,非晚世学者所及。”

2、苍松翠柏 [cāng sōng cuì bǎi]

释义:苍:青色。翠:青绿色。指四季常青的松柏。比喻具有高贵品质、坚定节操的人。。

出处: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二回:“只见对面千佛山上,梵宇僧楼,与那苍松翠柏,高下相间,红的火红,白的雪白,青的靛青,绿的碧绿。”

3、横行无忌 [héng xíng wú jì]

释义:形容反动势力猖狂活动,为所欲为。。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三回:“横行无忌,朝廷无人敢言。”

4、寒冬腊月 [hán dōng là yuè]

释义:腊月:农历十二月。指冬季最寒冷的腊月天。。

出处:汉·无名氏《别诗(骨肉缘枝叶)》:“征夫怀远路,游子恋故乡。寒冬十二月,晨起践严霜。”

5、白玉无瑕 [bái yù wú xiá]

释义:洁白的美玉上面没有一点小斑。比喻人或事物完美无缺。。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三:“问:‘不曾博览空王教略,借玄机试道看。’师曰:‘白玉无瑕,卞和刖足。’”

6、不咎既往 [bù jiù jì wǎng]

释义:咎:责怪。对以往的错误或罪责不再追究。。

出处:《论语·八佾》:“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7、大器晚成 [dà qì wǎn chéng]

释义:大器:比喻大才。指能担当重任的人物要经过长期的锻炼,所以成就较晚。也用做对长期不得志的人的安慰话。。

出处:《老子》:“大方无隅,大器晚成。”

8、称王称霸 [chēng wáng chēng bà]

释义:王:帝王;霸:古代诸侯联盟的首领。比喻凭借权势横行一方,或狂妄地以首脑自居。。

出处:三国魏·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宋·汪元量《读史》:“刘项称王称霸,关张无命无功。”

9、肝胆相照 [gān dǎn xiāng zhào]

释义:肝胆:比喻真心诚意。比喻以真心相见。。

出处:宋·赵令畸《侯鲭录》:“同心相亲,照心照胆寿千春。”

10、赴汤蹈火 [fù tāng dǎo huǒ]

释义:赴:走往;汤:热水;蹈:踩。沸水敢蹚,烈火敢踏。比喻不避艰险,奋勇向前。。

出处:《汉书·晁错传》:“故能使其众,蒙矢石,赴汤火。”晋·稽康《与山巨源绝交书》:“长而见羁,则狂顾顿缨,赴汤蹈火。”

11、光明正大 [guāng míng zhèng dà]

释义:心怀坦白,言行正派。。

出处:《朱子语类》卷七三:“圣人所说底话,光明正大。”

12、刚毅木讷 [gāng yì mù nè]

释义:刚:坚强;毅:果决;木:质朴;讷:说话迟钝,此处指言语谨慎。孔子称颂人的四种品质。。

出处:《论语·子路》:“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13、光明磊落 [guāng míng lěi luò]

释义:磊落:心地光明坦白。胸怀坦白,正大光明。。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聂小倩》:“公子光明磊落,为天人所钦瞩。”

14、德才兼备 [dé cái jiān bèi]

释义:德:品德;才:才能;备:具备。既有好的思想品质,又有工作的才干和能力。。

出处:元·无名氏《娶小乔》第一折:“江东有一故友,乃鲁子敬,此人才德兼备。”

15、不骄不躁 [bù jiāo bù zào]

释义:不骄傲,不急躁。。

出处:毛泽东《中共中央关于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的通知》:“只要同志们对于军事政策(行动和作战)和团结人民的政策,不犯大错误,谦虚谨慎,不骄不躁,是完全有办法的。”

16、坚贞不屈 [jiān zhēn bù qū]

释义:坚:坚定;贞:有节操;屈:屈服、低头。意志坚定,决不屈服。。

出处:《荀子·法行》:“坚强而不屈,义也。”:《后汉书·王龚传》:“王公束修厉节,敦乐爇文,不求苟得,不为苟行,但以坚贞之操,违俗失众,横为谗佞所构毁。”

17、豁达大度 [huò dá dà dù]

释义:豁达:胸襟开阔;大度:试题大。形容人宽宏开通,能容人。。

出处:晋·潘岳《西征赋》:“观夫汉高之兴也,非徒聪明神武,豁达大度而已也。”

18、浩然之气 [hào rán zhī qì]

释义:浩:盛大、刚直的样子;气:指精神。指浩大刚正的精神。。

出处:《孟子·公孙丑上》:“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19、奉公守法 [fèng gōng shǒu fǎ]

释义:奉:奉行;公:公务。奉公行事,遵守法令。形容办事守规矩。。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

20、见利忘义 [jiàn lì wàng yì]

释义:见到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

出处:《汉书·樊郦滕灌傅靳周传》:“夫卖友者,谓见利而忘义也。”

