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诲:教导。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出处:《论语·述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释义:比喻选择居住合适的环境以利于教育子女。。
出处:汉·刘向《列女传》载:孟母带着年幼的孟子,起初住在公墓附近,孟子就模仿哭丧;后迁居集市,又跟着学商人自吹自夸;孟母迁居学堂附近,孟子从此学习礼节,要求上学。
释义:融会:融合领会;贯通:贯穿前后。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化汇合,得到全面透彻的理解。。
出处:《朱子全书·学三》:“举一而三反,闻一而知十,乃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
释义:触类:接触某一方面的事物;旁通:相互贯通。掌握了某一事物的知识或规律,进而推知同类事物的知识或规律。。
出处:《周易·系辞上》:“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
释义:比喻培养实力,为报仇雪耻作长期的准备。。
出处: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训,二十年之外,吴其为沼乎!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哀公元年》
释义:喜欢学习,不知疲倦。。
出处:《史记·楚世家》:“昔我文公,狐季姬之了也,有宠于献公,好学不倦 。”
释义:吝:吝惜;赐:赏予;教:教导,教诲。不吝惜自己的意见,希望给予指导。请人指教的客气话。。
出处:鲁迅《两地书》五:“但我相信倘有请益的时候,先生是一定不吝赐教的。”
释义:多次教育,仍不改正。。
出处:明 沈德符《野获编 戮子》:“嘉靖末年,新郑故都御史高捷,有子不才,屡戒不俊,因手刃之。”
释义:教训:教育,教诲。对某人无法进行教育。。
出处:《左传·文公十八年》:“颛顼氏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话言,告之则顽,舍之则嚣,傲很明德,以乱天常,天下之民谓之‘梼杌’。”
释义:安静、细心、谦恭、敬重,古时儿童教育的要领。
出处:宋·朱熹《小说·嘉言》:“教育小儿,先要安详恭敬。”
释义:原是车胤用口袋装萤火虫来照书本,孙康利用雪的反光勤奋苦学的故事。后形容刻苦攻读。。
出处:元·贾仲名《萧淑兰》第一折:“虽无汗马眠霜苦,曾受囊萤映雪劳。”
释义: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出处:《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
释义:使人得到教益和帮助的好老师和好朋友。。
出处:汉·刘向《说苑·说丛》:“贤师良友在其侧,诗书礼乐陈于前,弃而为不善者,鲜矣。”
释义:厚积:指大量地、充分地积蓄;薄发:指少量地、慢慢地放出。多多积蓄,慢慢放出。形容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办好事情。。
出处:
释义:思:思考,意见;广:扩大。指集中群众的智慧,广泛吸收有益的意见。。
出处:三国·蜀·诸葛亮《教与军师长史参军掾属》:“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
释义:同德:为同一目的而努力。指思想统一,信念一致。。
出处:《尚书·泰誓中》:“予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
释义:指穷人不必学俭而不得不俭。。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任城陈萧王彰传论》:“其此之谓欤”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曰:“谚言‘贫不学俭,卑不学恭’,非人性分也,势使然耳。”
释义:抒:抒发,发表。各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十四回:“据我主意,何不各抒己见,出个式子,岂不新鲜些?”
释义:豁然:形容开阔;开朗:开阔明亮。从黑暗狭窄变得宽敞明亮。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
出处:晋·陶潜《桃花园记》:“极初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释义:笃学:专心好学。指专心致至地学习古代曲籍。。
出处:《三国志·吴志·孙瑜传》:“济阴人马普笃学好古,瑜厚礼之。”
释义:原为道教用语。指修道者得道以后,就转凡胎为圣胎,换凡骨为仙骨。现比喻通过教育,思想得到彻底改造。。
出处:金·侯善渊《杨柳枝·丱岁飘蓬住远山》词:“换骨脱胎归旧路,返童颜。”
释义:坚持到底,一点不忪懈。。
出处:《清史稿 刘体重传》:“遇大雨,贼决河自卫。煦激励兵团,坚持不懈,贼穷蹙乞降,遂复濮洲。”
释义:会:集中。原指君臣协力,集思广益。后形容精神高度集中。。
出处:汉·王褒《圣主得贤臣颂》:“聚精会神,相得益(章)彰。”
释义:洒水扫地,酬答宾客。封建时代儒家教育、学习的基本内容之一。。
出处:宋·朱熹《〈大学章句〉序》:“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
释义:受教不必有固定的老师。。
出处:《书·咸有一德》:“德无常师,主善为师。”
释义:树:种植,栽培。比喻培养人才是长期而艰巨的事。。
出处:《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释义: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出处:《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释义:博:广泛。广泛地阅读各种书。形容读书很多。。
出处:《周书·庾信传》:“庾信,字子山,南阳新野人也。……幼而俊迈,聪敏绝伦,博览群书,尤善《春秋左氏传》。”
释义:一面讲一面用手势帮助表达意思。。
出处: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
释义:形容一个人的德行和艺术(技艺)都具有良好的声誉。一般指从事艺术的人。。
出处:《国语·周语》:“其德足以昭其馨香。”
释义:有教育意义的好言语和好行为。。
出处:《朱子全书·学五》:“见人嘉言善行,则敬慕而记录之。”
释义:教化百姓,使形成良好的风尚。。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学记》:“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释义:意思是在唐、虞时代,贤人很多,差不多每家都有可受封爵的德行。后比喻社会安定,民俗淳朴。也形容教育感化的成就。。
出处:《汉书·王莽传上》:“明圣之世,国多贤人,故唐虞之时,可彼屋而封。”
释义:废:停止。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努力。。
出处:南朝·齐·王融《曲水诗》序:“犹且具明废寝,昃晷忘餐。”
释义:徒:人(含贬义)。旧指做买卖的人或街道上没有受过教育的人。。
出处:《管子·小匡》:“处商必就市井。”《孟子·万章下》:“在国曰市井之臣,在野曰草莽之臣,皆谓庶人。”
释义:教:教育;诛:处罚,杀死。不警告就处死。指事先不教育人,一犯错误就加以惩罚。。
出处:《荀子·富国》:“故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
释义:指从古代到现代,从国内到国外。泛指时间久远,空间广阔。。
出处:茅盾《子夜》九:“翻遍了古今中外的历史,没有一个国家曾经用这种所谓示威运动而变成了既富且强的。”
释义:不以直接的教育方式而进行的教育。指在日常言行中很自然地进行的薰陶。。
出处:《吕氏春秋·君守》:“不教之教,无言之诏。”
释义:释:放下;卷:指书籍。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出处:《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释义:讽:用委婉含蓄的言语批评、指责;劝:劝告,劝戒。委婉含蓄地批评、指责一个,使大家都受到教育。。
出处:《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扬雄以为靡丽之赋,劝百而讽一,犹驰骋郑卫之声,曲终而奏雅,不已亏乎?”
释义:犹言法则标准。。
出处: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授曲》:“尝怪天地之间,有一种文字,即有一种文字之法脉准绳载之于书者。”
释义:生聚:繁殖人口,聚积物力;教训:教育,训练。指军民同心同德,积聚力量,发愤图强,以洗刷耻辱。。
出处:《左传·哀公元年》:“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训,二十年之外,吴其为沼乎!”
释义:原意是大人和儿童在沂水洗个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指放情自然,旷达高尚的生活乐趣。。
出处:《论语·先进》:“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释义:教:教育;杀:处罚,杀死。不警告就处死。指事先不教育人,一犯错误就加以惩罚。。
出处:《论语·尧曰》:“不教而杀谓之虐。”
释义:化:化生和养育。指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比喻良好的薰陶和教育。。
出处:《孟子·尽心上》:“有如时春风雨化之者。”
释义:栋:栋宇,屋子。书运输时牛累得出汗,存放时可堆至屋顶。形容藏书非常多。。
出处:唐·柳宗元《陆文通墓表》:“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
释义:锲:镂刻;舍:停止。不断地镂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出处:先秦·荀况《荀子·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释义:孟母为了教育孟子不要中途荒废学业,用被割断的纱不成布来做比喻;孟母三迁居处,选择良好的环境,来影响孟子的成长。。
出处:汉·刘向《列女传·母仪传》:“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之学,若吾断斯织也。’”
释义:精:完美,好;益:更加。好了还求更好。。
出处:《论语·学而》:“《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宋·朱熹注:“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复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
释义:象大海一样辽阔,象天空一样无边无际。形容大自然的广阔。比喻言谈议论等漫无边际,没有中心。。
出处:唐·玄览诗:“大海从鱼跃,长空任鸟飞。”
释义:比喻具有受过正规教育或训练的资格。。
出处:茅盾《升学与就业》:“中外古今有不少伟大的事业家都不是‘学校’‘科班’出身,甚至科学家也有从没进过什么理工大学的!”
释义:水不断下滴,可以闹穿石头。比喻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一定成功。。
出处:宋·罗大经《鹤林玉露》:“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释义:比喻读书勤奋。。
出处:《新唐书·李密传》:“闻包恺在缑山,往从之。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
释义:兼:都。思想品德和学业都很优秀。。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九回:“一定是一位品学兼优,阅历通达的老长辈。”
释义:反:类推。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出处:《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释义:不仅是当面告诉他,而且是提着他的耳朵向他讲。形容长辈教导热心恳切。。
出处:《诗经·大雅·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释义:神道:本指天教,即神明之理,后指关于鬼神祸福之说。利用鬼神迷信作为教育手段。。
出处:《易·观》:“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
释义:风人:吹拂人。和煦的春风吹拂着人们。比喻及时给人教益和帮助。。
出处:汉·刘向《说苑·贵德》:“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穷必矣。”
本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收集与整理,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