21、昂首挺胸 [áng shǒu tǐng xiōng]

释义:抬起头,挺起胸膛。形容斗志高,士气旺。。

出处:《上饶集中营 浩气长存》:“个个视死如归,坚贞不屈,昂首挺胸站在那里。”

22、不偏不倚 [bù piān bù yǐ]

释义:倚:偏。不偏向任何一方。表示中立或公正。。

出处:宋·朱熹《中庸章句》题注:“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

23、鬼头鬼脑 [guǐ tóu guǐ nǎo]

释义:形容行为举止诡秘,不光明正大。。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六回:“就悄悄向那小小厮说,叫把管租的管家叫了两个进来。又鬼头鬼脑,不知说了些甚么,便叫请出大爷来。”

24、蕙心纨质 [huì xīn wán zhì]

释义:心灵如蕙草芬芳,品质似纨素洁白。比喻品行高洁。。

出处:南朝·宋·鲍照《芜城赋》:“东都妙姬,南国丽人,蕙心纨质,玉貌绛唇。”

25、碧血丹心 [bì xuè dān xīn]

释义:满腔正义的热血,一颗赤诚的红心。形容十分忠诚坚定。。

出处:《庄子·外物》:“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

26、昂首阔步 [áng shǒu kuò bù]

释义:昂:仰,高抬。抬起头迈开大步向前。形容精神抖擞,意气风发。。

出处:李大钊《青春》:“惟有昂首阔步,独往独来,何待他人之援手。”

27、不磷不缁 [bù lín bù zī]

释义:磨不薄,染不黑。比喻坚贞高洁的品质,不因外界影响而有所改变。。

出处:语出《论语·阳货》:“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曰:“言至坚者磨而不薄,至白者染之於涅而不黑。君子虽在浊乱,浊乱不能污。”

28、霸道横行 [bà dào héng xíng]

释义:犹言横行霸道。指依仗权势为非作歹。。

出处:清·黄钧宰《金壶浪墨·漕弊》:“及到江南,则玩易官府,欺凌民船,霸道横行,莫敢正视。”

29、惨无人道 [cǎn wú rén dào]

释义:惨:狠毒,残暴。残酷狠毒到极点,如野兽一样。。

出处:杨玉如《辛亥革命先著记》:“杀伤我人民,系累我妇孺,惨无人道。”

30、顶天立地 [dǐng tiān lì dì]

释义:头顶云天,脚踏大地。形容形象高大,气慨豪迈。。

出处:宋·释惟白《续传灯录·安吉州道场无庵法全禅师》:“汝等诸人,个个顶天立地……更来这里觅个甚么?”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一折:“我韩厥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儿。”

31、不耻下问 [bù chǐ xià wèn]

释义: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出处:《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32、高风亮节 [gāo fēng liàng jié]

释义:高风:高尚的品格;亮节:坚贞的节操。形容道德和行为都很高尚。。

出处:宋·胡仔《苕溪渔隐从话后集》卷一:“余谓渊明高风峻节,固已无愧于四皓,然犹仰慕之,尤见其好贤尚友之情也。”

33、不念旧恶 [bù niàn jiù è]

释义:念:记在心上。不计较过去的怨仇。。

出处:《论语·公冶长》:“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34、刚正不阿 [gāng zhèng bù ē]

释义:阿:迎合,偏袒。刚强正直,不逢迎,无偏私。。

出处:明·余继登《典故纪闻》卷十四:“有正大不阿,不行私谒者,便以为不贤。”

35、车水马龙 [chē shuǐ mǎ lóng]

释义:车象流水,马象游龙。形容来往车马很多,连续不断的热闹情景。。

出处:《后汉书·明德马皇后纪》:“前过濯龙门上,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

36、大义凛然 [dà yì lǐn rán]

释义:大义:正义;凛然:严肃、或敬畏的样子。由于胸怀正义而神态庄严,令人敬畏。。

出处:清·顾炎武《日知录》卷二十:“至于起王氏已废之魂,上配天皇;条高后擅政之年,下系中宗,大义凛然。”

37、大公无私 [dà gōng wú sī]

释义:指办事公正,没有私心。现多指从集体利益出发,毫无个人打算。。

出处:汉·马融《忠经·天地神明》:“忠者中也,至公无私。”

38、奋勇当先 [fèn yǒng dāng xiān]

释义:鼓起勇气,赶在最前面。。

出处:《隋书·史祥传》:“公竭诚奋勇,一举克定。” 元·关汉卿《哭存者》第二折:“更有俺五百义兵家将,都要的奋勇当先,相持对垒。”

39、成仁取义 [chéng rén qǔ yì]

释义:成仁:杀身以成仁德;取义:舍弃生命以取得正义。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出处:《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40、材德兼备 [cái dé jiān bèi]

释义:材:通“才”。既有工作的才干和能力,又有好的思想品质。。

出处:《禅真逸史》前言:“路上为民除害,以武艺高强、材德兼备,[林时茂]被荐为建康宝刹妙相寺副住持。”

41、废寝忘食 [fèi qǐn wàng shí]

释义:废:停止。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努力。。

出处:南朝·齐·王融《曲水诗》序:“犹且具明废寝,昃晷忘餐。”

42、博古通今 [bó gǔ tōng jīn]

释义:通:通晓;博:广博,知道得多。对古代的事知道得很多,并且通晓现代的事情。形容知识丰富。。

出处:《孔子家语·观周》:“吾闻老聃博古知今。”

43、坚强不屈 [jiān qiáng bù qū]

释义:屈:屈服。坚韧、刚毅,毫不屈服。。

出处:荀况《荀子·法行》:“坚刚而不屈,义也。”

44、百战百胜 [bǎi zhàn bǎi shèng]

释义:每战必胜。形容所向无敌。。

出处:《孙子·谋攻》:“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

45、厚颜无耻 [hòu yán wú chǐ]

释义:颜:脸面。指人脸皮厚,不知羞耻。。

出处:《诗经·小雅·巧言》:“巧言如簧,颜之厚矣。”南朝·齐·孔稚圭《北山移文》:“岂可使芳杜厚颜,薜荔蒙耻。”

46、国而忘家 [guó ér wàng jiā]

释义:指为国事而忘其家。。

出处:《儒林外史》第六回:“但自古道:‘公而忘私,国而忘家。’我们科场是朝廷大典,你我为朝廷办事,就是不顾私亲,也还觉得于心无愧。”

47、假公济私 [jiǎ gōng jì sī]

释义:假借公家的名义,谋取私人的利益。。

出处:《汉书·杜业传》:“方进终不举白,专作威福,阿党所厚,排挤英俊,托公报私,横厉无所畏忌。”元·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一折:“他假公济私,我怎肯和他干罢了也呵!”

48、厚德载物 [hòu dé zài wù]

释义:旧指道德高尚者能承担重大任务。。

出处:《周易·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49、横行霸道 [héng xíng bà dào]

释义:横行:行动蛮横仗势做坏事;霸道:蛮不讲理。依仗权势为非作歹。。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一任薛蟠横行霸道,他不但不去管约,反助纣为虐讨好儿。”

50、害人不浅 [hài rén bù qiǎn]

释义:给别人的损害非常之大。。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十五回:“即如今人凡遇小儿惊风,害人不浅。”

51、犯而不校 [fàn ér bù jiào]

释义:犯:触犯;校:计较。受到别人的触犯或无礼也不计较。。

出处:《论语·泰伯》:“以能问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52、扶老携幼 [fú lǎo xié yòu]

释义:携:拉着,带领。搀着老人,领着小孩。。

出处:《战国策·齐策四》:“夫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

53、大义灭亲 [dà yì miè qīn]

释义:大义:正义,正道;亲:亲属。为了维护正义,对犯罪的亲属不循私情,使受到应得的惩罚。。

出处:《左传·隐公四年》:“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

54、德高望重 [dé gāo wàng zhòng]

释义:德:品德;望:声望。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出处:《晋书·简文三子传》:“元显因讽礼官下仪,称已德隆望重,既录百揆,内外群僚皆应尽敬。”

55、好好先生 [hǎo hǎo xiān shēng]

释义:与人无争,只求相安无事的人。。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南郡庞士元闻司马德操在颍川”刘孝标注引《司马徽别传》

56、浑金璞玉 [hún jīn pú yù]

释义:比喻天然美质,未加修饰。多用来形容人的品质淳朴善良。。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王戎目山巨源如璞玉浑金,人皆钦其宝,莫知名其器。”

57、出生入死 [chū shēng rù sǐ]

释义:原意是从出生到死去。后形容冒着生命危险,不顾个人安危。。

出处:《老子》第五十章:“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

58、冰魂素魄 [bīng hún sù pò]

释义:形容清白纯洁的品质。。

出处:元·吴昌龄《张天师》第四折:“俺本是广寒宫冰魂素魄,怎比那阎浮世浊骨凡胎。”

59、奋不顾身 [fèn bù gù shēn]

释义:奋勇向前,不考虑个人安危。。

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

60、何患无辞 [hé huàn wú cí]

释义:何患:哪怕;辞:言辞。哪里用得着担心没有话说呢?常与“欲加之罪”连用,表示坏人诬陷好人时,无端捏造罪名,还说得振振有词。。

出处:《左传·僖公十年》:“不有废也,君何以兴?欲加之罪,其无辞乎?”


本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收集与整理,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阅读更多的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最新文章
  • 随机文章
  • 当前分类随机文章
  • 随机标签
  • 随机文章
公司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